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一场演讲,震憾百年》观后感

刘校推荐,网络搜索——《一场演讲,震憾百年》。什么演讲能震憾百年?到底谁受到震憾?是成功学、营销学的心灵鸡汤?还是震惊世界的激情演讲?

我怀着好奇心,上网搜索观看。是演讲?不,是实打实的推广讲座,客座是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是来大陆进行儿童经典导读推广。时长两个小时,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场面,当观众默不作声、只管听时,王教授来一句:“按照国际惯例,是不是来点掌声?”顿时,会场上才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再看看视频上传时间是2001年,是王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一场讲座,已近二十余年,我今日才得知,我想全国知晓并观看过这场演讲的人也不会太多太多吧,何谈震憾百年呢?如果可以震憾一百年,那么教育部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他的演讲,让全国的家长、学生和老师都来观看,并积极推广王教授的做法。不过,曾记何时,中小学语文辅助教材中多了一本国学经典读物,教育部是不是受到王教授的启发才开发的这本辅助教材?我不敢断言,但可信度极低。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王教授的讲座虽然没有激情澎湃的话语,但是他那丝丝入耳、娓娓道来的新育人观吸引我认真观看下去。两个小时,看完,深思,王教授的育人观我不敢完全苟同,因为他说:“教育再简单不过了,语文不用教,他自己就会了,数字、科学不用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就会了。一个语文教师要认真去教语文,就是一个笨老师,就是在残害孩子。”照他这样说,全国中小学教师都是笨教师,他们一生的努力都是白费,我们的教育都是在残害孩子。那么,中国还要教师干什么?

很难想像这样的演讲会震憾一百年,它究竟震憾了谁呢?细细观看这场演讲,我们不难发现,他倡导的就是要求孩子从小就读经诵经,只要孩子把经念好了,即使没有老师,他也能成长。王教授认为,小孩子的智力开发关键期有三个,0—3岁,3—6岁,6—13岁,孩子三岁前智力开发70%,错过这个时期只有30%,6岁到13岁只剩下10%了,过了13岁就再没用了。我想可能就是他这样的七三定论才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吧,受到震憾的恐怕就是那些家里有13岁及以下孩子的家长。他们可能后悔自己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如果自己孩子还没有走过13岁就有弥补的机会,否则就完了。于是乎,忧虑、恐惧、后悔、弥补等复杂心情萦绕于心。这样的偏激会让他们迷失方向,不认同学校教育,不认同老师教学,最终结果只能再次害了自己的孩子。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事实证明:孩子的智力开发越早越好,读经诵经确实能开发孩子智力、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但是有多少家长懂得学前教育,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对孩子进行智力早开发呢?孩子在6岁以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没有得到更好的智力开发,就否定他不能成为可塑之才,就否定学校的教育作用,否定教师认真教学的重要性,是在残害孩子?非也,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孩子的家庭教育多么好,离开了学校教育就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老师会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绝不会像王教授说的那样,简单地读经诵经就能把所有学科都学好了。

王教授说:“要让孩子从小掌握多国语言,语言是不用学的,你只要在孩子出生时给孩子多请几个保姆,一个中国的,一个俄罗斯的,一个美国的,一个法国的。”我想能够一下子请四个多国保姆的,不是亿万富翁就是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只能望尘莫及。他这种理念只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

至此,可能有人会认为,我对王教授的观点持全盘否定态度。错,王教授的好多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他的这些好观点,既针对家长,又针对老师和学生,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观点,才能将对孩子的教育发挥到极致。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3岁前重视家庭教育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孩子在3岁前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家长应好好把握这一时期。在这个时期,多让孩子听轻音乐,特别是一些名曲,多欣赏艺术绘画作品,多读国学经典(不会读,听家长读,听学习机读)。这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块纯净的海绵,他会全盘吸收,到一定时候会厚积薄发。因此,当孩子出生后,不,应该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家长在家里要营造好音乐氛围,时时播放经典轻音乐,当孩子能认人的时候就要给孩子多看一些名人名画名照片,让孩子潜意识地受到音乐之美、绘画之美、摄影之美的熏陶,不必给孩子讲乐理知识、绘画技巧和摄像技巧,只管欣赏就行了。如果有条件,也不妨给孩子请多国保姆,让他感受多国语言之美(这是普通家庭做不到的)。

6岁前重视学前教育

孩子三岁过后就要上幼儿园,如果孩子3岁前,家长没能及时开发孩子智力,也不用着急,他们还有30%的机会,这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老师开发孩子潜能。可是,好多家长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早学比晚学好,多学比少学好;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多数家长希望孩子一入园就能学到好多知识,能写会算。现在,不少幼儿园的教师不是科班出身,不懂得学前教育的规律,特别是在农村,多数是私人幼儿园,老师都是临时聘任的,既无学前教师资格证,又无学前教育经验,甚至好多幼师不能弹琴、识谱、唱歌、跳舞,只能教孩子拼音识字做算术。这种育人方法不对,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但是好多家长都是希望他们这样做,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普遍现象。

3—6岁的孩子虽然心智并不成熟,手臂肌肉还不发达,但是他们接受力相当强,是培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多组织孩子做游戏、听音乐、学舞蹈、学画画、读经典,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音乐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千万不要让孩子多写几个字,多做几道题。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在家里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多陪孩子玩耍、做游戏、亲子阅读,经常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不能远游,就去郊游,要经常带领孩子逛书店,让孩子多接触书籍,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13岁前重视小学教育

6—13岁是孩子小学教育阶段,虽然有些专家说这时期孩子的智力开发只有10%,但是小学阶段是孩子教育最关键的时期,是孩子打基础的时期。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都必须十分重视小学教育。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影响着教育。本来义务教育阶段提倡是的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却久盛不衰,上级考核学校要以升学率为标准,学校考核老师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即使不给学生公布分数和排名次,但是学校一定要给老师排名次。老师们不得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大搞题海战术,一心一意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考试分数为目的,忽视学生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能力培养。王教授评议大陆基础教育是在残害孩子不无道理。

我们反观部编版语文教材,阅读量增加,教材中的古诗词增加,除此之外,还配有国学经典、阳光阅读等。编者意图是好的,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配套使用呢?他们为了让学生多考几分,宁愿让孩子多练几套题,也不让孩子多读书。国学经典、阳光阅读成为一种摆设,学生一个学期都难得翻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培养出一个爱上阅读的学生呢?

再看学生家长,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要孩子的考试分数高了,一切都不重要。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部分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增加学生负担,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部分家长明白,孩子需要全面发展,因此,除了学习以外,还给孩子报不少的兴趣班,棋琴书画都要孩子学习,双休日成为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的苦行旅。孩子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何谈有阅读时间呢?家长的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

当然,老师、家长只是孩子教育的外因,孩子才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在小学教育阶段,孩子要自觉地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诲,自觉地成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不能成为只读书、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

再次回看王教授的演讲视频,他说:“教育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让孩子不停地读经诵经,他自然就会了,还用得着你去教吗?”难道现在的老师都在白忙乎?记得李镇西在一次讲座里感叹道:“别把我们正在做的教育,说的那么简单!”的确,教育并不简单,教育孩子,方法不对,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智力开发   学前教育   国学   美文   教育孩子   讲座   时期   教授   家长   努力   老师   简单   孩子   教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