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陈四箴烈士是山西省静乐县西河沟村人,自小从祖辈们的传说中就对这位出生于贫困家庭的黄埔学子心怀一种崇敬之情。有幸见到陈四箴及其妻子写给其父母的一些书信,捧读之余感慨万千。烈士把工作、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作风以及“抛弃家庭,牺牲一切”、“艰苦奋斗、遵守规矩”、“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陈四箴出身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理想是他矢志不渝发奋读书的精神支柱。为了供他读书他母亲给人家打短工,他父亲卖瓜换来的钱连盐都舍不得吃、一条棉裤穿了又穿,七补八补......这在他的家信中即可看到。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离开你们十余年,自一九三四年起,从未通过信。在双亲的心中,恐怕早在想你们的儿子已不在人世了。眼泪也不知流了多少?”“我最惭愧的即是我的成长及读书,全是在您的苦与汗水扶植起来,结果我一去不返丝毫未解除双亲的痛苦,也丝毫未能使你们精神上得到愉快。激于抗战高潮,主观上虽然是想革命,但在行动上却走了弯路,替少数人当奴隶。自己还不自觉。起义后才发觉这种错误,自己本来是个被压迫的阶级而替剥削统治者帮凶,欺压可怜的同行(被压迫者)。这真是笑话,我对双亲最感惭愧的也是这点,而浪子回头犹未晚。”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抗战期间陈四箴曾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第二、三次长沙会战、远征印缅抗战诸役。为抗战胜利“抛弃家庭,牺牲一切”,每天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身为“独子”,他何尝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田地里苦苦挣扎、贫穷年迈的双亲;他何尝不知道十多年来父母为他不知流了多少泪水?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1949年12月成都起义后“投向了人民,走向了革命的光荣大道。”“中南军政大学学习,达到我素抱之志愿。”“家里境况我知道了一二,咱县虽然今年受灾,咱家又缺乏劳动力。在生活上可能是困难些,但我相信政府是会领导生产救灾的。因为今天的政府(不论县级乡级以及省以上)是为人民服务的,绝非过去的反动政府,坐视人民痛苦而不管的,所以我在思想上是安心的”。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我离开你们的时间确是不短了,但因现在我的工作是重要的,不能请假回去看看。如要回去耽误十天半月对人民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所以还是请你们暂时忍耐些,待形势许可时再说吧!”“我一心一意地学习(父亲的来信嘱咐的话) 努力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做一个人民的好勤务员来回答双亲对我的期望”“我以后准备省吃俭用节余些钱寄回去解除双亲的困难。”“站在当儿子尤其独子的立场说:对年迈的双亲十余年来未在物质上的照顾毫无半点,相反因我外出而使双亲精神上受到很大的痛苦。儿等决心为人民服务,不辜负人民之期望。 ”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我在校里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有时是十小时。每天同学员同志们在一起,课堂野外非常忙碌。我时常想到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他们为了祖国的幸福,站在最前线同敌人斗争是光荣的艰苦的。我在大后方比他们要舒服得多,所以应该在工作上努力才能对得起他们的行动”。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正是这种坚信党、坚信人民,一腔热血为人民服务的爱国情怀,使他始终无暇回家看望父母,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不是他冷血无情,而是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祖国、人民更需要他“舍小家顾大家”。于是把牵挂父母、亲人等的真挚情感寄托于饱含深情的信件之中。

抗战精神 永垂不朽《陈四箴烈士家书》读后感

读着一封封关爱父母、亲人、老师、同学而又充满爱国情怀的震撼人心的烈士家书,缅怀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再对照审视自己,觉得我们更要珍惜今天——先辈开创的美好时代,以忘我的精神,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杨秀川 王彦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烈士   勤务员   爱国   独子   永垂不朽   家书   读后感   双亲   年迈   为人民服务   美文   惭愧   光荣   情怀   祖国   痛苦   父母   精神   政府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