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麻黄

《本经》中品

【释名】龙沙《本经》、卑相《别录》、卑盐《别录》。

时珍曰: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黄,未审然否?张揖《广雅》云:龙沙,麻黄也。狗骨,麻黄根也。不知何以分别如此?

【集解】《别录》曰: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弘景曰:今出青州、彭城、荥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

恭曰: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最多,同州沙苑既多,其青、徐者亦不复用。

禹锡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头开花,花小而黄,丛生。子如覆盆子,可食。

颂曰:今近汴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时珍曰:其根皮色黄赤,长者近尺。

【修治】弘景曰:用之折去节根,水煮十余沸,以竹片掠去上沫,沫令人烦,根节能止汗故也。

【气味】苦,温,无毒。《别录》曰:微温。普曰:神农、雷公:苦,无毒;扁鹊:酸。李当之:平。权曰:甘,平。

元素曰:性温,味苦而甘辛,气味俱薄,轻清而浮,阳也,升也。手太阴之药,入足太阳经,兼走手少阴、阳明。

时珍曰:麻黄微苦而辛,性热而轻扬。僧继洪云:中牟有麻黄之地,冬不积雪,为泄内阳也。故过用则泄真气。观此则性热可知矣。服麻黄自汗不止者,以冷水浸头发,仍用扑法即止。凡服麻黄药,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也。凡用须佐以黄岑,之才曰:厚朴、白微为之使。恶辛夷、石苇。

【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本经》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别录》。治身上毒风疹痹,皮肉不仁,主壮热温疫,山岚瘴气(甄权)。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大明)。去营中寒邪,泄卫中风热(元素)。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时珍)。

【发明】弘景曰: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

颂曰:张仲景治伤寒,有麻黄汤及葛根汤、大小青龙汤,皆用麻黄。治肺痿上气,有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皆大方也。

杲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成象,故可去之。麻黄微苦,其形中空,阴中之阳,入足太阳寒水之经。其经循背下行,本寒而又受外寒,故宜发汗,去皮毛气分寒邪,以泄表实。

若过发则汗多亡阳,或饮食劳倦及杂病自汗表虚之证用之,则脱人元气,不可不禁。

好古曰: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二物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营卫药也。心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之剂,桂枝为手少阴心之剂。伤寒伤风而咳嗽,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

时珍曰: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历代明医解释,皆随文傅会,未有究其精微者。时珍常绎思之,似有一得,与昔人所解不同云。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憎寒。夫风伤卫,卫气外泄,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其证时兼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证者,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膹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以石膏。朱肱《活人书》,夏至后石膏、知母,皆是泄肺火之药。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泄东所以补西也。使以姜枣,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也。下后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气也。汗后脉沉迟者加人参,以益肺气也。朱肱加黄芩为阳旦汤,以泻肺热也。皆是脾肺之药。是则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此千古未发之秘旨,愚因表而出之。又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乃赵嗣真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一锦衣夏月饮酒达旦,病水泄,数日不止,水谷直出。服分利消导升提诸药则反剧。时珍诊之,脉浮而缓,大肠下弩,复发痔血。此因肉食生冷茶水过杂,抑遏阳气在下,木盛土衰,《素问》所谓久风成飧泄也。法当升之扬之。遂以小续命汤投之,一服而愈。昔仲景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用麻黄汤平其肝肺,兼升发之,即斯理也。神而明之,此类是矣。

【附方】旧五,新七。

天行热病,初起一二日者:麻黄一大两去节。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先以汤浴后,乃食粥,厚覆取汗,即愈。孟诜《必效方》

伤寒雪煎,麻黄十斤去节,杏仁四升去皮熬,大黄一斤十二两。先以雪水五石四斗,渍麻黄于东向灶釜中。三宿后,纳大黄搅匀,桑薪煮至二石,去滓。纳杏仁同煮至六七斗,绞去滓,置铜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煎令得二斗四升,药成,丸如弹子大。有病者以沸白汤五合,研一丸服之,立汗出。不愈,再服一丸。封药勿令泄气。《千金方》

