封建社会时期河南—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封建社会时期河南—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从公元前475年起,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按照史学界大部分同志的意见,我国封建社会也从这时开始。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前2300多年的历史,分做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等5个时期。

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全国,共经历254年。经过200多年的兼并战争之后,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雄,此外,还有宋、卫等十几个小国。七雄中韩、魏的大部分领土在河南境内,楚国也有一部分领土在豫南地区。

七国的地主阶级在取得夺权斗争胜利之后,为了扩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对农民的统治,竞相变法改革。魏文侯执政时李悝的变法,是当时发生在河南境内的重大事件之一。他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的旧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他颁布《法经》,确立封建法规;他推行“尽地力之效”的政策,挖掘土地潜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过改革,魏国迅速走上富强之路。

封建社会时期河南—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在秦国,秦孝公任用河南人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天下大治”,迅速在秦晋高原上崛起。秦王政即位后,任用阳翟(河南禹县)人吕不韦为相,广招天下宾客,大力扩张势力,积极作攻灭六国的准备。秦王嬴政亲政后,采纳上蔡人李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建议,对山东六国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230年,秦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前225年,秦决黄河灌魏都大梁(河南开的),毁,魏亡。前221年秦灭齐,完成了统一。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进一步得到应用和推广,对故会声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河南辉县、郑州、新都等地发翻的战国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犁头、锄、镰之类的农具和斧、凿等手工工具,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大规模的开农田、兴修水利、提高耕作技术提供了条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西门豹能在漳河两岸兴修水利,造福人民;河南人郑国能在秦国兴修郑国渠,引泾水入洛,使关中成为沃野;魏惠王能够在荥阳引黄河水,使之流经中牟、开封,折而南下通许太康,至淮阳入颕水,联接济、濮、汴、睢、颍等河道,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

封建社会时期河南—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历史上仅昙花一现式地存在大作用了十几年。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境内)人陈胜,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吴广率领900名成卒在蕲县大泽乡“折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久,他们攻占陈(今河南淮阳),陈胜被推为王并在此建立“张楚”政权。大泽乡起义虽说不足半年就遭到失败,但它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后来,刘邦、项羽终于在公元前207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秦亡后,刘邦、项羽又进行了历时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为争夺天下,刘、项曾在荥阳、成皋一带长期对垒,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下还有当年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人们称之为“汉霸二王城”。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的政治、经济中心虽不在河南,但河南在“文景之治”以后也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当时,铁农具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地区,用牛、用马耕田的技术进一步普及,代田法的出现和耧车的使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日益兴旺,而手工业中,冶铁业占着重要地位。在全国发掘的西汉冶铁遗址中,南阳北关瓦房店和巩县铁生沟村的遗址规模最大。发掘表明,这两处作坊冶炼工序集中,设备齐全,技艺精湛。在巩县生铁沟还发现炼钢炉一座,这说明,西汉时期河南的匠人已掌握了炼钢技术。更可贵的是,在铁生沟还发现了原煤和煤饼,这是我国用煤的最早遗存,在世界史上也属罕见。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著名商业都市除首都长安外,洛阳、邯郸、临淄、宛(今南阳)、成都也是百物荟萃之地,当时号称“五都”。伴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腰缠万贯的富商,如南阳孔氏,“大鼓铸,规陂池”,富埒王侯;洛阳的师史专搞运输,也发了横财。

西汉时期,河南出了几位著名的政治家。出生于洛阳的贾谊,曾任文帝顾问、长沙王太傅,他提出削减诸藩,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和“立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义”的安内之策,要求执政者施仁行义,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颍川(今禹县)人晁错,进一步建议景帝“削藩”,以巩固中央集权;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张释之,在任文帝朝中大夫、中郎将、廷尉期间,坚持有法必依,执法不阿,使“法信于民”,传为佳话;著名财政改革家、洛阳人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推行盐铁酒官营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并大兴算缗、告婚之法,打击富商大贾,增加了政府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他于公元8年改国号“新”,开始统治全国,并打起托古改制的旗号,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结果是引起一票列的社会混乱,导致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的爆发,出身于西汉宗室的南阳豪强地主刘缤、刘秀兄弟,乘机参加起义行列,公元23年,绿林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以少胜多,收王葬主力。不久绿林、赤眉军相继攻入洛阳、长安,推翻王莽的统治,南阳豪强地主刘秀窃取农民革命的胜利成果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封建社会时期河南—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东汉前期,光武帝刘秀和明帝刘庄推行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政策,使被战争破产的社会经济迅速复苏,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西汉。此间,王景、王吴疏浚黄河、汴渠,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汝南太守邓晨修复鸿隙陂,南阳太守杜诗治理陂池,大大便利了农业灌溉。在手工业方面,温县出土的单孔层叠铸造泥范,是当时世界冶金史上最早、最先进的技术。杜诗总结南阳一带冶铁工匠的生产经验制成水力鼓风机械一水排,用力少,见功多,是世界冶铁史上一项重大发明。但是,由于以皇室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大肆兼1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生活仍很痛苦。一些门阀大族,把持本地的政治经济大权,地方官吏形同虚设。如南阳人宗资为汝南太守,委政于本郡的范滂;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成晋为南阳太守,委政于本郡的岑厘,当时十有一首歌谣曰:“汝南‘太守孟博(滂),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晊),弘农成但坐啸”此时,品评人物的“清议”之风也开始形成。一些名士激浊扬清,品评人物,在相当程度上操纵了舆论。如汝南名士许劭、许靖兄弟,好议论乡党人物,被称汝南月旦评。后来太学又成为清议的中心,太学生的领袖是平舆人陈蕃和过人李膺,他们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扶正压邪,纠察不法,深人们喜爱、当时人称赞“天下楷模李元礼(膺),不畏强暴陈仲举(蕃)”。李膺、陈蕃等严惩不法宦官,引起宦官集团的嫉恨。宦官怂恿桓帝枸系李膺,并逮捕党人200余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由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吏治败坏,民不聊生。184年春,黄巾军大起义爆发。颍川(今河南禹县)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军和张曼成领导的南阳黄巾军成为起义的两支重要力量,黄巾军起义虽遭东汉政府的血腥镇压,但它动摇和瓦解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使其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战国秦汉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封建经济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科学文化也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高潮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均是河南人。他们或著书立说,或聚众讲学,为“百家争鸣”这部交响曲注入一个个强音两汉时期,南阳人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在我国自然科学史上树立一座丰碑;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称“医圣”。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张苍,在高祖和文帝时长期担任计相、丞相,对历法和算学很有研究,对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西汉时汝南人桓宽著的《盐铁论》被后人誉为“处理经济题材的对话体历史小说”。汝南人许慎写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语义的字典,是我国文字学史上颗闪亮的明珠。陈留圉(今杞县)著名学者蔡邕深于学术,通晓音律,善长诗赋,有诗、赋、碑、铭、箴、吊共104篇传世,其女蔡琰(文姬)系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其代表作《悲愤诗》是建安时代诗歌的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河南   王莽   公元前   汝南   秦国   荥阳   太守   战国   项羽   南阳   洛阳   手工业   宦官   封建社会   秦汉   西汉   东汉   美文   公元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