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好友李学臣之间

作者: 臧登华

李学臣是我儿时的一位小伙伴,更是我一生值得信赖的挚友。每次我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轶事,都会与他有关,至于后来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成长,也有许多地方是深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

常言说:“一生交好友,万事不发愁”,学臣小的时候就很有主心骨,他头脑反应灵活,常常使我自叹不如,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老了,都过了天命之年,闲来无事,写点东西,一来满足一下自己心灵深处的慰藉,二来勾起一下朋友之间的美好回忆。

我与好友李学臣之间

我和李学臣从光腚时就开始在一起玩耍。在我们菏泽农村里,男孩子上学前一到夏天几乎都是光着屁股的,这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也没有人笑话这事。记得在我们五、六岁的时候,我俩就光着屁股到离俺村三、四里地的吴店去玩,那时的吴店是杜庄公社里的一个管区,是我们那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公社的驻地,那里有集市、戏园子、饭店、有供销社、干部食堂等,很是热闹。当时学臣的父亲在吴店做炊事员,有时学臣就带着我一起去吴店找他父亲,每次他父亲都会给我们每人一个大馒头。现在想起那个馒头的滋味,那个香,那个甜,至今都难以忘怀。在老家按辈分我要称呼学臣的父亲为姑爷爷,因为这层亲戚关系,我们两家的大人走的亲近一些,这在农村里司空见惯。1979年我考上了军校,临离家时我再次到吴店与姑爷爷告别,他又拿出馒头送给我,这次不是一个而是一兜,足有五、六个大馒头。

小时候到河里湾里捞鱼最有乐趣,我爷爷的鱼网是我们小伙伴捞鱼的最好工具。鱼网有四个平方米,是个正方形,捞鱼时用白拉柳木做成的“十”字弯弓将鱼网撑起,四个小伙伴每人抬一脚,便可以在河里捞鱼。有一次我和学臣等几位小伙伴一起在村里的池溏里捞鱼,一开始先用我家的鱼网捞鱼,捞了一些鲫鱼、鲢鱼,个头都不算大。后来学臣建议大家用手摸鱼,我和伙伴们都有些怀疑,能摸着鱼吗?但看到学臣摸到的一条足有半斤重的大鲫鱼,大家就羡慕地向他取经。他告诉我们摸鱼的窍门,“池溏面积不太大,水都让我们趟浑了,鱼儿就沉底,再使用鱼网肯定收获不大,必须用手贴着池溏底慢慢地摸,这就是浑水摸鱼。”我们听了他的话就摸起鱼来,果然有效,不一会伙伴们就抓到好多的鱼。

我与好友李学臣之间


我与好友李学臣之间

那一次摸鱼,我的收获最大。我的一只脚偶然踩到一个鲶鱼窝,我感觉有许多“长虫”在缠我的脚丫子,就赶紧喊学臣来救我。“赶快抓鱼,你踩到鲶鱼窝了!”他来到我身边用脚踩了一下说。这时我已不再害怕,一条条地将我脚丫附近的鲶鱼从污泥中抓了出来,一连抓到十几条,过瘾得很。后来才听学臣讲,鲶鱼喜欢群居在污泥里面。

上小学以后,每当放暑假或秋假,我们村里的小伙伴们都要下地去割草,割回草喂自己家里的羊。有一次,我们到村北的“马河”岸边去割草时,就在通往吴店去的一座桥上玩耍,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由南往北路过大桥飞速而过。这时臧守英(三墩)突然大声喊了一声“杨--殿--现”,那骑车人听到后调头回到桥上,非要找出喊他名字的人。原来那骑车人正是另外一个学校里的校长、教师什么的,是我们杜庄公社里有名的“右派”分子。此人虽然经常挨批斗,但个性很强,脾气也不好,在当地大人小孩都认识他。这下子我们的小伙伴们都瞪眼了,怎么办?突然,李学臣面对远处一个正在割草的小孩喊到“臧--登--灿”,并对那位骑车人说:“我们没有喊你,喊的是臧登灿”。臧登灿与杨殿现音同字不同,有点谐音,那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只得很不情愿地离去。就这样为我们的小伙伴化解了一场危机,现在知道这叫着“危机处理意识强”,在当时我们都是非常佩服李学臣的,都夸奖他脑瓜灵活、反应快,这个故事到今天我还是一直难忘。

每到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村里不管大人、小孩都会聚在一起喝酒。三十晚上,喝完汤(吃过晚饭),各个年龄段的男人们就相约聚集在一起,有拿菜的、有拿酒的、也有将零钱兑在一起买酒的、也有每年轮留坐桩的、总之都要处在一起喝酒。有一年轮到在我家里喝酒,大约有七、八位小伙伴,凑的有五、六斤酒吧,我们互相之间让着、敬着、喝着。这时候李学臣嫌用小杯子轮留喝太慢,就提议直接用酒瓶喝,说着他先带头,将那盛半斤的酒瓶喝了个底朝天。有的小伙伴也效仿着喝了一些,那时节就能看出谁的酒量大,到后来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才知道李学臣真的是酒量过人,每次喝一斤多都不成问题。

