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史志第一功臣傅维橒——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80)

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八十)

灵寿史志第一功臣傅维橒

文/崔金山

灵寿人都知道北关傅氏牌楼,也都知道傅家明代“三世中枢”傅承训、傅承问、傅铤、傅永淳,还可能知道撰写《明书》的清代工部尚书傅维鳞,也可能知道傅氏家族共出进士举人15人、朝廷命官20余人。但你可能不知道,真正对灵寿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傅氏人物,却并不是上述达官显贵,而是傅氏家族的一名隐士傅维橒。


灵寿史志第一功臣傅维橒——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80)


傅维橒(1643-1722),字培吾,号霄影,自题“卫滨居士”,明吏部尚书傅永淳四子,清工部尚书傅维鳞三弟,可谓生于名门之后,长于望族之巅。但实际上,傅维橒幼年正处于明末清初动荡时期,其儿时轨迹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随社会变迁而起伏颠簸。其父傅永淳是天启二年(1622)进士第四名,先授湖广房县(今十堰南)知县,崇祯四年(1631)升河南道监察御史。从崇祯八年(1635)到崇祯十一年(1638),分别迁升为京畿道、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左通政、太常寺卿(正三品)等职。崇祯十二年(1639)升左都御史(正二品),十月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转任吏部尚书。明朝没有宰相一职,吏部尚书是六卿之首,相当于宰相。其时,傅永淳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崇祯帝又专为其敕建石牌坊,其人生进入权力最巅峰。但伴君如伴虎,也正是这个时候,李自成等起义军四起,镇压连续失败导致崇祯帝方寸大乱,不久傅永淳因被诬告而辞官归家。辞官后的崇祯十五年(1643),傅维橒出生。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就在傅维橒出生的第二年,崇祯帝吊死在煤山,明王朝灭亡。罢官在家的傅永淳因此逃过此大劫,成为不幸中的万幸。在向北泣拜祟祯帝后,傅永淳带领全家逃到一个海岛上,直到大清平定天下后才回到老家。

傅维橒自小聪慧,12岁的时候通过考试补为县庠生,成为县办学校秀才。14岁参加了京城考试,虽然没有考中,但县里有名望的达官贵人都认为傅维橒将来肯定能成大器。命运有时也捉弄人。顺治16年(1659),年仅16岁的傅维橒突然得了头风病。这是古代的一种疑难杂症,用现在医学讲,应该是脑血管出了问题。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如果久治不愈,常常会残及耳目。傅维橒因为头风,左眼受到了伤害。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不仅有笔试,而且还有面试。左眼有疾,书写困难是一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影响面试,实际等于断送了科举前程。这对一位踌躇满志、前程似锦的翩翩少年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傅维橒又是幸运的。虽然老爷子退休在家,但官威仍在,家庭相对平常人家仍很富足。特别是比傅维橒大35岁的大哥傅维鳞,早在明崇祯时期就考取了举人,并在顺治三年(1646)年傅维橒3岁时,考取了大清第一批进士,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到顺治16年(1659)傅维橒16岁时,傅维鳞已经升为户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比老爷子还厉害。家景的富足和长兄的荣耀也影响了傅维橒。虽然他无奈放弃了科举学业,但却没有因此而沉沦,并把精力用到了学术上。

明代规定,参加科举考试的痒生(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米六斗。傅维橒科举无望,只得把痒生名额让给别人。因为家景富足,又不想丢学业,傅维橒经批准成为了一名增广生员,只参加学习研究,不享受六斗米待遇,一心研究经史,以著书教学为已任,从研究学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傅维橒从小喜欢探寻古事,但每当向老师长辈借阅县志时,人家都告诉他,灵寿由于是小县、穷县,元朝以前没有专门史志,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有了初始的《灵寿县志》,明朝万历年间进行了重修,但在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之难”时因后金军火烧县衙,县志雕版和县内藏书全部被毁,造成县内三十多年没有人见过县志。康熙二年(1663),江西绩溪人胡公著任知县,听自己一个在正定当过抚军的亲戚老乡说,真定府藏有灵寿县志,就借到灵寿供人们借阅。当傅维橒借到此书时,既惊喜又失望,惊喜的是终于看到了灵寿县志,失望的是这个县志也太差劲了,不仅纲目很乱,而且繁简失宜,记载正统的经史人文、祭拜礼仪篇章很少,记载市井的寺观迷信、鸡毛蒜皮小事篇幅却很多,根本就难以称之为县志,于是就有了自己重修县志的想法。

康熙十一年(1672)年,朝廷号召各地重修县志,知县卫秦龙就成立了一个9人编纂委员会。除了自己任主任外,还有训导姬宏基、广顺知州傅维英,其余6位都是国学的学生。实际上,和现在社会一样,前三名基本都是挂名,真正干活的是6名国学生。已届而立之年的傅维橒作为监生也名列其中。由于其他5位都有科举考试任务,这副重担主要落到了傅维橒的肩上。刚开始收集资料的时候,只怕收集不全,收集上来又怕把关不严,后来印刻费又给砍了一半,只能压缩篇幅,造成了好多资料的丢弃。经过大家努力,编纂基本完成,知县也写好了序言,但县志最后却半路流产、没有印刷。失望之极的傅维橒没有放弃,在此基础上开始自己编纂县志,通过查阅藏书、诵读史文,补充了许多前志没有的资料,经过三年的日积月累,终于编纂了一部自己比较满意的灵寿县志。

