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的全民抗战——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81)

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八十一)

灵寿的全民抗战

文/崔金山

陈毅元帅曾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此话充分说明了人民力量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灵寿,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敌占区和抗日根据地,广大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推起了支持抗战的小推车,而且还武装起来拿起武器直接参战,谱写了一曲全民抗战的英雄壮歌。

灵寿全民抗战的激情,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37年10月4日,孙毅、黄励率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1300余人从五台经阜平进入灵寿山区。10月9日,中共晋察冀省委特派员张达到陈庄一带,恢复和发展县内党组织。12月中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慈峪以上各乡村相继成立了群众性抗日组织,灵寿全面抗战的烽火正式点燃。1938年3月,灵寿县人民抗日民主政府在慈峪成立,并相继成立县级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工会和基干自卫队,几千年来一片散沙的灵寿农民终于被共产党组织了起来,满怀激情地投身到全民抗战的洪流之中。

许多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到外地作战1937年11月中下旬,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派员在灵寿征兵,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几天内征集一个新兵营300多人。1941年2月,本县招征抗日兵员545名,超额45名完成分配任务,受到边委会主任宋劭文和副主任胡仁奎的贺电嘉奖。1942年3月,全县为八路军征送新兵473名。1943年1月,445名青年参军抗日。1944年8月,全县147名青年参军抗日。1945年9月,全县7天征兵679名,为八路军补充兵员。据不完全统计,8年抗战,仅10万余人的灵寿年年向八路军输送新兵,总计5300多人。他们大多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000多人血洒抗日战场,并锤炼出了徐信、尚志功等共和国功臣。

更多的青年参加八路军地方部队和县内游击队在本地作战。1938年夏,灵寿县组建抗日游击队,兵力为一个连。1939年,军分区七、八、九三个大队编为晋察冀军分区第五团,成为野战部队。为保持地方武装,5月在行唐口头组建了“正新灵行”4县游击支队,辖四个中队,原灵寿县游击队为第一中队。1941年6月6月,“正新灵行”游击支队在灵寿县凤凰楼改编为军分区“八区队”,此后常驻灵寿县境。为保卫县内政权和当地百姓,1940年2月,灵寿县又成立了“抗日大队”,即县大队,县委书记任政委,队员500多人,次年六个区又成立区小队,每个小队40-50人。在随后几年抗战中,八区队和县大队、区小队成为县内对敌斗争的重要武装力量。1939年11月,驻灵寿日伪军2000余人进行大扫荡,分区五团和游击支队日夜堵截,袭扰、设伏打击敌人,历经8天,歼敌两个小队。1941年11月,灵寿日伪军80余人,驱车10余辆至青廉村劫掠,县大队予以痛击,毙敌15名,俘4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11支。1942年5月24日,驻灵寿、行唐、正定的三路日军,合击暂居朱食村的分区五团某部及八区队的3个连,从上午9时一直打到傍晚,日伪军被毙伤850多人。8月10日,五团八营与八区队、县大队联兵于下邵伏击北犯日伪军,激战2小时,毙伤日伪军百余名。10月14日,分区五团、八区队在内线人员的配合下,半夜攻入灵寿城,激战两个小时,捣毁日军司令部、伪政府及警备、警察、宪兵队等,毙伤日伪军120多名,边区《抗敌报》发表社论赞扬胜利,军区在平山隆重召开祝捷大会。1943年5月,八区队于东刘庄设伏,活捉石坎炮楼特务队长阎昌及随从13人。10月11日,八区队、县大队联兵攻克南贾良日军炮楼。1944年5月10日,县大队三连在马阜安伏击日伪军,救出被抓区、村干部20多人,军区四分区授予该连“爱民模范连”称号。20日,八区队和县大队联合攻打泉水涧炮楼,敌夜间焚巣逃跑。1944年末,八区队和县大队合并为灵寿支队,1945年5月编入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

灵寿的全民抗战——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81)

