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开合枢”、“根溜注入”与临床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

【原文】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具本也。

【翻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归结于命门,即目内眦的睛明穴

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归结于颡大,即钳耳,指额角部的头维穴

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小趾侧次趾之端的窍阴穴,归结于窗笼,即耳部的听宫穴

太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开关,阳明经好象人身外门的门扇,少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枢轴。

如果太阳之开失去功能,就会使肉节溃缓而发生暴病,所以诊治暴病,可取足太阳膀胱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渎”就是皮肉瘦小憔悴的意思。)

如果阳明经失去了阖的功能,阳气就会无所止息而发生痿病,所以诊治痿病,可取用足阳明胃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无所止息”是说正气运行不畅,而邪气就留在里边了)。

如果少阳之枢失掉了功能,就会发生骨摇,不能在地上安然行走,所以诊治骨摇病,可取足少阳胆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 骨繇,节缓不收,摇动,步履不稳。)

以上这些病,必须追究它的根源而予以治疗。

【案语】本段讲足三阳经的根结所在、足三阳经“开合枢”失常出现的病证及治法。(颡大:颡,sǎng,音嗓。颡大,穴名,指头维穴。宛膲:宛,音与义同"郁"。膲,jiāo,音焦,即肌肉不丰满的意思。骨繇:繇,yáo,音摇,通"摇"。骨繇,形容骨节弛缓而不能收缩以致身体动摇不定的样子)。

【原文】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故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阴,视有余不足,故开折者,气不足而生病也。合折,即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视有余不足,有结者,皆取之不足。

【翻译】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端的隐白穴,归结于上腹部的太仓。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归结于廉泉。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端的大敦穴,归结于胸部的玉英而下络于膻中穴。

太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插关;厥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门扇;少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转枢。

假如太阴主关的功能失常,就会使脾失去运化的能力,水谷无所转输,而发生膈塞、洞泄的病变。治疗膈塞、洞泄病,可取用足太阴脾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太阴经主关功能的失常,主要是由于气不足而导致发病的。

假如厥阴主阖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气机弛缓,导致多悲之病。治疗多悲之病,可取用足厥阴肝经穴,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

假如少阴主枢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肾脉结滞而下焦不通。治疗这种结滞不通的病,可取用足少阴肾经穴,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

凡是经脉有结滞的,都应取用上法刺治。

【案语】本段讲足三阴经的根结所在、足三阴经“开阖枢”失常的病证及治法。(太仓:就是位于脐上四寸处的中脘穴,其穴属于任脉。玉英:就是任脉的玉堂穴,其穴位于膻中穴上一寸六分处。仓廪:贮藏谷的器具叫仓,贮藏米的器具叫廪。仓廪,在这里代指脾胃。膈洞:膈,就是膈塞不通;洞,就是下泻无度)。

《黄帝内经》“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据此分析,足三阴“根”在足,“结”在“胸”符合足三阴从足走胸的循行规律,但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为何也“根”在足,“结”在“头”,此乃根结矛盾。

如果结合武当山祝华英道长胎吸所见十二经脉正负运行理论:当足三阴经正运上升之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结穴;足三阴经负运下行下降之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根穴。

当足三阳经正运下降之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根穴;足三阳经,负运上升之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结穴。

所以足山阴,足三阳都是与他相表里的阴阳经无间断的根结着。如阳经在根,阴经就在结穴,如阴经在根,而 阳经就在结。

如果用针灸调治疾病,首先当检查上下、左右、内外、阴阳之正负根结机能的盛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调和十二经脉。

【原文】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于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于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

【翻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至阴(井穴),流于京骨(原穴),注于昆仑(经穴),上入于颈部天柱穴,下入于足部的飞扬(络穴)。

足少阳胆经起于窍阴(井穴),流于丘墟(原穴),注于阳辅(经穴),上入于颈部天容穴,下入于足胫部的光明穴(络穴)。

足阳明胃经起于厉兑(井穴),流于冲阳(原穴),注于解溪(经穴),上入于颈部的人迎穴,下入于足胫部的丰隆穴;(络穴)。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井穴),流于阳谷(经穴),注于小海(合穴),上入于头部的天窗穴,下入于臂部的支正(络穴)。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井穴),流于阳池(原穴),注于支沟(经穴),上入于头部天牖穴,下入于外关穴(络穴)。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井穴),流于合谷(原穴),注于阳溪(经穴),上入于颈部扶突穴,下入于腕后上侧的偏历穴(络穴)。

这就是十二经根流注入的部位,凡充盛的脉络,都应当取而泻之。 

【案语】本段讲的是手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的部位。根溜注入为穴位分类法之一,根即井穴;溜(又作流)指原穴;注指五输穴中的经穴;入分上入和下入,上入指合入于颈部的穴位,下入指络穴。这些穴位可用于泻络,所谓“盛络者皆当取之”。

