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宇宙浩瀚,太空无边;山川伟固,江河奔流;星辰闪耀,日月昭彰; 大地裂变,造化奇观。在青藏高原的北缘,河西走廊之南部,一组绵延千 里的群山横空出世,它突兀森郁,冰清玉洁;傲视苍穹,亘古绵长。万年冰川育孕出无数条涓涓细流,汇聚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党河流淌不息,哺育了河西走廊大大小小的绿洲,让大漠戈壁变成农茂粮丰,人畜兴旺的风水宝地。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悠悠丝路 魏巍雄关

畅通无阻的丝绸之路连接起中西文明,让千里河西走廊占尽风光,闻名中外,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嘉峪关市西南隅的嘉峪山麓,有一座古老巍峨的关楼,墙垣雄伟,楼阁高耸,飞檐凌空,气壮山河。这便是象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嘉峪关。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嘉峪关北面是合黎山、马鬃山,冈峦起伏,黑峻 伟岸;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冰清玉洁,直指苍穹;中间夹着一条狭长、间有水草、农田的戈壁滩。嘉峪关就是一个建立在嘉峪关山谷间的咽喉要地,人称“天下第一雄关”。以嘉峪关为中心逐渐构成的城堡、烽燧、墩台等防御体系十分严密。关城南北两翼有明长城,夯土筑就的长城,如巨臂向两旁伸出。向南伸向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横走山腰沟壑,蜿蜒七十余里,直插卯来泉堡以南的南山之中。向北爬上黑山山腰,直至山顶,峭壁如削,谓之悬壁长城。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嘉峪关一线有诸多附属的踞险之堡,有新城堡、石关峡堡、 野麻湾堡、石关峡堡、双井子堡、卯来泉堡、黄草营盘等,这些城堡分别修筑在险要之处。高大的长城上三五里有一台,环以垛口,上有巨炮,敌矢不能及,敌骑不可近,敌兵不可攀。附近烽燧墩台星罗棋布,相互瞭望,互为犄角、密切配合,构成了一系列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关西一路有15个墩台,关东一路有12个墩台,关东北一路有29个墩台,关南一路有10个墩台。墩台专司烽烟,传递军情,保护屯耕,护卫行旅、商贾、邮驿的安全。从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向南行驶,横亘在眼前的是绵延千里,直指苍穹的祁连山脉,山顶白雪皑皑,山间白云缭绕,山脚黛蓝如梦,一幅宏大盛达的水墨丹青,一首壮丽辽远的绝美篇章。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祁连山下 卯来泉堡

通往祁连山的路虽说砾石遍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但眼前那绝世美景一直在诱惑着我们。一个小时之后,一座残破的古城堡出现在眼前,古堡城墙上一群红嘴玉鸟(相思鸟)和灰鸽子被车声惊飞,扑愣愣地飞向天空,消失在茫茫天际。此时的位置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乡堡子滩村。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卯来泉堡的名字得名于卯来泉,古堡位于祁连山脚下的缓坡之上,祁连山的积雪融化后潜入地下,在古堡东南一里处渗出地表,一股清澈的泉水从山坡上缓缓流下,滋养着丰盛的草地。据《肃州志》载:“卯来泉城堡,设在半山,土城周围一百四十丈,西南俱靠山险,东北至肃州七十里,西至嘉峪关四十里,东至金佛寺七十里……因滥泥山、牌楼山、松打班山后,有由海口渡河潜山掠藩者。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兵备泽州王显忠,参将注中柴国栋,议呈巡抚周盘,于泉侧创筑堡城,添设防守兵马、仓场,就近戍守,改肃州西南屯田,供彼兵怕。”通过以上资料得知,眼前这座苍凉的古堡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兵备泽州王显忠、参将注中柴国栋、议呈巡抚周盘修筑的。说起周盘,在当地威名远播。周盘,字心铭,山西泽州人,少有壮志,在西北边陲战乱四起的危难时刻,他毛遂自荐,弃文从军,文武并用,精忠报国。曾任巡按、巡抚(三边总督)12年之久,率领将士们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的冰天雪地中指挥大小二十余战。他英勇奋战,百战不殆,终 使敌闻风丧胆,令敌人“闻周怯战”。自此,西北边陲多年风平浪静,人民安居乐业。周盘是万历年间文臣挂帅征战的榜样,后升任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这座气壮山河,威震敌胆的古堡距今已将近500年的历史,它是明长城西南端的一个屯兵古堡,据守着万里长城的险 要之地。城堡建于祁连山脉文殊山南山广阔草原之上,东北至肃州城七十 里,西至嘉峪关四十里,东至金佛寺七十里。卯来泉堡选在险要之处,深 藏固闭,险峻天成,过往人马看得一清二楚。过了卯来泉城堡,向南可翻越祁连山进入青藏高原,向西可达西域,它是祁连山北麓的一个重要关口,为嘉峪关长城防线的重要军事防地,和嘉峪关遥相呼应,共守河西,防守更加细致严密。卯来泉堡全部用黄土夯筑版筑而成,城堡坐北向南,门朝东开,平面 呈方形。南北长104 米,东西长103米,城墙残高4.55米—10.9 米。南有瓮城,北部两角有方形角墩,四周有护城河环绕。瓮城门道宽4.5米,墙基宽6米。护城河距城垣8米,深0.5米—2.0米。二道门内侧东有长23米,宽3米的坡形马道直通城顶。卯来泉城堡是嘉峪关南段长城的终点。堡旁散落着院落畜舍,显然曾经是牧人居所和牛羊栖息之地。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以泉为名 守望春秋