大部分青壮年参加自卫队或民兵边生产边与日军作战1937年冬,县建立起“抗日自卫队”总部,区设大队部,村设中队部及分队部。到1938年初,全县已建起124个中队,373个分队,共有队员21768人。同时选拔24-35和16-23岁的优秀男性青壮年,分别建立模范队和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1940年秋,青抗先、模范队改组为民兵,并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在山区村成立基干民兵组织,在慈峪、青同一带游击区建立游击组,小村至少10人,大村30人以上,配以步枪、决枪、手榴弹、地雷等武器装备。1941年4月11日夜,五区发动1500多名民兵,破坏县城周围5公里之内的交通要道和日伪军的寨围子。1942年1月,800余名民兵配合八大队歼伪警备队两个中队,缴枪60余支;平毁孙家楼一带封锁沟5公里,军区发电祝贺。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大爷爷作为区干部,曾带领部分民兵到新乐扒铁路,正好遇到日军巡逻,民兵们被冲散,大爷爷逃离时衣服被挂在铁丝网上。被惊动的日军很快追了过来,大爷爷在高高的玉米掩护下爬了几里地,黎明前跑到行唐县城,轻轻叫起了紧挨着警备队做买卖的本村村民梁连玉,才借了一条裤子回到村里,可见当时对敌斗争的惊心动魄。整个抗战期间,全县民兵除协助部队执行上百次战斗任务外,还经常神出鬼没,单独行动,凭借熟悉的地理环境,巧妙利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伏击战、破袭战等战术,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痛击日伪军。如1943年春季“反蚕食”斗争中,他们单独作战39次,毙敌67人,俘敌1人,炸毁碉堡1座,汽车一辆,桥梁一座,缴获炮弹53发。西石门村10余人的游击组,仅在1941-1943三次反扫荡中,摆地雷阵26次,偷袭、伏击33次,毙伤日伪军83人,夺回被抢牲畜93头,因而被评为全县模范游击组,组长杜庆梅光荣出席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召开的“群英会”,军区授予他“二等战斗英雄称号”。

更多的灵寿百姓积极参加支前。8年抗战,本县10万余人民,同仇敌忾,全体动员,老年人优抚耕作,力供军需;儿童团站岗放哨,查奸防特;妇女们一年四季,灯光月下,缝制大量军衣鞋帽,送往部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肩负艰巨繁重的供应和战勤任务。他们视共产党为救星,视子弟兵为亲人;历次战斗,拿出上好食物慰劳伤病员;每逢过节,捐献大量物品慰问子弟兵。仅1944年春节,一次就献出活羊、鸡、鸭、猪肉、核桃、瓜籽以及白酒、纸烟、毛巾、牙刷等30多个品种重达3吨多的食用品和113229元边币的现款,慰问子弟兵驻军。1939年9月陈庄战斗期间,2000多名群众组成运输队、担架队踊跃支前。漫山农会40多人的砍刀队直接参战;瓦房台、牌坊两村25名青年妇女,主动抬起12副担架,往返70余里,翻越3座大山,把伤员运往阜平城南庄医院;王家峪村民赵风姐母女2人,持木棒捕获1名潜入她家的日本兵;东湖社农民李风,独自擒杀1名溃逃至村边的全副武装的日本兵。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灵寿3000名青年组成担架队、宣传队、破路队等奔赴前线,一举破坏正太线井陉段铁路5公里,扒电线千余公斤,由井陉矿区挺进山西,转战于娘子关、平定、昔阳、寿阳及盂县各地,直至战役结束。9月,大量民众在200名民兵的武装配合下,破坏灵寿到正定、行唐、新乐化皮的3条日军公路。1941年4月,四、五、六区9200多群众,连续奋战八昼夜,在五区一带许多村庄挖掘许多战斗工事,并开出31.5公里的交通沟。5月某夜,4000多名群众挖战壕10公里,同时将灵寿至正定的敌人电话线全部扒掉。秋季反扫荡两个月,全县支前民众出动82345人次,除完成运送军需物资、伤兵员等战勤任务外,破坏日军公路235公里,毁桥梁4座及所有电话线。从1941年开始,每年数次发动数万群众,潜入县内和正定主要产粮的敌占区,征集约70万斤的公粮,身背肩挑运往根据地,每次往返50多公里,4次跨越两道封锁沟,穿行于日伪碉堡、哨卡之间。1943年5月,秘密运粮线被敌人发现,不断遭敌伏击、扫射,死伤频有发生。但年年运粮不断,直到抗战胜利。

灵寿百姓,是最朴实的百姓,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忍受着官府和土豪劣绅兵匪的欺压。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片散沙的灵寿人民才喷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并最终埋葬了日本侵略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灵寿   灵寿县   自卫队   和县   正定   行唐   晋察冀   伪军   民兵   作战   中队   日军   军区   全县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