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小承气汤证之第209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小承气汤证之第209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小承气汤证之第209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3、小承气汤证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玉函》,转失气并作“转矢气”,非。其后发热作“其后发潮热”。

成氏云:潮热者实,得大便微硬者,便可攻之。若不硬者,则热未成实,虽有潮热,亦未可攻。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当先与小承气汤渍之。如有燥屎,小承气汤药势缓,不能宣泄,必转气下失。若不转矢气,是胃中无燥屎,但肠间少硬耳,止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则虚其胃气,致腹胀满、不能食也。

渊雷案:

成氏所谓胃中,乃指肠中。所谓肠间,乃指直肠之中。其余顺文注释,皆平允可从。惟不大便六七日,当指未潮热者而言,不然,微硬者已可与大承气汤,不大便者反不可与耶?以其未潮热,故不敢遽攻,姑以小承气试之耳。此说本之小丹波,可补成注之未备。

又:凡误攻而愈胀满者为难治,以其既无燥屎,则徒伤肠胃,且令下腹部充血,故愈觉胀满也。救之之法,不外四逆、理中诸汤已。若误攻而喘急者,死不治。《内经》谓之下之息高,因体内仅有之血液,悉聚于下腹部,支气管不得营养而痉挛故也。

章太炎先生云:矢气即今言“放屁”,此乃汉人常语耳。《太平御览》八百四十六引《风俗通》。巴郡宋迁母,往阿奴家饮酒,迁母坐上矢气,奴谓迁曰:“汝母在坐上,何无宜适?”迁曰:“肠痛误耳”。此语传至宋时尚在,有戏作矢气赋者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啻若自其口出,人皆掩鼻而过之。”明以来语言变迁,遂有欲改失气为矢气者。今所见《玉函》,亦康熙时刻本,妄改失为矢,不可从也。

渊雷谨案:

霍乱篇三百八十八条云:“欲似大便,而反失气”。《玉函》亦作“失”,失气上无“转”字,与应劭语同。若读为矢,则不词矣,此条云转矢气者,谓腹中转动,且失气也。

舒氏云:此条原文,止在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文意已毕,其下数句,平空插入,亦后人之误。

山田氏云:欲饮水以下三十八字,系王叔和之掺,当削之。钱潢不知为叔和之言,苦其难通,终以其后发热以下之文,移在不转矢气句下。虽然,业既曰慎不可攻,则岂更曰不可攻之乎?

渊雷案:

此三十八字,盖后人遇误攻之病,有饮水而哕,其后复发潮热者,遂记注于本条之下,复经传写,遂误入正文耳,非必叔和所掺也。饮水而哕,非误攻后必见之证,不足为学者法式,削之为是。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小承气汤证之第209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承气汤   伤寒论   章太炎   山田   平允   掩鼻而过   奴家   太平   经传   霍乱   直肠   大便   后人   饮水   腹中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