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需要优良的土壤

抱怨孩子不爱读书

成长需要优良的土壤

晚饭过后,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微信群里聊开了。

袁老师:“昨天,我们家宇宇回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让他看一会儿作文选,他就是不肯。后来,我去他的房间看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口袋书,而且还是带漫画的。当时,把我气死了,就把他的书给撕了。”

我问:“你儿子写的作文还可以吗?”

“可以个屁,他写的作文干巴巴的。就是因为他作文写得不好,我才多买一些作文书给他看,谁知他不领情。”一听语气就感觉到袁老师满脸怒气。

“不光是你的儿子不爱读书,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爱读课外书的。你们看课间,有几个孩子会拿课外书来读?我虽然规定学生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而且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读书摘记,但是总觉得学生是在被迫地阅读。因而常常有学生不完成,更有调皮的学生耍滑头,前面的抄过的,过了几天重新抄一遍。”唐老师感同身受地说。

“我觉得,关键是学生们静不下心来认真读书。”甘老师插话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主要聊的就是孩子写作不好,不爱阅读,或者阅读投机取巧。

诚然,孩子语文素养综合体现在阅读与写作上,大量地阅读、广泛地阅读,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但是,为什么好多老师和家长都在抱怨孩子不喜欢阅读呢?

女儿的回答让我无语

成长需要优良的土壤

我问12岁的女儿:“小孩子真的不喜欢读课外书吗?”

“谁说的?我们都喜欢看课外书。”

“那你们喜欢看些什么书?”

“绘本漫画、童话故事、经典小说、诗歌等等,我们都喜欢。”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呢?”

“不是不喜欢,而是兴趣被你们家长扼杀在萌芽之中。”

“何出此言?”

“你们家长总是强迫我们看作文书呀、课本呀等等,我们一看动漫、绘本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是看闲书。久而久之,谁还有兴趣看课外书呀。”

不敢再与女儿理论,我感到无语了。女儿的观点虽不能代表所有孩子,但她的回答至少让我们明白:孩子是爱读书的。只是我们大人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强迫孩子读书,强迫孩子读他不喜欢读的书。

故事中的宇宇做完作业后,不看爸爸买的作文选,却偷偷地、津津有味地看漫画口袋书。有人会认为,五年级的孩子还在看漫画书很幼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成年人喜欢动画片,部分老年人喜欢追韩剧,难道我们就说他们很幼稚吗?

阅读、追剧本无幼稚可言,只与兴趣有关,当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对什么书箱都可感兴趣,特别是绘本漫画情有独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量的增加,孩子会逐渐从对绘本感兴趣,到对纯文字读物感兴趣;从简单的故事情节读物感兴趣到小说、经典、名著感兴趣,但不管孩子成长到何种阶段,他们都可能对曾经读过的简单读物感兴趣,如带漫画的口袋书。此时,孩子读读被家长认为幼稚的书,可以重温儿时的梦,重拾童真和童趣,可能成为他写作时的最佳素材。

鲁迅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孩子的阅读从兴趣而起,从无趣而泯,家长不要随意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只要孩子爱读,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读什么都可以,要孩子广泛地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还用得着去看作文选吗?

花草的生长需要优良的土壤

成长需要优良的土壤

我和妻子都侍弄不来花草,但又喜欢花草。阳台上的花草,多数被我俩侍弄死了,只剩下三盆多肉植物。妻子见了,说:“还是去买几盆花来补齐吧!”

我家小区后面就有一个农贸市场,市场里面有几家卖花草的。我和妻子步行去花店,妻子忙于挑选花草,我便与老板娘闲聊起来。

“老板娘,你店里的这些花草太养眼了。绿的苍翠欲滴,花的百花齐放,在室内就是一个局部的春天。”

“是呀,你们就多选点吧,给你们优惠。”

“家里空间有限,摆不下。我们经常买,不会侍弄,不久就会死掉。”

老板娘有点不解:“怎么会不久就死掉呢?是不是土壤不行哟?”

“土壤?”我有点好奇,“有讲究吗?”

“当然有呀,室内的花草不能用地里的生土,要用花店里的营养土。”老板娘随手拿起一袋营养土。

我仔细端详,土黑黝黝的,十分松散。老娘板告诉我们,地里的生土硬且无营养,把它砸碎,土质松散了,由于没有营养,即使阳光和水分再充足,花盆里的花草也存活不了多久。

我还是不明白,老板娘再次说道:“大自然的花草,它根植入地下很深很广,能够吸收更多来自大地的养分,而花盆里只有很少的泥土,养分不够,需要人工给予。”

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成长需要足够多的养分,这些养分来自优良的土壤。

妻子挑选好了四盆花草,一盆栀子花,一盆康乃馨,两盆长寿花。临走时,老板娘还送给我们几袋营养土。

教育孩子犹如养花草

成长需要优良的土壤

教育孩子好比养花,不能让他像自然界里的花草,让其自由生长,因为根扎得不够深、不够广,不能充分吸收大地的营养,也不能让孩子生长在没有营养的花盆里,因为,营养不足,不能健康成长,甚至枯萎,我们必须给孩子一片优良的土壤,才能让其健康成长。

明朝张居正《与张新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这个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哪里有病治哪里,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在教育孩子方面,类似于“头痛治头”的事例层出不穷,写作不好就强迫孩子看作文选,阅读不好就强迫孩子做阅读训练,口语不好就强迫孩子进行演讲口才训练。这些好比我们只给了孩子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却忘记了,成长还需要优良的土壤,也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备的兴趣爱好和教育环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阅读,首先自己要爱学习,爱阅读。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或家长怎能培养不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呢?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校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开展演讲比赛等,在家里,爸爸妈妈跟孩子同看一本书等。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让孩子在掌握识记、理解语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孩子广泛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认真阅读的能力,最终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土壤   优良   生土   养分   老板娘   美文   花草   教育孩子   妻子   家长   兴趣   营养   老师   孩子   课外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