祝华英道长《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认为:足三阳经与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的机能运行应区别足三阳经与手三阳经不同的运行道理。足三阳经是负运行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手三阳经是正运行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

以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例:

足阳明经负运上行之时,经气由厉兑穴处退缩而上行溜流于冲阳穴,继续上注于下陵穴(足三里穴);同时,颈部的足阳明经气即从人迎穴处上升运行至颡大穴(头维穴)而终结;与此同时,还从人迎穴分出一分支进入到哪里?与此同时,足太阴脾经的经气在负运至足时,上部的脾经散舌下经脉气空虚,所以足阳明经气是由人迎穴入贯舌中,与足阴牌经的散舌下之脉相吻合,即形成如环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同时,足太阴脾经负运而经气下达至足大趾的隐白穴,还分支一道经气由公孙之别穴外出与足阳明的经气相吻合,便形成如环无端的。当足阳明经正运下行之时,在头部的足阳明经气即由颡大穴下降至人迎穴处;同时,处于下肢的足阳明经气即由下陵穴(足三里穴)下降至厉兑穴而终止;与此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由丰隆之别穴进入足太阴之相吻合。这说明,十二经脉不论正运与负运,都是如环无端的运行机能。《灵枢·根结》“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所谓“入于人迎、丰隆也”是言足阳明经气根溜注入负运上行时,该经气由人迎别而入,正运下行时,该经气从丰隆之别而入。

当手阳明经正运而经气上行时,在手的手阳明经气即由商阳穴处退缩而上溜,流于合谷穴,继续向上注于阳溪穴,同时在颈部的手阳明经气即由扶突穴处向上运行至迎香穴而终;与此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别行而进入扶突穴内,进入扶突穴内的别行经气又进入何处呢?是经过扶突穴入喉咙至缺盆与手太阴肺经的循喉咙之脉相吻合,即形成如环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

当手阳明经负运经气下行时,在头部的手阳明经气由迎香穴向下运行到扶突穴处,同时,在手部的手阳明经气即从阳溪穴向下运行至商阳穴而止。与此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由偏历别穴而进入手太阴经之相吻合,即形成如环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

《灵枢·根结》云“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人于扶突、偏历也”,所谓“入于扶突、偏历也”,是言手阳明经根溜注入正运上行时该经气由扶突别穴转入手太阴肺经,负运下行时该经气从偏历别穴而转入手太阴肺经。在阴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阳经的经气来占领;在阳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阴经的经气来占领;也就形成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循环不息功能,手足三阴三阳的十二经脉就这样如环无端往返不息地运行着。

【原文】“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翻译】不正的邪气侵入了经络,变化多端,主要是由于不知道经穴根结是脏腑关键所在。等到机关折损,枢纽败坏,开阖失常,精气走泄,阴阳大伤,那精气就不可复聚了。至于九针的紧要所在,在于明了经脉根结的情况,知道经脉根结的道理,这样针刺的原则一说就可以了;如不知道经脉根结的重要性,那针刺的道理就等于绝灭。

【案语】因“奇邪离经”,三阴三阳“开合枢”“机关折损,枢纽败坏,开合失常”导致疾病。根结机能正负活动的始终机理,能够挽回五脏六腑折关败枢,阴阳大失的危证。所以明白十二经脉的根结机理,该是何等关键,何等的重要啊。(奇邪离经:奇邪,指不正的邪气。离经,指反常气候所生的病邪,由经络深入脏腑而流传不定。根结:脉气所起的地方叫根,脉气所归的地方叫结。根,有根本之意;结,有终结之意)。

调治根结的实质,并非是指其固定的根结腧穴,而是指左右上下,阴阳神气的升降往返之活泼的机能。

人体的某一道阴阳经脉路线,好比火车道,其腧穴犹如火车站,其精气犹如火车,如果没有火车运行,再好的火车道和火车站也没有作用,故人死了,经络腧穴仍在,却没有阴阳神气往来,不管如何针刺亦没有感觉,也无作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所谓节者,神气之所由,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此处明确表达出所注重的是人体内的这个出入游行的灵动之神气,根结失调所造成的疾病就如火车不能运行到终点站;或是由终点站不能回到起点站。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的危重重症,就如火车将要产生越轨而发生生命危险。故施针灸者,当及时按照十二经脉的阴阳正负机理施法救治

(说明:本文根据网络文章和《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黄帝内经   冲阳   案语   商阳   暴病   丰隆   道经   太阴   经脉   颈部   失常   机能   阴阳   太阳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