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旋覆代赭汤证之第161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旋覆代赭汤证之第161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旋覆代赭汤证之第161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二、太阴病

3、旋覆代赭汤证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刘栋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其证解后,心下痞硬而噫气者,生姜泻心汤之主也。虽服汤,噫气仍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渊雷案:

本方及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之证,皆非外感卒病。本条云“解后”,生姜泻心条云“汗出,解之后”可见也。故伤寒方非专为伤寒而设,亦有杂病方存焉。

本方与三泻心,同主痞硬,而三泻心重在雷鸣,本方则重在噫气。三泻心为急性胃肠炎,故用芩连。本方为慢性,故不用芩连。昔贤谓泻心虚实相半,本方纯乎虚,有以也。

旋覆花、代赭石,今人用以治痰,可知此证亦多黏液。凡有黏膜器官之炎症,西医名卡他,谓渗出黏液,他器官有黏液时,不致甚苦,胃多黏液,则大碍消化,故药治必先涤除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极》云:旋覆花代赭石汤,治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

《治疗杂话》云:此方亦治心下痞硬,大便秘,噫气不除者。然三黄泻心汤治热秘,此方治虚秘,须当切记。至于反胃、噎膈,则属不治之证,当及其元气尚未大虚时,用顺气和中加牡蛎。若因大便久秘,用大黄甘草汤通之,虽一时宽快,反伤元气。其大便秘而吐食者,脾胃大虚,虚气聚下心下也,此时不宜与大黄剂,若取快一时,反促命期,宜用此方。以代赭石镇坠虚气之逆,半夏、旋覆花逐饮,为妙。此非余之创论,周扬俊曰:“此方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神效”。余历试数人,果得小效,然毕竟不治。《伤寒论》云:“噫气不除。”“不除”字妙,意谓已用生姜泻心汤,而噫气不除者,为虚气之逆,宜用此方镇坠之。古人用字,一字不苟如此。

《方函口诀》云:此方治生姜泻心汤证而一等重者。

《医学纲目》云:病解后,痞硬噫气,不下利者此方,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今用于呕吐诸证,大便秘结者效。下利不止,呕吐宿水者亦效。既宜于秘结,又宜于下利,妙在不拘表里(案:此句义不明了),又治哕逆属水饮者。

《活人书》云:有旋覆代赭石证,其人或咳逆气虚者,先服四逆汤,胃寒者先服理中丸,次服旋覆代赭汤为良。

周扬俊《伤寒论三注》云:旋覆花,能消痰结,软痞,治噫气。代赭石,止反胃,除五脏血脉中热,健脾,乃痞而噫气者用之,谁曰不宜?于是佐以生姜之辛,可以开结也。半夏,逐饮也。人参,补正也。甘草大枣,益胃也。予每借之以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靡不神效。

《寓意草》云:治一人膈气,粒食不入,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案:当是肠梗阻),呼吸将绝。一昼夜,先服理中汤六剂,不令其绝,来早转方,一剂而安。《金匮》有云:“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吾于此病分别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不敢用半夏以燥其胃也;一者,以将绝之气止存一系,以代赭坠之,恐其立断,必先以理中分理阴阳,使气易于降下,然后代赭得以建奇奏勋。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汤,调代赭石末二匙与之,才入口,即觉其转入丹田矣,但困倦之极,服补药二十剂,将息二月而愈。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伤寒论   黑水   噎膈   泻心汤   赭石   神效   半夏   黏液   大枣   伤寒   大黄   甘草   反胃   生姜   人参   中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