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陷胸汤证之第149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陷胸汤证之第149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陷胸汤证之第149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7、大陷胸丸、汤证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柯氏云:呕而发热者,小柴胡证也。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二百一十二条之文),若有下证,亦宜大柴胡,而以他药下之,误矣。误下后有二证者,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不全发阳,不全发阴,故误下之变,亦因偏于半表者成结胸,偏于半里者心下痞耳。此条本为半夏泻心而发,故只以痛不痛分结胸与痞,未及他证。

魏氏云:结胸不言柴胡汤不中与,痞证乃言柴胡汤不中与者,何也?结胸证显而易认,痞证甚微难认,且大类于前条所言支结,故明示之,意详哉。

汤本氏云:此条示柴胡剂(胸胁苦满证)、大陷胸汤(结胸)、半夏泻心汤(痞)三证之鉴别法:心下部膨满而硬,有自他觉的疼痛者,名结胸,大陷胸汤所主治也。但心下部膨满,无他觉的疼痛者,称痞,柴胡剂主治胸胁苦满,不主治心下满,非治痞适中之方,宜用半夏泻心汤。以上鉴別法,临床上甚紧要,更详论之。柴胡剂主胸胁苦满,不主心下,大柴胡汤证虽有心下急,必别有胸胁苦满。若结胸及痞,则与肋骨弓下无关系,可以区别。结胸证,心下部必膨满而硬,有自他觉的疼痛。痞证,心下部膨满,有自发痛,但不坚硬,且无压痛。是三者之别也。

渊雷案:

此条论误下少阳者,或不变坏,或变结胸,或变痞也,意谓正气充实,脏腑无他种弱点者,虽误下而不变坏。若其人本有水饮者,误下则成结胸,若其人胃不健全者,误下则成痞,痞亦胃炎之一证也。

柯氏以偏表偏里分结胸与痞,近似而未尽然。复与柴胡汤一段,已于中篇百六条下释讫。半夏泻心汤,有呕而肠鸣之证,其病在胃肠,说详百六十四条(生姜泻心),及《金匮要略今释》。

本条专论误下少阳之变,故半夏泻心汤之证候不具也。云柴胡不中与者,以柴胡证、泻心证皆有胸满,故辨之也。柴胡证是胸胁病而胃受影响,泻心证是胃病而胸胁受影响,其雷鸣呕利,亦为柴胡证所无。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成本无须以下十二字。

《千金•心虚实门》云:泻心汤,治老少下利,水谷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即本方)。煮法后云:并治霍乱,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楼根二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客热,以生姜代干姜。

《三因方•心实热门》云:泻心汤(即本方无大枣),治心实热,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呕不安,腹中雷鸣,泾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吐,烦闷喘急。

渊雷案:

此方虽名泻心,实非心脏之病,亦非古人所谓君主之心。《千金》列入心脏门,《三因》以为心实热,皆误也,

《方极》云: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硬,腹中雷鸣者。

《方机》云:治心下痞硬,腹中雷鸣者。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俱兼用太蔟;心中烦悸,或怒或悲伤者,兼用紫圆。

《芳翁医谈》云:休息痢,世皆以为难治,盖亦秽物不尽耳,宜服笃落丸(大黄一味为丸),兼用半夏泻心汤之类。

又云:下利如休息,而无脓血,唯水泻,时或自止则腹胀,泻则爽然,而日渐羸惫,面色痿黄,恶心吞酸,时腹自痛者,与半夏泻心汤,兼用笃落丸为佳,且宜长服。

《类聚方广义》云:痢疾腹痛,呕而心下痞硬,或便脓血者,及饮食汤药下腹,每漉漉有声而转泄者,可选用以下二方(谓本方及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也)。

又云:半夏泻心汤,治疝瘕积聚,痛浸心胸,心下痞硬,恶心呕吐,肠鸣或下利者。若大便秘者,兼用消块丸或陷胸丸。

《方函口诀》云:此方主饮邪并结,心下痞硬者,故支饮或澼饮之痞硬者,不效。因饮邪并结,致呕吐,或哕逆,或下利者,皆运用之,有特效。《千金冀》加附子,即附子泻心汤之意,乃温散饮邪之成法也。

渊雷案:

胃炎之富有黏液,或有停水者,古人谓之痰饮,此方治胃肠之炎症,故浅田氏云尔。惟西医所谓胃炎者,不皆是痰饮。古人所谓痰饮者,不皆是胃炎,不可不知。痰饮详《金匮要略今释》。

和久田氏云:此方以黄芩解心下之痞,黄连去胸中之热,故名泻心。然其余诸味,多以治水,故主半夏以去水,与干姜为伍以散结,与人参为伍以开胃口,甘草、大枣和其挛急,相将以退胸中之热,逐水气,治呕,去心下之痞也。《金匮》云:“呕而肠鸣”,其有水气可知,故虽不下利,亦用此方。

《伤寒选录》云:凡言泻心者,少阳邪将入太阴,邪在胸中之下,非心经受邪也。

《伤寒蕴要》云:泻心非泻心火之热,乃泻心下之痞满也。

《漫游杂记》—贾竖,病大便燥结,平生十余日一行,下后肛门刺痛不堪,经数年不愈。余诊之,其脉沉劲,脐左右有结块,结连心下。余曰:此病在腹,不在肛门,服药不能持久则不愈。贾竖曰诺,乃作半夏泻心汤,加大黄三分与之,令日服二帖。数日之后,便利,肛门不痛。贾竖來曰:病已瘳,可休药否?余按其腹,连结者未解,姑休药以试之。居数日,病又如旧,于是再服前方,凡经三月,腹候渐稳,灸背数百壮,遂全治。

《成绩录》云:平野屋某之子,年十八,尝患痫,发即郁冒,默默不言,但能微笑,恶与人应接,故围屏风,垂蚊帐,避人蒙被而卧,其时方大汗出,渴而引饮,饮汤水数十杯,小便亦称之。先生诊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乃与半夏泻心汤,发则与五苓散。大渴顿除,小便复常,续服半夏泻心汤,久之,痫减七八。尔后怠慢不服药,不知其终。

又云:伊州一贾人,中鼠毒,微肿微热,未几而瘳,瘳后诸证杂出,心气不定,手足肿,经年不治。就先生求治,诊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与半夏泻心汤,兼用木鱉子、大黄、甘草三味煎汤,遂愈。

山田业广云:渡边之妻,腹满、经闭数月,气宇郁甚。诊之,以为经闭急不得通,不如先泻其心下痞硬,用半夏泻心汤,七八日,经水大利,气力快然而痊愈。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泻心汤   干姜   金匮要略   脓血   伤寒论   附子   半夏   柴胡   大枣   伤寒   胃炎   肛门   甘草   生姜   胸中   腹中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