伤寒黄疸表热者,麻黄醇酒汤主之:麻黄一把,去节绵裹。美酒五升,煮取半升,顿服取小汗。春月用水煮。《千金方》

里水黄肿,张仲景云: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麻黄四两,水五升,煮去沫,入甘草二两,煮取三升。每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千金》云:有患气虚久不瘥,变成水病,从腰以上肿者,宜此发其汗。水肿脉沉属少阴,其脉浮者为风,虚胀者为气,皆非水也。麻黄附子汤汗之:麻黄三两,水七升,煮去沫,入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分,日三服,取汗。张仲景《金匮要略》

风痹冷痛: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为末,酒二升,慢火熬如饧。每服一匙,热酒调下,至汗出为度。避风。《圣惠方》

小儿慢脾风,因吐泄后而成:麻黄(长五寸)十个去节,白术指面大二块,全蝎二个,生薄荷叶包煨,为末。二岁以下一字,三岁以上半钱,薄荷汤下。《圣惠方》

尸咽痛痹,语声不出:麻黄以青布裹,烧烟筒中熏之。《圣惠方》

产后腹痛及血下不尽:麻黄去节,为末,酒服方寸匕,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止。《子母秘录》

心下悸病:半夏麻黄丸,用半夏、麻黄等分,末之,炼蜜丸小豆大。每饮服三丸,日三服。《金匮要略》

痘疮倒黡寇宗奭曰:郑州麻黄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数沸,去沫再煎去三分之一,去滓乘热服之。避风,其疮复出也。一法:用无灰酒煎,其效更速。仙源县笔工李用之子,病斑疮风寒倒黡已困,用此一服便出,如神。

中风诸病:麻黄一秤去根,以王相日、乙卯日,取东流水三石三斗,以净铛盛五七斗,先煮五沸,掠去沫,逐旋添水,尽至三、五斗,漉去麻黄,澄定,滤去滓,取清再熬至一斗,再澄再滤,取汁再熬,至升半为度,密封收之,一二年不妨。每服一二匙,热汤化下取汗。熬时要勤搅,勿令着底,恐焦了。仍忌鸡犬阴人见之。此刘守真秘方也。《宣明方》

根节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止汗,夏月杂粉扑之。弘景)。

【发明】权曰:麻黄根节止汗,以故竹扇杵末同扑之。又蛎蛎粉、粟粉并麻黄根等分,为末,生绢袋盛贮。盗汗出,即扑,手摩之。

时珍曰:麻黄发汗之气快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证,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附方】新八。

盗汗阴汗:麻黄根、牡蛎粉为末,扑之。

盗汁不止: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无灰酒下。外以麻黄根、故蒲扇为末,扑之。

小儿盗汗:麻黄根三分,故蒲扇灰一分,为末。以乳汁服三分,日三服。仍以干姜三分同为末,三分扑之。《古今录验》

诸虚自汗,夜卧即甚,久则枯瘦:黄芪、麻黄根各一两,牡蛎米泔浸洗煅过,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小麦百粒,煎服。《和济局方》

虚汗无度:麻黄根、黄芪等分,为末,飞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麦汤下百丸,以止为度。《谈野翁试验方》

产后虚汗:黄芪、当归各一两,麻黄根二两。每服一两,煎汤下。

阴囊湿疮肾有劳热:麻黄根、石硫黄各一两,米粉一合,为末,敷之。《千金方》

内外障翳:麻黄根一两,当归身一钱,同炒黑色,入麝香少许,为末。㗜鼻,频用。此南京相国寺东黑孩儿方也。《普济》

【附录】云花草 时珍曰:按葛洪《肘后方》治马疥,有云花草,云状如麻黄,而中坚实也。(附录第一节原在集解下,今移于此。)

(原文,无删节。版本为《本草纲目》江西本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麻黄   中牟   葛根   本草纲目   腠理   千金方   厚朴   附子   津液   桂枝   等分   伤寒   甘草   杏仁   皮毛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