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人性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孟子说:“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 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万物皆备于我矣”所引出的,是认识和实践两大 领域的儒学追求:一是“诚”,二是“恕”,都是儒学的核心内容。这其实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首先对于自己诚和恕,由己知人。

做人最高的艺术是没有输赢,实际人心知肚明,赢得人给对方面子装着好像没赢,输的人自找台阶装着好像没输。这样输的觉得被尊重,不会心生怨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心底有人天地宽。

人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目的,己欲取之,必先予之。你的付出,相当于对于对方的尊重,是一种退让,不是争,不是针锋相对,好的东西大家都想要,凭什么给你,就是他自己已经不需要了,你不尊重他他也不会给你的。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没有付出就想得到回报,这个也不符合常识。对规律多一分敬畏,对他人多一分尊重,按规律行事,才可以事事顺遂。人不完全是理性的,人在理性的时候是理性的,但是当有了情绪,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理性了,所以与人交往和沟通了解对方的情绪很重要。要做有意义的有效果的事,以事实依据,不主观臆想想当然,不要被情绪所裹挟,内心平静,从第三人的客观角度来审视。不要过分拔高人的理性,说话如果不能说到对方心里去都是没用的,如何才能说到对方心里去呢?首先我们要和对方站在一起,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要尊重对方,所谓换位思考,我们越站在对方角度来思考,对方越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不管我们站不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方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所以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够理解对方所想的,才能够感同身受。人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关系必须是相互的,否则不然就不可能持久。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为人听不懂鬼话,鬼听不懂人话,会外语的毕竟很少。西方的东西不能完全拿来主义,因为中国人举一反三的能力太强。中国人谁也不服谁,都认为即使下下人也有上上智,除非有背景。

言论自由就会导致不懂的人心中没有敬畏,以为什么都知道,随便说,公义何在?

历史是为胜利者书写的,不见得是真的,但是残存一个道理,只有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真谛。读史为了明智,明理。

学历史不能是实用主义,而应该是了解人性。故事讲的就是人性,谁能把人性理解清楚了,也就能理解历史了。

一切都是人性,人的心理,理解了人就理解了一切行为,历史的现在的,人性不变,世事不变,这是人类的行为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仁德   反躬自问   人性   说鬼话   人心   儒学   敬畏   万物   理性   规律   角度   情绪   中国人   东西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