我与好友李学臣之间


说到酒量,我属于小酒量之人,但有时候朋友们坐在一起也能尽兴地喝上几两。有道是“白日放歌须纵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忧愁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离别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闲暇无聊时“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觉后不知明月上,酒身花影倩人扶”;壮行时“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这些诗句很助酒兴,每每让我们兴味盎然。

儿时的记忆是难忘的,还有我们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们,他们孩提时代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印在我有脑海里。与我年龄相仿的几位玩伴有:羔的、春唤、三墩、海根、玉珍、二小、五的、东顺(李学臣)等,小时候我们一起吵架、打架、一起偷瓜、一起偷杏、一起割草,一起放羊、一起拾麦穗、一起玩耍捉迷藏、一起捞鱼、一起进城、一起看电影、一起看戏、一起上学、一起喝酒、一起看牡丹、一起打骨牌、一起劳动,这些生活片断,场景不能一一赘述。

我与好友李学臣之间

1978年春节那段日子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段时光,是我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时间点,这与李学臣有着很大的关联。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李学臣要参加高考,他没白没黑地投入到复习当中,白天他将自己反锁在室内进行封闭式学习,晚上他挑灯夜战,不辞劳苦,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一天晚上,我喝罢汤在家里无所事事就情不自禁地跑到李学臣家里去玩,接下来看到的场景把我感动了,他点着一只煤油灯正在那里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看他学习那样地认真,那样地投入,根本就没有发现我的到来。在那一瞬间,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振憾,于是我便悄悄地离去,我决定从当天起就要象他一样去努力学习文化课,一定要参加当年的高考。

我与好友李学臣之间

后来,李学臣听到我有了参加高考的打算后,就给了我许多鼓励。高考时间到了,我俩双双走进了各自的考场,记得那年我们参加的考试都很特殊,中专、大专、本科都是一张考卷,按分数高低录取;那一次的考试,李学臣达到了中专分数线,后来就被济南的一所学校录取。由于我还差几分达不到录取分数线当然就落榜了,既便是没有考上,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历及成绩,更加坚定了我求学的决心,1979年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从此,我和李学臣鸿雁传书,互相鼓励,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要不是学臣给我的影响与鼓励,我的人生道路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毕业后,李学臣被分配到当时的菏泽县农机具制造厂工作,由于他肯学习,善于钻研业务,很快他就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并先后当上车间主任、副厂长。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到后来他到了另外一个制造公司当了总经理,带领几百人进行着艰难的改革之路。我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测绘大队,在部队期间我们俩个互有往来,我们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每年我回菏泽老家,都要见上一面,在短暂的相见中,体会到我俩最亲,情最深,最真、最纯,他没有虚伪的奉迎,没有尔虞我诈的欺骗,没有职业之分,没人贫富之别;有的是高谈阔论,谈天论地,说古道今,只要高兴,只要痛快,一切都不掩饰,只有快乐没有累。

1999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淄博市农业发展银行工作,至此给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00年的春天,正值牡丹花开的季节,我与银行的同事们一起到菏泽看牡丹,大约十六、七人,这一次的菏泽之行,受到了李学臣的热情款待,他推掉自己的公务活动,全心身地接待远方的客人,给淄博的客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一行人当天下午到达菏泽,周同生同学安排我们在招待所里住宿。当天晚上,学臣安排晚宴欢迎淄博的客人,席间大家推杯换盏,学臣的文化功底深得客人的推崇,他说话具有大家风范,常常引经据典,妙语生花,只听得客人们津津乐道;席间讲了一些童年轶事,又谈了一些经营之道,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间十点多,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二天一早,学臣又赶到我们的住处,安排大家吃了早餐,又陪我们一同去参观牡丹园。临走时学臣送我一个小录音机,里面有我最爱听的坠子书,内容我记得非常清楚,是盲人刘现亮的“韩湘子拜寿”,这盒磁带我不知听了多少遍。

从这些点滴小事中,学臣给我的感受是:他是一个有心人、处处为别人着想;他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事业有成,人人赞扬;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不达到目的不收兵;他是一个有情意的,只讲付出,不讲回报;他是一个可以深交的人,对己要求严格,对人宽厚仁慈,我想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伊洛淙淙”,查看更多原创童年趣事、故乡轶闻。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作配图,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割草   菏泽   姑爷   淄博   都会   鲶鱼   鱼网   酒量   美文   村里   馒头   难忘   客人   父亲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