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赵国的精兵产地

春秋末期,晋国出现了公室卑弱、卿大夫强的局面,晋卿赵鞅(简子)即位后,为了与其他卿大夫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将女儿远嫁晋国北部的代(以今河北蔚县代王城为中心,包括今朔州东部地区)王,为后来开拓北部疆域做准备。“代”是北方戎族的一支,分布于今山西东北部和河北边境的代地,是被晋国攻灭的赤狄余部与当地北戎部族组成的,自号“代戎”,或称“代国”。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赵简子病逝,其子赵毋恤继位,即赵襄子。即位后的襄子还未脱去孝服,就追不及待地北登夏屋山(今代县东北50里草垛山,在朔州山阴县境),宴请代王。宴会上,赵襄子让厨师以铜勺击杀代王及随从,接着兴兵平定代地。

代王妻子即赵简子之女,赵襄子的姐姐,得知此事,泣而呼天,说:“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就摩笄自杀。代地人可怜她,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

赵王位数传至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实施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变革,从而增强赵国军事实力。《史记·匈奴列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20里)下,至高阙(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为塞。而置云中(治今内蒙古括克托东北)、雁门(治善无,今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代郡(治代,今河北蔚县)。

春秋战国:赵国的精兵产地

赵武灵王像

雁门郡原来主要为楼烦民族活动的地区,今朔州地区大部分属于雁门郡。至此,朔州大地全部归赵。而雁门郡的设置,为朔州地区历代行政建置之始,标志着朔州地区从此正式纳入中原版图。

战国时期,“匈奴”首次出现在史书之中,他们常常扰掠秦、赵、燕三国边境,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抗拒之。赵国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选派良将李牧镇守北方边境。李牧上任后,常居代、雁门二郡(包括今全部朔州地区)之地。曾一战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并乘胜灭掉襜褴(古部族名),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远遁漠北。李牧镇守雁门期间,慑于其威名,匈奴始终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赵国统治期间,朔州地区一直是赵国的精兵产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蔚县   晋国   朔州市   阴山   山阴   单于   朔州   鄂尔多斯   精兵   长城   部族   内蒙古   春秋战国   匈奴   河北   边境   美文   产地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