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安阳文字博物馆中收藏有一个青铜器物件,看上去古朴精致,斑斑驳驳的青铜,很有年代感,好像一个青铜的大饭盒。它的正式名字是:伯梁其盨,是西周时期的产物。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但是仔细看似曾相识,如此的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似乎和现在的某些炊具可以对应。我们找找看,是不是很像呢?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后面这种当然是现代的多功能锅,很多品牌采用了这种外观造型。

原来这种造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使用了,也许是那时流行的家庭用品吧?远古时候有各种青铜容器,有用于烹饪的、也有用于祭祀的、也有单纯收藏食物的。

查了查资料,这种容器名叫“盨”(xǔ),是用来收藏食物,没有烹饪的功能。盨出现在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使用的时间并不太长,目前发现的多数是西周时期。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说文》中这样介绍的:“盨,负戴器也。”盨是中国在古代盛食物的铜器,大多是椭圆口或圆角长方形,有盖子,一般左右两耳,下面有圈足或四个矮足。可以放置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

非常实用的是,这种盛放黍稷的礼器或食具,器盖上也有四个方足,盖子反转过来也可作为另一件盛食物的器物,也就是上下都可以收纳食物,可以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分开来用。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因其流行的时间短,造型上所表现的时代差异不大,同期发现的也仅仅是在耳、足、盖等部件上有所变化。然而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中所刻的铭文,比如那件偶然发现的遂公盨——

2002年,香港古董市场上出现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饭盒”,由于它的表面锈蚀严重,器内被锈土包裹,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然而,仔细辨认,器腹内隐约显露出几个晦涩难懂的铭文,正是这几个铭文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经过青铜器鉴定专家辨认,在这件青铜器的器腹内一共发现10行98字铭文,讲述的居然是“大禹治水”的事迹。

盨上所铸的长篇铭文字体优美,字数虽不算多,却没有多余的话。而这件青铜器的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专家判断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有关大禹的文字记录。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作盨者是西周时的遂君,遂据传是虞舜之后,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周时为鲁国的附属国。根据铭文内容,这个青铜饭盒被定名为“遂公盨”。

遂公盨的发现,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这件青铜文物的回归就是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现已入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都说“民以食为天”,从远古一直到今天,围绕着人的生活起居饮食的用具,其实变化并不大,尤其是在造型上。实际上古代人的智慧与今天相比毫不逊色,他们用有限的条件在这些用具上面精雕细琢,现在看到的这些物品,也叹为观止。

识器物,知历史。现代的锅具在造型设计上有没有借鉴古人的设计思想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看到和青铜器有些相似的锅具,还是莫名产生一些古朴敦厚的感觉。

一种古老的“青铜饭盒”,与现代的锅具看起来形似,功能差异很大

现代的锅具虽然在外观上和盨非常相似,但是在功能上,现代的锅具已经胜出百倍,可蒸,可烤,可炸,可煮,一锅多用,实在是方便,一锅抵四锅,价格却只是一个锅具的价,算得上实惠了。

看过了盨,对这种锅具也莫名增加了好感,这种外观古朴敦雅,特别是铜绿色,与青铜器实在会产生某种联想。几千年来无论物质文明怎样地发展进步,生活用具怎样一代一代地改善,人类在生活中还是有着传承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一阅而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饭盒   青铜   大禹   大禹治水   腹内   铭文   器物   青铜器   西周   古朴   美文   用具   古老   差异   很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