卯来泉堡以泉水命名,可见水在当地百姓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年戍守城堡的将士将城堡建于此地,一来这一带地势险要,据险可守;二来傍泉即可赖以生存。有水就可以解决战马、士兵饮水的问题,清澈泉水从南山坡流下,灌溉着附近的良田,滋养着葱茏的牧场,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当年选此地建堡屯兵驻扎,既可把守长城西端,又可屯田耕牧,供应驻守官军粮草,可以长时间地驻守。登古堡极目眺望,祁连山横亘在蓝天白云之下,山巅的积雪泛着清冷的光辉,北边的嘉峪关城楼伟岸高大,古堡周围马兰花、沙枣花飘来一阵馨香。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遥想当年,地势险要的卯来泉堡与嘉峪关息息相关,敌兵来犯,烽烟自卯来泉堡一路传递到嘉峪关,守军很快做出了战斗准备,抗拒来犯之敌。“祁连山下草,寂寞少人烟”,道出了西北的荒凉,百姓的凄惶。民谣曰:“出了嘉峪关,眼泪流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出关容易进关难。”河西走廊的戈壁旷野漫漫无边,风沙雨雪路途艰险,但也 有瓜果飘香,六畜兴旺,赛比江南的好地方。河西走廊于苍凉中蕴藏着富 足,凄楚里隐藏着喜悦。关内是一首歌,关外是一幅画,如今望长城内外,天高云淡,江山如画,尽是中华壮美家园。公路铁路并肩而行,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管管畅通,风扇旋转,光板列阵,电网密织,河西走廊风、光新能源发电大显身手,高耸的信号塔,泯灭了烽火狼烟燃烧的历史使命。戈壁旷野生机勃发,祁连山下气象纷呈。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祁连雪山造就出丰美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不仅是交通的走廊,文化的走廊,文明的走廊,而且是长城的走廊。中国的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了保卫河西走廊,稳定边疆,在河西走廊一线修筑了一千多公里的汉长城。这道长城位于河西走廊北端,伴随着祁连山,沿着丝绸古道一路向西延伸。走过瀚海戈壁,走过村舍农田,如同一条巨龙守卧在走廊的通道上。到了明代,明王朝又修筑起一道长城,明长城和汉长城有时平行齐行,有 时相互交错,呈现出双龙共舞的雄姿。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万里长城 守护华夏

长城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力屏障,长城保护了国际大通道丝绸之路的畅通,长城保护了河西走廊的安宁富足。雄振武威,伸臂张掖,安定肃州,强边安西,美玉临门,盛达敦煌。嘉峪雄关天高地广,视野开阔。长城一线墩台林立,城堡众多。在平行的同一条线上,南接祁连雪山,北靠峻峻黑山,卯来泉堡就是这条线上 的一颗棋子。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因为有了长城,河西走廊成为农牧业重要基地,文化艺术鼎 盛的长廊。长城是一册 宏大的巨著,长城是一幅壮丽的画卷,长城是一首唱不尽的歌曲,长城是一部讲不完的故事,长城是勇敢和坚毅的象征,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血肉和灵魂,长城的每一处墩台,每一个敌楼,每一个垛口,每一个城堡,都是长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国家的安危担当,为民族的存亡呐喊。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战国长城,秦汉长城,明长城互相叠加, 内外连通,形成了长长的一条钢铁飘带,这条飘带把各族人民紧紧相连。

卯来泉堡 铆钉在明长城西线的屯兵古堡

古老的长城演绎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刚毅的长城记载了多少壮怀激烈 的传说,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场景,那些视死如归的壮士、为国捐 躯的英雄,让北地寒风高歌,让南归的大雁长鸣,让奔驰的骏马嘶鸣,让 苍穹的雄鹰俯首!让我们以崇高的敬意,虔诚的棈神,向长城以及长城沿 线的墩台、城堡致以崇高的敬意 !

(王彦峰 杨秀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长城   泽州   古堡   祁连   嘉峪关   万里长城   向南   河西走廊   巡抚   险要   雄关   西线   铆钉   戈壁   苍穹   美文   走廊   城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