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无灵寿——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64)

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六十四)

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无灵寿

文/崔金山


最近一个时期,石家庄地区特别是平山、灵寿两县,议论最多的一件事儿莫过于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山国》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河北各频道播放了。但平山、灵寿两地却是冰火两重天:圣地平山、爱平山网、畅游平山、平山旅游、大美平山等所有的平山各类媒体纷纷报道,而灵寿的官媒和其他公共媒体却是冷冷清清,微信群内倒是激情飞扬,但却都是酸酸的味道:因为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无灵寿。


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无灵寿——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64)


“灵寿”作为地名出现,至少比“平山”早了1100多年。“灵寿”之名,先商时就已经出现,初有灵寿木,再有灵寿邑,后有灵寿县。史书记载,魏文侯39年(公元前407年),乐羊率魏师伐中山,败中山军主力于灵寿,后封乐羊灵寿君。魏武侯18年(公元前378年),中山桓公复国,迁都于灵寿。那个时期,灵寿只是个城邑,没有灵寿县,更没有平山县,有的只是战国中山国灵寿城。

“战国中山国都城灵寿”这个概念自古就没有改变过。战国《世本》载:“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北魏《十三州志》云:“灵寿,中山桓公所都”。1975年至199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平山县三汲一带的战国遗址进行了系统挖掘,发现并挖掘了数座中山王陵,出土了一批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美文物,并发现了一片城池,确认那就是史书所记载的“战国中山国灵寿城”。2005年,河北省文物所出版的1975-1993考古发掘报告,书名就叫《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最近央视和河北电视台播放的历史纪录片《中山国》,也毫无疑问地把考古发掘的城池叫做战国中山国灵寿城,而且以较大的篇幅描述了乐羊在灵寿文山、楸山伐中山时的场景。“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是历史事实,本来也没有任何争议。但河北文物考古所做出的“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在平山三汲”的结论,却把平山和灵寿都推向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局面。

作为平山来说,中山国灵寿城和中山王陵的发现,无疑是提高平山知名度、推进平山旅游大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但“平山中山国灵寿城”这句话却怎么听怎么别扭,于是在平山县的古中山国遗址的宣传中,“灵寿城”这三个字逐步被淡化并最终抹去。实际上,抹去“灵寿”二字并不是平山的最早发明,1988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所立的平山县河渠村路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清清楚楚写着“中山古城遗址”。自此,平山的“中山国”项目与“灵寿”逐步划清了界限。

据报道,2000年,平山县《中山国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开始启动编制。2012年4月,国家文物局对《中山国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给予批复。2013年5月,《中山国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正式列入河北省“十二五”重点项目。2017年7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立项。这些中山古城的名称中已经没有了灵寿。在2018年9月召开的石家庄市中山国文化发展定位研讨会上,新闻稿是这样介绍的,“战国中期,中山国迁都至今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一带”,“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已彻底无灵寿。


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无灵寿——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64)


作为灵寿来说,对中山王陵在平山并没有任何争议。争议最大的却是,“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到底在平山三汲,还是在灵寿故城。灵寿县志记载,西晋时期,县治由故城迁至现在的县城。对于“灵寿,中山桓公所都”指的中山国都城,历代灵寿人都一直认为就在灵寿故城。但河北省考古队却和灵寿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如果考古把中山古都定在灵寿境内其他地方,比如靠近平山的岗北、孙家庄等村,灵寿人感觉那还能说得过去,但却偏偏出了灵寿界,跑到了平山境内。王陵在平山也就算了,又把古都考给了平山,还叫“中山国灵寿城”,这让灵寿人情以何堪?这还不算,为了突出平山三汲古都的高大,考古专家竟在没有深入发掘的情况下,把灵寿故城说成是平山古都的“卫城”,史书上记载的故城“赵王台”也被纪录片《中山国》称之为“召王台”。那么,灵寿世代传说中代表王城的故城城内的八角井、养鱼池怎么解释?故城四周的城南、城东、城西村又怎么解释?怎一个“卫城”让灵寿人服气!

历史必须以考古为依据。考古发现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在平山,肯定有考古的依据。灵寿人喊破嗓,换不来平山人一句嚷!平山人不屑与灵寿争论,因为考古就是铁证。在考古证据面前,一切民间言论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正因为这一考古依据,平山人适时亮出“古都中山国”文化旅游招牌,致力打造平山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魂魄,并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山国古城这一品牌。在这一问题上,平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近20年来,平山县持续推进《中山国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并组织了一系列论证会、研讨会,甚是复杂艰难。地理,平山县三汲本身就是考古确定的王城区,王陵区建设也日臻完善,考古遗址公园指日可待。人和,纪录片《中山国》的总策划和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长是张志平,也是一名平山人,平山还有一批研究中山文化的各阶层人士。最难能可贵的是,历届平山县委、县政府对中山国古都遗址开发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20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才赢得了今天的辉煌局面。

而灵寿又做了些什么呢?不过是在故城的地界上立了几块“中山古城遗址”石碑,还有几位业余爱好者的大声疾呼、东奔西跑。天上不会掉馅饼。宣传是要付出的,也是有代价的。让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平山,来宣传“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岂不是痴人说梦!


战国中山国灵寿城无灵寿——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64)


考古是一门科学,主要靠实物与铭文说话。中山王陵没有争论,那是因为有铭文记载。考古结论有时候也是推测的。说灵寿故城是“卫城”,只是专家的推测,而没有准确的依据。把灵寿县志记载的赵王台说成“召王台”,也是专家推测的。反过来,说灵寿故城就是中山国都城,历史没有明确记载,考古没有挖掘,现在的所有呐喊也都只是推测。灵寿故城除了是灵寿老县城,战国时期到底是什么呢?

万声疾呼,不如踏踏实实做一次考古!这也不是没有希望。去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也包括了“战国中山国东堡城遗址展示区”,这个“东堡城遗址”说的应该就是灵寿故城。灵寿县政府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回应群众文化诉求,促成省文物局对灵寿故城遗址进行一次系统挖掘,看看这个故城到底是那朝的故城。也许,会有一个颠覆历史的重大发现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灵寿   山国   平山县   灵寿县   国家文物局   平山   战国   都城   河北省   故城   中山   河北   古都   遗址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