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石子)

我曾多次听温铁军教授的报告,内容大多是关于农村发展的问题,因为他是全国著名的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近期,璧山干部大讲堂邀请他来为大家做报告,主题是生态文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璧山区委书记提出了构建璧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思路,并以“菜园、果园、花园”建设为支撑,实现乡村振兴。他请来温铁军教授做报告,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璧山乡村振兴探路,为璧山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建议。

  温铁军从中国和西方的发展模式讲起,他说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就追求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即使改革开放之后,也是学习借鉴西方。但是现在西方的发展模式已经困难重重:生态环境被破坏,经济危机、金融风暴一个接着一个。而中国的发展也受到资源、环境等的承载能力有限等问题的影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低端、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已到了关键时期。中国向何处去?中央看准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于是,提出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提出了要实行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这个重大战略调整,便是实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温铁军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来的,庚即2018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规格和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一样高,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2003年的那一次会议,中央提出了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突出位置;而这一次,是部署乡村振兴。其实,中国遭遇世界危机影响后的几次发展浪潮,都是通过乡村建设来实现的。乡村建设扩大了内需,让在城市的打工农民回到农村,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找到工作,才没有引起社会的动乱和恐慌。而且,通过这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聚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温铁军告诉我们,中国实行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有体制的优势,实行举党推进、举国推进,是大规模的国家战略转型。中国的每一级地方党委政府,都在研究地方发展战略,都在搞经济建设,相当于每一个地方党委书记都是董事长,行政首长都是总经理。中国公务员多数都像西方公司职员一样,为经济发展服务。而西方的经济转型,是小规模的、业主式的转型。西方体制的行政首长和公务员,主要精力不在于发展经济,在于为大家处理日常事务。因此,中国能够快速发展,而西方的发展,主要靠资本家自己。

  温铁军介绍,世界上有大农场、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方,都是殖民地。比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原住民都被西方的移民赶走了,土地被圈起来,从而形成大农场和大规模农业生产。相反,欧洲本土,也就是殖民地的宗主国,农业生产却是小农场式的小规模生产。在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永远是集体的,承包权是农民的,只有经营权可以转让、租赁等,因此,中国不可能有大农场、大规模农业生产。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三分之二的农民都没有土地,他们正在搞农民起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搞土地革命,并取得了政权。在中国,农民的身份是小资产者,且是多业态的小资产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因为他们有土地、有房产。因此,我们搞乡村振兴建设,从政策上来说,不能把农民小资产者变成无产阶级;而应该让农民参与进来,成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

  针对璧山农业,温铁军提出的定位是都市农业。璧山农业的主要瞄准对象,是重庆主城的中等收入群体。要依靠生态、绿色发展的方式来搞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立体循环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创意农业。这也是国家支持的农业发展方向。璧山要支持广大市民和农民一起按照“三权”“三变”改革的方式,形成利益链接机制,推动乡村建设。要把农村建设成为主城的后花园,让市民下乡实现“四洗”(乡村文化洗心、山林空气洗肺、小溪泉水洗血、有机食物洗胃)。璧山农业除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外,还要实施六个产业共同发展。也就是发展第四产业——生命健康,发展第五产业——教育文化,发展第六产业——巴渝农耕文化传承。

  温铁军的这个报告,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发展模式选择的必要性,让我们做农业农村工作的人明白,农业的发展不应该是引进工商资本圈地大规模种植,更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让农民变成无产者。他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璧山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路子。

原载《重庆科技报》

报告会(石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铁军   工作会   报告会   石子   美文   农业生产   中国   农场   乡村   生态   土地   农民   中央   战略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