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鵰儿崖摩崖石刻解读

静乐县汾阳一都松沟鵰儿崖寺修道记

直鵰儿崖者,在松沟村之东,距村三里有余。视高不可及,其悬不可穷,真所谓天成也。故有感焉!至名高,此得德方氏物,安皆知故。甚哉!此灵海(灵海:líng hǎi词语解释、举例与出处:(1).大海。古人以为海中多灵怪异物,故称。《文选·木华<海赋>》:“於廓灵海,长为委输。” 刘良 注:“灵者,言其神灵多怪异也。”《陈书·废帝纪》:“闵余冲薄,王道未昭,荷兹神器,如涉灵海。”唐 李商隐 《为崔从事寄尚书彭城公启》:“半菽思贮於神仓,一勺愿投於灵海。”明 夏完淳 《燕问》:“乃其外泊灵海也,潏湟濆瀑,广莫渺沔。”(2).脑海。 茅盾 《尚未成功》四:“他自己也不能不承认他那‘灵海’一天一天干枯下去,竟可以接连个把月‘一动也不动’。”)也,且能羽化(羽化:传说成仙的人有飞升的能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文武衣冠(文武衣冠:指王侯官员。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工高险,而其石穴幽窅不便如汝刻荣昌哉!我松沟村窑主武尚贤见男妇之不便于行,则尚有感此行路甚艰,不若无险,于是乙丑年十月二十六日议定,□□□□□□其往来之路至四月终雨,厥功告成,虽幻女旌子不待维也。复平路矣!雩戏(雩 yú〈动〉(1) (形声。从雨,亏(于)声。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说文》则帅巫而舞雩。——《周礼·司巫》大雩者何,旱祭也。——《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故谓之雩。”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荀子·天论》(2) 又如:雩宗(设祭坛祭水旱);雩祭(求雨祭祀);雩敛(向人民征收祈雨祭礼所需的费用);雩坛(求雨的祭坛))视之不过付之长叹而已,其内奁( 内奁(lián):敛,收。内,通“纳”,装进。泛指盒匣一类的盛物器具。)何惑?公之远思谋之。深为久安长永之计,何其大成启盛、垂万世不朽云!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另碑刻中“雩戏”疑似“虜贼”,如是“虜贼”很有可能与明嘉靖、隆庆年间这是鞑虜大举进攻静乐等地的时候。洞中宝物是否与当时“虜贼”觊觎,百姓设法予以保护有关,也就不得而知了。