傅维橒编纂的灵寿县志,只采用了万历县志的部分资料,基本等于推倒重来。这部注入傅维橒灵魂的县志共分十二卷。第一卷是封域志,包括建革、疆域、山川、古迹、八景、社里、风俗、集市;第二卷是建置志,包括城池、县署、学宫、坛庙、馆舍、关梁、坊表、丘墓;第三卷是祀典志;第四卷是贡赋志,包括地亩、户口、物产;第五卷是天文志,包括星野、详异;第六卷是官师志,包括勋封、守令、师儒、僚属;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是人物志,包括名臣、仕业、科贡、封荫、孝义、隐士、烈女;第十至十二卷是艺文志,包括书疏、议序、碑记、诗谣、咏景、纪事,以清晰的章节和脉络呈现给后人诸多灵寿古代历史和一个全面的清初社会,为灵寿后代建起了一座丰富的历史宝库。


灵寿史志第一功臣傅维橒——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80)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海内名儒陆陇其(1630年—1692年)到灵寿任知县。他特别敬重小他13岁傅维橒的学识与品行,亲自为其子傅燮怡主持成年礼仪,并与傅维橒结为知已,成为最好的朋友。康熙二十四年(1685),根据朝廷要求,陆陇其征集县志,傅维橒将珍藏于家的自撰县志呈送给陆陇其。陆陇其看后如获至宝,惊叹道:“笔削详略,不凿不滥,具有法度,真史裁也”。然后,陆陇其直接在原书的基础上亲自进行修订,将原书十二卷改为十卷。一至四卷基本未动,第五卷改原书天文卷为田赋志,第六卷未动,第七卷把原书的七、九卷合并成人物志,第八卷只改题目为选举志,把原书第十、十一、十二卷压缩为第九、第十卷。与以往最为不同的是,这部县志没有像以前历朝修志那样成立由多人组成的编纂委员会,而全志只标有陆陇其编、傅维橒纂。这部县志印刷后,用后来的灵寿知县刘庚年的话来说:“献于天府,传及四方,一时洛阳纸贵。”此志至今仍是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各大学保存最多的一本名志,是全国志史典范。

陆陇其与傅维橒合修县志,更加深了两人的友情。陆陇其亲自为傅氏《家乘》作序,称赞傅维橒“孝悌敦庞能历历道先人之本末,知其所重在德不在禄,以为贤于范宣子,其为大贤”。陆龙其与傅维橒有大量书信往来,记载在《灵寿县志》和《植斋文集》。1691年,陆陇其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灵寿人专门为其立了一座“陆邑侯去思碑”,傅维橒亲自撰写《陆邑侯去思碑记》,纪念自己的好友和灵寿的好官。


灵寿史志第一功臣傅维橒——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80)


如果说16岁时放弃科举是迫于无奈的话,那么经过多年钻研史书和社会磨炼,傅维橒后来真正看淡了世界,实现了淡泊名利。康熙三十五年(1696),朝廷要求各地举荐有才学的山林隐逸出来作官。时任灵寿知县李瀛仙,准备推荐傅维橒,并亲自到傅家再三敦请。当时才53岁的傅维橒却乐志田园,坚辞不赴,并写了一首诗婉转表达辞意:“字细已难识,行迟且欲扶,倘驾泞轮去,应知废半途”。后来,傅维橒与李县令也成为好朋友,并经常以诗酒交谊,但傅维橒从来没有说过私事,使李县令更加敬重他。康熙六十一年(1722),江苏溧阳黄秉铨任灵寿知县,听说傅维橒雅名和很久不再待客后,想一睹傅维橒风采,就以乡饮酒礼屈尊摆了个酒场恳请傅维橒参加,还特别强调不到不开席,最后却仍然未能如愿。与傅维橒是忘年交的灵寿名教谕纪可亭,介绍傅维橒“簪缨华胄,固世所称翩翩佳公子者也,而先生布衣韦带,无异寒素。”“惟所著诗古文词,冲和澹荡”“其以高尚之志,不好交游,独为有道者所器重”。傅氏《家谱》记述傅维橒“至恤宗族之困穷,待奴仆以宽厚,和乡党、慈卑幼,从无疾言遽色,故阖邑莫不服公盛德”。清同治《灵寿县志》记载了灵寿历史上六位才德完美的隐逸,有周朝的乐瑕、乐臣,元朝的董珪,明朝的朱仲福,清朝的傅维橒、马尔恂。

傅维橒一生著述很多,除《灵寿县志》外,其著作《植斋文集》《燕川渔唱诗集》都被采入四库全书。康熙四十八年(1709),古稀之年的傅维橒带领傅氏族众,创建家庙《敬睦祠》,并题《先祠既成以诗劝导族属》,教育后人“勿以卑犯尊、勿以长凌稚、勿逢贫而厌、勿见富而忌、勿恃已之强,凶顽令人畏、勿乘人之愚,机械任已智、省躬勿自宽、责善勿求备、勿昧将来图、勿踵向前弊”,号召族人“尊祖故睦宗,何敢戕同类。熙熙相往来,雍雍兆祯瑞”,为傅氏后人规范了家风家规。他主编的《傅氏家乘》及创建的“敬睦祠”成为留给傅氏后人乃至整个灵寿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傅维橒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八日,享年八十。灵寿北关第六村民小组大部为傅维橒后裔。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傅维橒的一生,有不幸也有所幸。他的不幸可能使灵寿失去了一位进士或名宦,他的所幸又使灵寿得到了一部记载历史的名志。进士名宦屈指可数,灵寿名志更是唯一。仅凭一部灵寿县志,傅维橒也将永载灵寿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灵寿   崇祯   家景   明朝   吏部   县志   顺治   知县   御史   科举   进士   尚书   功臣   朝廷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