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陷胸汤证之第134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陷胸汤证之第134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陷胸汤证之第134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7、大陷胸丸、汤证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膈内拒痛,《玉函》、《脉经》、《千金翼》并作头痛即眩。

山田氏云:浮则为风云云三十三字,王叔和注文误入者也。按:盗汗二字,恐六朝以降之名,非汉时语,《内经》中亦末有之,“六元正纪大论”则谓之寝汗。膈内拒痛云云二十字,甘草泻心汤及栀子豉汤条文,错乱入于此者也,今并删之。阳气者,谓在表之邪气。阳,表也。气,邪也。本篇文蛤散条云,“病在阳,应以汗解之”,上篇各半汤条云,“阴阳倶虚”,皆以表称阳者也,非所谓亡阳之阳也。中篇小青龙汤条云,“心下有水气”,本篇甘草泻心汤条云,“客气上逆”,皆于邪称气者也,非所谓胃气之气也。言太阳病脉浮而动数者,宜发其汗,而医反下之,浮数变为沉迟者,此为表邪乘虚而内陷,必使人心下硬满而痛,名为结胸。所以名之结胸者,以水气为邪所团结,而在于胸胁间也,宜以大陷胸汤陷下以平之。若下后不结胸,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者,此为热不得发越,壅塞在里,身必发黄也,乃茵陈蒿汤证。其详见阳明篇。

渊雷案:

数则为虚,不合脉法,《金鉴》已疑之矣。动则为痛,亦无理,虽应下文之头痛,然动脉不主痛也。上条云,“烦躁者亦死”,今云短气躁烦,似以烦躁为结胸应有之证,其误显然,山田氏并删之,是也。

太阳病误下,无引发浆液性胸膜炎之理,盖初时证候未显,下后始见显明之结胸证,遂以为误下所致耳。下文诸痞证,谓由于误下者,亦尔。胸膜腔中浆液,使病人硬痛痞闷,苦楚不可言喻,故汤丸方皆以甘遂逐水为主。若不以下,言误下而不作结胸者。下后热陷,亦成阳明。阳明病遍身汗出者,不致发黄,但头汗出而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释在阳明篇茵陈蒿汤条。

又案:结胸既因误下而得,复以大陷胸汤峻下,舒驰远既疑之,铁樵先生亦谓大陷胸不可用。太炎先生云:结胸有恶涎,此有形之物,非徒无形之热也,非更以下救下,将何术哉?然江南、浙西,妄下者少,故结胸证不多见,而大陷胸汤之当否,亦无由目验也。吾昔在浙中,见某署携有更夫,其人直隶人也,偶患中风,遽饮皮硝半碗,即大下成结胸,有扬州医,以大陷胸下之,病即良已,此绝无可疑者。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千金》、《千金翼》,大黄下俱无去皮字,一钱匕上俱有末字。

柯氏《方论》云:以上二方,比大承气更峻,治水肿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视其人之壮实者施之。如平素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当念虚虚之祸。

《方极》云:大陷胸汤,治结胸,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者。

《方机》云:治结胸心下痛,按之石硬者;短气烦躁,心下硬者;舌上燥而渴,发潮热,不大便,自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谵语烦躁,心下痛,手不可近者。

《类聚方广义》云:肩背强急,不能言语,忽然而死者,俗称早打肩(当是日语),急以铍针放血,与此方取峻泻,可以回九死于一生。

又云:脚气冲心,心下石硬,胸中大烦,肩背强急,短气不得息者;产后血晕,及小儿急惊风,胸满,心下石硬,咽喉痰潮,直视痉挛,胸动如奔马者;真心痛心下硬满,苦闷欲死者。以上诸证,非治法神速,方剂骏快,则不能救,宜此方,是摧坚应变之兵也。用者贵能得其肯綮,执其枢机耳。

《方函口诀》云:此方为热实结胸之主药,其他胸痛剧者有特效。一士人,胸背彻痛,昼夜苦楚不可忍,百治无效,自分欲死,服大陷胸汤三帖而霍然。

又:脚气冲心,昏闷欲绝者,服此方而苏。凡医者临死地,又不可无此手段也。

又:因留饮而肩背凝者,有速效。小儿龟背,可用此方,其轻者宜大陷胸丸。

又:小儿欲作龟胸,早用此方,则能收效。

成氏云:人黄谓之将军,以苦荡涤。芒硝一名硝石,以其咸以软硬;夫间有遂,以通水也,甘遂若夫间之遂,其气可以直达透结,陷胸三物为允。

渊雷案:

《玉函》又载大陷胸汤一方,无大黄、芒硝,而有桂枝、大枣、栝楼实、人参,《千金翼》第九卷癖积门陷胸汤,无芒硝,而有栝楼、甘草、黄连(案:本草谓甘遂反甘草,而古方同用者颇多),《千金》则无甘遂,皆与本论异,故成氏谓三物为允也。

《橘窗书影》云:泽内右内,尝患腹痛,一日大发,腹坚满,自心下至少腹刺痛不可近,舌上黄苔,大小便不利,医以为寒疝,施药反生呕逆,昼夜苦闷不堪。余诊为结胸,与大陷胸汤,为有呕气,不能下利,因以唧筒灌蜜水于谷道,而后大便快利数十行,呕止,腹满痛顿减,后与建中汤而痊愈。

又云:松屋之子,年十一,腹满而痛,呕吐甚,不能纳药,医以为疝,疗之增剧,胸腹胀痛,烦躁不忍见。余作大陷胸汤,令淡煎冷饮,须臾,吐利如倾,腹中烦躁顿减,后怀建中汤,时时兼用大陷胸丸而平复。

汤本氏云:此病,胸腹胀痛、烦躁为主证,呕吐为客证,故以上证为目的,而处本方,客证亦自治。若误以呕吐为主证,而用小半夏汤等镇吐剂,不特其呕吐不可治,死期可立而待也。故证有主客,不可不知。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建中   山田   茵陈蒿   泻心汤   甘遂   芒硝   伤寒论   浆液   胸腹   阳气   大黄   甘草   小儿   千金   烦躁   不利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