儒学廪膳生员吕公誉拜撰

隆庆元年(1567年)岁次丁卯四月二十七日

纠首:邢子用 李 美 李大宗 周云朋

施财人:石 华 苗廷灵 苗廷葵 刘美 刘 荣 刘 英 刘继爱杨 宁 周 盘 闫 英 刘 合 姚 堂 韩 宣 韩 拱 韩熙凤

刘崇山 刘 成 张 金 杨庭芳 韩人兴 刘 三 孟六则 李 尚□ 李武婵 □继元 武尚贤 武尚信 武明 武兴 武□

石工:王光。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玉石窑山石刻概述

东碾河南山主峰为玉石窑山,海拔高度2041.1米,在康家会村西南七华里处,山顶石崖直立,半腰有洞穴,称之为玉石窑洞,古时洞为寺庙,称之为鵰儿崖寺,供有道家神像,在邻近周边闻名遐迩。雕儿崖寺距赤泥窊乡松沟村最近,爬坡直上约三华里之遥,其路难行。站在鵰儿崖脚下向上仰望,有种壁立千仞之感。攀援垂直高度大约十六七米,经26个之字形石阶始见洞口,在距洞口2米远处有平行凿刻在石阶上的两个圆形凹槽,疑似原初寺庙插立木柱所留遗迹。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从洞内向外瞻望,映入眼帘的是规整的门字形洞口,站在洞口俯视前方,掩映在绿树青山中的康家会、忻静公路、碾河水等仿佛一幅幅立体画在眼前晃动;又像是在氤氲的山岚中突兀呈现出了一处“海市蜃楼”的景观。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玉石窑洞为天然溶洞,分上下两庭,前庭洞高2.3米,宽2.8米,洞深6.3米,后庭跷高,洞穴相对要小。洞壁均为灰质岩,顶部内侧有燕巢,几只燕子飞进飞出,已看到巢穴中已有鸟蛋,此燕灰背体大,不同于一般家燕。洞穴地面是湿漉漉的石渣和鸟粪、尘土,洞内散发着阴森潮湿的气息,洞穴靠东的岩石夹层中露有一片雪白而坚硬、带有光泽、棱角分明的石头,虽然洞中幽窅昏暗又有尘土鸟粪堆积,但也掩饰不住它的熠熠光彩,难怪古人以“玉石窑”命名此山。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洞窟西侧绝壁较为平坦处凿有一方摩崖石刻,宽54厘米,高65厘米,上面凿刻330余字。楷书字体,笔画纤细,体方规整,瘦劲古拙。只因年代久远,石壁裂缝、凿刻粗糙,有一些字略显模糊。

从凿刻铭文中看出,此为明朝隆庆元年所刻,撰写者为静乐儒学廪膳生员吕公誉。据《静乐县志》与《岑城吕氏族谱》记载:吕公誉为明嘉靖年间岁贡,授直隶内黄县县丞,后升任陕西渭源县知县,政声籍籍,有很多诗文留传于世。

置身高耸陡峭的鵰儿崖洞口,头顶纷飞的燕子,耳闻呼啸的山风,静观前人的字迹,一览众山小的高旷、云山雾罩的缥缈,慢慢化为对古人在这悬崖修建“鵰儿崖寺”的苦苦思索之中!


玉石窑山石刻考证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摩崖石刻时间为明朝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距今已有453年的历史,此为目前静乐境内发现保存较早的石碣碑刻之一。

碑记标题为:静乐县汾阳一都松沟村鵰儿崖寺修道碑记。由此可见,明朝时期赤泥窊一带隶属于静乐县汾阳一都管辖。据《静乐县志》记载,静乐明朝行政建制为“四乡八都”,此为八都之一,此与静乐县古称汾阳县有一定联系。本石刻记载了明朝嘉靖45年(1566年)10月至隆庆元年(1567年)4月修筑松沟村通往鵰儿崖寺道路一事,其中涉及的人名有德方氏、武尚贤、松沟村纠首、施财人等40余人。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松沟村现为静乐县赤泥洼乡的一个小山村,在册人口313人,国土面积10708亩。而在明朝时期则是静乐通往太原的官道,是当时较好的一个村庄。从石刻中看,有邢、李、刘、杨、苗、韩、张、孟、武、周、姚、阎等姓,可见当初人口众多,经济兴旺,而且有实力修三里多上寺庙的通道。清朝以后,随着官道东移,松沟村昔日的繁华已渐消退,人口逐步减少,原有的邢、李、杨、苗、韩、张、孟、周、姚、阎等姓氏后人都不见了踪影,只有武、刘姓延续下来,以及后迁入的秦、巩、高、侯等姓,工艺奇巧的寺庙建筑也经几百年风雨剥蚀而荡然无存。

