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管理的“东方战略”:既要因地制宜,更要中国创新

亚洲糖尿病患者占世界的60%以上,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在2019年已超过1.1亿,是全世界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诚然全世界对于糖尿病的管理策略是一致的,但因地因人制宜选择适合东亚人群特点的合理干预方案,对于改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近期,我们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璐璐教授分享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特征及适合国人的治疗策略,并就中国糖尿病领域新药研发现状、原创新药进展及创新之处进行介绍。


2型糖尿病管理的“东方战略”:既要因地制宜,更要中国创新

东西方有别:

关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

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有其自身特点:①病理生理机制: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肥胖不明显,但腹型肥胖问题较突出,内脏脂肪占比更高。此外,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对不太突出,但β细胞功能受损更明显,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显著,尤其表现为早相胰岛素分泌障碍。②发病年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③血糖特征:中国人群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加之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所以临床上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幅度大。④并发症: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即便病程较短者,也可能出现肾脏和眼部的问题,如蛋白尿、视网膜病变等小血管病变。此外,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也较常见。分析可能原因,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血糖持续增高,在患者未察觉情况下对机体造成损害。长期胰岛素抵抗,若同时有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此外,中国是卒中大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所以,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并发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


东方策略:选择中国特色的糖尿病管理方案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需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食物。关注餐后血糖、β细胞功能下降等问题,在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不明显时,就应关注β细胞功能,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延缓其丢失,使其尽量维持在相对较好水平,减少因血糖恶化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可以应用胰岛素等药物来解除高糖毒性对β细胞的进一步损害,也可选择能够保护β细胞功能的药物。同时需兼顾空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管理,避免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减少远期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新药研发,从跟随到领航

国际上针对2型糖尿病治疗靶点的药物在不断面世,但从快速上涨的患者数量和不令人满意的血糖达标情况来看,现有药物不能完全满足糖尿病治疗需求,针对新靶点的药物研发势在必行。中国糖尿病新药研发相对滞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快速仿制:大多数国产糖尿病治疗药物采用此种方式,药物开发成本和治疗费用较低,能够降低患者支付负担,使更多患者得到治疗,这对于经济不够发达、民众承受医疗费用有限的中国来说非常重要。第二,me-too新药研发:国外在研发的新药,国内公司也在研发,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原创新药研发:典型的例子就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这是国际首创药物,国外并无同类药物问世,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中国创新,全球首个GKA:全新靶点,全新机制,糖尿病治疗瓶颈有望被突破

在机体各相关器官共同协调下,血糖水平保持相对恒定状态即“血糖稳态”,是保证机体各重要脏器正常运转的基础。葡萄糖激酶(GK)存在于肝脏和胰腺等核心调糖靶器官中,是其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关键酶,可敏锐感知葡萄糖浓度变化,并据此调动调糖靶器官精密协作,及时发挥升糖或者降糖的作用,维持机体血糖稳态。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GK受损,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失常、肝糖原合成受阻、血糖升高的病理情况,即出现血糖失稳态。全球首个GKA可葡萄糖依赖性激活GK,提高胰腺、肝脏和肠道等靶器官的调糖能力,重塑血糖稳态,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突破。


GK这个靶点历经50年的探索,全球首个GKA即将在中国首发,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SEED研究和DAWN研究中显示出持续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表明,在相应治疗周期内,GKA均展现出显著稳定的控糖疗效和安全性,并被证明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早相分泌和降低胰岛素抵抗。因此,GKA的出现有望解决糖尿病治疗的瓶颈。


结语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西方国家的经验不一定适用,我们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临床实践和管理体系。鉴于快速上涨的糖尿病人群数量和不令人满意的血糖达标率,开发新的药物势在必行!在中国Ⅲ期临床试验中,全球首个GKA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进入临床后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糖尿病治疗带来一个全新的控糖利器。


专家简介


陈璐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批特聘专家,湖北省糖尿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湖北省内分泌学会第四届、第五届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代谢病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糖尿病与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内分泌及糖尿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J of Diabetes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JCEM中文版》《Diabetes care中文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等杂志编委。承担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研究、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支撑计划、卫生部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湖北省卫生厅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及专业文章250余篇,其中SCI文章89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中国   糖尿病   湖北省   稳态   胰岛素   因地制宜   葡萄糖   并发症   血糖   内分泌   新药   机体   糖尿病患者   药物   细胞   战略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