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授戴建业:读书如吃菜,三种阅读习惯,你属于哪一种?

身为大学教授的戴建业奋斗了四十载,忽如一夜成了网红,其实想想这么勤奋、博学又幽默的老头,想不出名都难。

以读书为乐,以讲书为业的人,其实他的头上早就顶着很多光环,比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古文学学科组长、文学作家等等,但是原来这些光环都是在他的领域或圈子里面知名,原来在他的学校里面,早就大受欢迎。只要是他的课,听说教室座无虚席,得提前占座。

网红教授戴建业:读书如吃菜,三种阅读习惯,你属于哪一种?

一旦走上网络,才是真正地红遍了全国,现在的戴建业老师是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达人,他的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超过1亿次,实际对于他而言,这一切真是厚积薄发,非一般的网红流量明星可比。连人民日报都评价戴建业:红得很有道理!

最近看了他的随笔集《我的个天》,感觉戴教授也的确是性情中人,也非常认同他对于阅读的态度,看他对于读书如此痴爱,难怪他讲课会那么生动。

三种阅读习惯

戴教授经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来这样的观点:不同的阅读和思考习惯,短时间内看不出有什么差别,时间一长就出现天差地别。

为什么大家天赋都差不多的情况,经历数年之后,有的人才华出众,有的“泯然众人”。其实如果看看他平时在看什么书,就可以了解个差不多,因为你自己选择了什么样的阅读习惯,你就为自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他把阅读大体上分为三大类:消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挑战性阅读。

所谓消遣性阅读就是纯粹为了消磨时光,比如在手机上刷刷奇闻,看看明星的八卦消息,上旅游网上看看去哪些地方自驾游攻略……

网红教授戴建业:读书如吃菜,三种阅读习惯,你属于哪一种?

这种阅读表面上是在“看”,其实是一无所“看”,本来就没有打算去“看”什么,所以才会什么都“看”。想一想捧着手机刷抖音时,是不是这种感觉呢?这样阅读只是为了排遣无聊或者只是一时之需。这样的阅读很浅,典型的碎片化阅读。当然人之所需也无可厚非,但是益处有限。因为网络时代,高节奏,快的过眼烟云,但是不系统不沉淀已是通病。

鉴赏性阅读包括听轻盈优美的音乐,看赏心悦目的画册,读文字优美的游记,读情节曲折的小说等等。这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阅读当然要比上面的要高明一些,因为这是滋养人的心灵的阅读,会提升审美、提升修养的效果,长期如此阅读身心受益。

网红教授戴建业:读书如吃菜,三种阅读习惯,你属于哪一种?

最难的阅读就是挑战性阅读。他认为人类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还有专业公认的名著,这一类经典著作都是挑战性阅读的读物。在他的心目中最佳选择就是要去挑战性阅读,去阅读那些伟大的经典,去结交那些非凡的智者或崇高的伟人。到这一步很多人望而却步。

这样的书总是放在书架上供奉着,装点书柜之用,并不是日常阅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书籍本身有难度,或有历史背景,或深度超出了自己的智力范围,初读往往不知所云。

网红教授戴建业:读书如吃菜,三种阅读习惯,你属于哪一种?

在戴教授的眼中,经典是必选的,只有再三思考琢磨才能探骊得珠,反复咀嚼才能品咂出它的味道。读这样的书收益最大,可以改变思维认知,透视世界的窗口。

其实我们缺少戴建业这样的老师,引导着阅读经典,帮助普通人去消化经典,这样的网红越多越好,是不是说明大家真有这样的需求呢?可以看看他对读书做人的态度。

读书如吃菜

戴建业总是把读书和吃饭一起来说,由于小时候戴教授感受过饥肠辘辘,所以任何食物在嘴里都是美味佳肴,因为没有书读,随便什么书都读得津津有味。对于儿时的小戴同学,恰如吃饭时饥不择食一样,阅读也是碰上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他回忆那时两三个月才能看一场电影,读书就是小时候最大的快乐。由于书和食物都严重匮乏,没有条件挑食,也没有条件挑书,反而养成了广泛阅读的兴趣。

到了中学时抢读和偷读书,一是怕同学催还,二是怕被老师发现,今天的年轻人有太多的选择,可能想象不到那时的孩子为了读书,如何紧张刺激,如何如饥似渴。

网红教授戴建业:读书如吃菜,三种阅读习惯,你属于哪一种?

看得出来,这么一个爱读书的人,又是一个爱美食的人,自然把书和美食联系在一起,你看他把诗人都比喻成了川菜,听上去活色生香,比如他说:

川菜的红油麻辣,近于诗中色彩浓丽的李商隐,而粤菜的清淡天然,则酷似纯真自然的陶渊明。”

看到这样的比喻,你想忘掉都很难。因为他让诗人真切形象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结语

作为任教几十年的大学教授,他也有丰厚学术著作,比如《老子:自然人生》《老子的人生哲学》《孟郊论稿》等一大摞作品,可以说著作等身。但是这几年戴建业教授真正走向了大众,成为明星网红教授。他讲诗词普及,讲古文阅读,把高深晦涩的文言变成人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场景,深入浅出的功夫了得。

网红教授戴建业:读书如吃菜,三种阅读习惯,你属于哪一种?

趁着热度戴建业又连续出了几本书,很快占据了同类书籍的榜首,从中小学生到中老年人,都喜欢看他的讲解的诗词和古文,他的书真的是带有一种魔性。

这样有积淀的大学教授走出了象牙塔,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读他的书让传统文化经典陪伴,看他解读的古典文化,就像家长里短一样亲切。无论是给学龄的孩子作为国文的通识,还是成年人提升文化素养的读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一阅而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探骊得珠   教授   习惯   古文   挑战性   川菜   读物   光环   消遣   美文   比喻   大学教授   老子   自然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