鵰儿崖寺原本供奉何神?现已看不出痕迹,但从石刻文字中提到的“德方氏物”、“羽化”、“内奁何惑”等字眼,可以得出是道家神仙。“德方氏物”很有可能与元朝时期宋德方遗留物有关。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宋德方(1183—1247),字广道,号披云,莱州掖城(今山东掖县)人,是元朝最有影响的道教宗师,被尊为“天师”,宋德方很小就从刘长生为道士,继而师事丘处机,是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随丘处机西游大雪山晋见成吉思汗的十八人之一。西游归来后,随丘处机驻燕京(今北京)之长春宫,为教门提点。元太宗九年(1237年),遵其师丘处机的遗志和嘱托,来到平阳玄都观,总管刊刻《玄都道藏》,他亲历晋地的管州(今静乐县),上党、太原、晋南等地,搜罗亡佚,历时近十年,刊成全藏。又在莱州神山开九阴洞,建立道教言观,成为一代有影响的道教宗师,被尊为“天师”。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年),即《玄都道藏》大功告成之时,被赐号“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年),即他辞世后二十三年被追赠为“玄通弘教披云真人”。著有《乐全前后二集》。宋德方一生主要活动于晋地,并亲历静乐,在晋地传播全真道教很有影响,他的宗教理论和实践是三晋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从“得德方氏物”、“羽化文武衣冠”、“内奁何惑”,到人们千辛万苦在巍峨峥嵘,高峻陡立的山峦石壁中修建“鵰儿崖寺”以及松沟村通往这里的道路,可以看出人们对原本寺庙之神灵的崇拜与虔诚。其主要原因也可能是供奉元朝道教尊师“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宋德方本人的寺庙,只不过是在当时有所“忌讳”未予写明,但在老百姓心中是明白的,这一洞穴极有可能是宋德方道人的衣冠冢,并藏有他的遗书遗物(这从“得德方氏物”、“文武衣冠”、“内奁何惑?可以想见洞穴中的小盒子里既有可能是德方氏的衣冠,也可能是其所著的《玄都道藏》等书”)等。


玉石窑山石刻价值

静乐县位于汾河的上游,历史悠久,境内人文景观众多。因地处“楼烦百战地”,自古胡汉纷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共存。到明清时期农耕文化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人们的宗教信仰在相对承平的一段时间内有所发展了,后来从修庙祭祀中得到充分的释放。我县大寺山、万华山、巾字山、周家庙、涌泉庵、圆通寺、太子寺、三教寺等寺庙应运而生,尤以道教为盛,鵰儿崖寺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祭祀,乃祈福要法,其规格高,形式繁多,以人为本。正如《礼记 祭法》所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些都是道家和道教祭祀的总原则。要祭拜什么人,那些人需要被祭拜,《礼记》里面说得很清楚,也一直被道家所沿用。古时祭祖祀贤列入国家祭典,并且规格很高,典式繁多。道家则将其奉为神,建庙祠之。

道家引导世人信仰祭拜神仙,就是用神仙来教化善待人、物,引导人们积公累德,以此做为人生目标,通过个人修道立德,自度度人,利人而自利,达到造福社会的终极目的。从这个角度说,祭祀鬼神是有着非常正面的积极意义,所以,历代帝王遵从道家的这个原则,树立了很多“神”,建立了很多“庙”。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归明鉴经》言:“学仙非难,忠孝为先”。以人为主体,神仙为用,此体用二端,人者,万物之主也。神仙之学,实际也是为人处世之大学问。忠孝不仅是世俗社会的人道之本,也是神仙世界的仙道之本。

被奉为道教宗师“玄通弘教披云真人”的宋德方在静乐学道修仙,他所宣扬的道家“积善立功、慈心于物、忠孝为本”正是人们所崇尚的精神信仰。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所以,求仙、祭祀,皆以忠孝诚信为本。这些道家理论与静乐本土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相融合后,人们对过去的道家尊神“德方氏物”、“文武衣冠”、“内奁”自然就寄予了虔诚的崇拜。

玉石窑山洞穴石刻研读考证

通过考证研究静乐境内的碑碣石刻,近距离地和古人对话,穿越到遥远的年代,探究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也是一件艰险的事情,但对研究地方人文历史、宗教信仰,开拓旅游文化,拓展旅游空间,佐证历史事件,弥补历史遗漏还是很有意义的。

(杨秀川 王彦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石刻   汾阳   玉石   道教   静乐县   静乐   德方   明朝   衣冠   道家   洞口   洞穴   山洞   祭祀   寺庙   美文   神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