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600年的奴隶社会,河南一直占据着这“四个中心”


历时1600年的奴隶社会,河南一直占据着这“四个中心”

奴隶社会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5世纪战国形成之前,共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历时1600年。这个时期,河南一直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统治了500年之久。夏朝的统治中心在黄 河流域。相传,阳城(河南登封)、阳翟(河南禹县)、斟寻(河巩县,一说偃师)、原(河南济源)、帝丘(河南濮阳)、老丘(河南陈留)都是夏朝曾经建都的地方。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用武力夺取王位,废除禅让制,实行“家天下”,这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的末代国君桀暴虐无道,他统治时期,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商族乘机崛起,公元前16世纪,商汤率军在鸣条(今河南开封附近)打败夏桀,并灭掉其属国昆吾(今河南濮阳一带),最后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商朝的疆域比夏朝大得多,然而统治中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境内。1983年在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其上层面积大,遗存丰富,有规模较大的宫殿基址考古学家有人认为可能是西亳,系商汤灭夏后用以镇抚夏的基地。商朝曾五次迁都,在郑州发现的商代中期城墙遗址,是商王仲丁所建的都城,史称隞都。这座都城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7公里,残留在地面的城墙高达9米,城外还有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都城。以后,河亶甲迁都相(河南内黄)、祖乙迁都邢(河南温县) 南庚迁都奄(山东曲阜)、盘庚迁都殷(河南安阳)。“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盘庚迁殷之后,“行汤之政”,政治局势逐渐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主要农作物有禾、麦、黍稷、稻等,承担农业劳动的人手是奴隶。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主要生产部门有青铜冶炼、陶器烧制、骨器、玉器、车辆制造等,其中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郑州商城遗址和安阳股墟发现的青铜器作坊遗址,规模很大,技艺水平很高。如安阳出土的司母戊大 方鼎,重875公斤,造型雄伟,花纹细腻,没有娴熟的技艺绝不可能制成。商代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可能就是交换媒介,据有人考证,商代之所以称商,是与它们经商有关。

商朝后期,纣王暴虐无道,他好酒淫乐,大兴土木,“厚赋税以实鹿名之钱,而盈巨桥之粟”,他滥施酷刑,迫害异己,兴师动众,四处征伐,结果,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统治危机。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兵车300辆,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并联合庸、蜀、彭、濮等部落方国,从孟津(今河南孟津)强渡黄河,沿河东进,在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淇县境内)与商军展开激战。由于商朝军队阵前倒戈,周军大获全胜,纣王战败自焚,商朝灭亡。

灭商后,周武王回师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共有140多个封国,比较重要的有十几个,其中不少在河南境内,如郑(河南新郑)、蔡(河南上蔡)、陈(河南淮阳)、卫(河南汲县一带)、申(河南南阳)、杞(河南杞县)、雍(河南沁阳)等。

平王东迁以后,礼坏乐崩,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国勃起,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当时,齐国的势力向南扩张,楚国的势力则向北发展。齐国为了制服楚国,于公元前656年,由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等8国军队,讨伐楚国,楚国受挫,两国在召陵(河南郾城东)会盟,齐取得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周天子也派人参加,从此,齐国称霸中原,饮马黄河,霸业 达到顶峰。桓公死后,齐国霸业骤然衰落,继齐国兴起的晋国继续与楚国抗衡。公元前632年,晋国联合秦、齐、宋等国与楚國大战于城濮(今河南范县南,一说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国大败。从此,中原小国摆脱楚国控制,归附晋国。城濮之战后,晋文公相继在践土(河南原阳西南)和温(河南温县)大会诸侯,周襄王也被召赴会,晋国成就了“取威定霸”的业绩,一跃而成中原霸主。这时,僻地西陲的秦国也跃跃欲试,秦穆公企图乘晋文公去世之机偷袭郑国,觊觎中原,但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他假托郑国君主之命,用12头牛犒劳秦师,秦军撤走,在经过彀地(今河南渑池,洛宁一带)时,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没。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国大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县),楚军惨败。晋、楚争霸,历时百余年,双方都疲备不堪,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在宋国的建议下,晋、楚两国在宋国首都宋(河南商丘)召开弭兵之会,规定中原霸权由两国平分,从此,中原战乱减少,晋、楚争霸接近尾声。

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有了发展的可能,这就为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加之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奴隶主经营的井田因“民不肯尽力”而处于瘫瘓状态。为了增加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不久,郑国子产“作封洫”,扩大土地私有权。这一切,意味着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已经产生,奴隶制的崩攒已不可避免,一个生产关系大变动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河南   孟津   晋国   温县   楚国   都城   安阳   夏朝   奴隶社会   商朝   商代   中原   齐国   公元前   遗址   美文   世纪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