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吴茱萸汤证之第243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吴茱萸汤证之第243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吴茱萸汤证之第243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二、太阴病

4、吴茱萸汤证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玉函》、成木呕下并有“者”字。

山田氏云:阳明二字,本当作中焦,乃对下文上焦之句,王叔和不知文法若斯,妄谓中焦即阳明胃腑所位,遂改作阳明者已。食谷欲呕者,胃中虚寒而饮水游蓄故也。吴茱萸之温中,生姜之逐饮,为是之故也。按太阳下篇云:“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由是观之,属上焦者,乃胸中有热之谓,当与小柴胡汤者也。前百五十二条(145条)指小柴胡汤以为治上焦之方,亦可以征矣。

渊雷案:

食谷欲呕,谓食下乃呕,异于小柴胡证之不食自呕,此是慢性胃炎,胃中多水与黏液者,所谓痰饮是也。病在胃而属寒,当属太阴。此云属阳明,显然有讹。山田以为阳明当作中焦,理或然矣。

属上焦之证,《准绳》拟葛根加半夏汤。常器之拟橘皮汤(橘皮、片草、生姜、人参)。魏氏拟黄连炒吴茱萸,生姜易干姜,或以猪胆为引。钱氏拟栀子豉汤涌之。雉间焕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程氏、尾台氏仍与吴茱萸。柯氏以为痰饮在上焦为患,呕尽自愈,诸家纷无定论。

上焦之呕,小柴胡似为的对,二百三十六条(230条)云:“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亦是小柴胡治上焦之征。山田以上焦得通数句为后人之注,故远引妇人伤寒条为征耳。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奉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七升,《金匮》及《外台》并作“五升”,是。

《肘后方》云:一方,治人食毕噫醋,及醋心(即本方)。

《圣济总录》云:人参汤(即本方),治心痛。

《医方集解》云:吴茱萸为厥阴本药,故又治肝气上逆,呕涎头痛。本方加附子,名吴茱萸加附子汤,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尺脉沉迟。

《方极》云:吴茱萸汤,治胸满,心下痞硬,呕者。

《方机》云:治食谷欲呕者,方意以气逆为主证。又治吐利,手足厥冷,烦躁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兼用南吕;呕而胸满者,兼用紫圆。脚气上攻而呕者,兼用紫圆。若水肿而呕者,非此汤之所知也。

雉间焕云:心下痞硬,呕而胸满,腹拘急者,专主之。又治小儿平生频吐白沫者。

《类聚方广义》云:哕逆,有宜此方者。按《外台》曰:“疗食后醋多噫”。

又云:霍乱不吐不下,心腹剧痛欲死者,先用备急圆或紫圆,继投此方,则无不吐者,吐则无不下者,已得快吐下,则苦楚脱然而除,其效至速,不可不知。

《方函口诀>云:此方主下降浊饮,故治吐涎沫,治头痛,治食谷欲呕,治烦躁吐逆。《肘后》治吐酸嘈杂,后世治哕逆。凡危笃之症,审系浊饮上溢,处此方时,其效不可举数。吴崑加乌头,用于疝,此症自阴囊上攻,有刺痛而作呕者,要以上迫为目的也。又,久腹痛,吐水谷者,此方加沉香,有效。又,霍乱后之转筋,加木瓜,大效。

渊雷案:

观以上用法,知吴茱萸汤实治胃炎胃多酸,人参姜枣,盖与生姜泻心汤同意,但以胃酸与胃中积水上逆,故君以吴茱萸之辛温降逆耳。

陶隐居云:吴茱萸一升者,五两为正。

《续建殊录》云:天崎候臣,堀氏某,卒然发干呕,医与小半夏汤,七日而不差,其声动四邻,于是迎先生请治。诊之,心下痞硬,四肢厥冷,乃与吴茱萸汤,饮之三帖,而疾全治。

《橘窗书影》云:姬路侯老臣,内籐平右卫门,往年在京都,患梅毒,差后,头痛,肩背强急,眼睛时复朦胧,医概以为遗毒,连服仙遗粮并汞剂,血液枯燥,胃中空虚。一日,发大呕吐,绝食,心下痞塞,烦躁欲死,众医惊辞去。余诊之曰:“体本无深毒,其人自惧有病,为医过攻,至生斯变,所谓割鸡用牛刀也。先平其胃,下其呕逆,或可得活路。”因作吴茱萸汤加半夏、黄连,用官参三分,服之二日,呕吐止,食稍进,余仍持前方。他医或笑其顽固,弗动也。连服数旬,头痛肩背强亦随愈。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吴茱萸   山田   涎沫   中焦   伤寒论   附子   半夏   太阴   霍乱   伤寒   黄连   生姜   胸中   人参   烦躁   头痛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