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64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之第164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64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1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活人书》云:大氐结胸与痞皆应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

柯氏云:心下痞,是误下后里证,恶寒是汗后未解证,里实表虚,内外俱病,皆因汗下倒施所致。表里交持,仍当遵先表后里,先汗后下正法。盖恶寒之表,甚于身疼,心下之痞,轻于清谷,与救急之法不同。

渊雷案:

伤寒之传变,由表入里,故治法当先解表,后攻里。惟中气虚寒,不能抵抗毒害性物质者,则当先温里,后解表。中篇九十四条(91条),下利清谷身疼痛,是四逆证与桂枝证并发,四逆为急,桂枝为缓,故先以四逆温里,后用桂枝解表。此条是泻心证与桂枝证并发,其缓急不殊,而表未解者不可攻里,故先用桂枝,后用泻心也。

尾台氏云:此条心下痞之下,疑脱头痛、发热、身疼痛等一二证,否则与附子泻心证,似无差别。

惟忠云:附子泻心证云:“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此证只同,唯无“汗出”字巳。按:例云: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此证疑脱发热二字也。不然,则附子泻心证何别?

渊雷案:

二君之说并是也,发热而恶寒,故用桂枝解表。无热而恶寒,故用附子温里,是此条证与附子泻心证之所以异也。庞氏《总病论》及钱氏《溯源集》等,并谓此条证无汗,附子泻心证汗出,抑思汗出、恶风,是桂枝本证,今以无汗为桂枝之候,非也。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泻心汤   伤寒论   黄连   大黄   逆温   附子   缓急   桂枝   表里   伤寒   纲领   活人   卡片   头痛   疼痛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