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烧裈散证之第392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烧裈散证之第392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烧裈散证之第392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二、太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14、烧裈散证

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生花下,《玉函》有“眼胞赤”三字。《巢源》作“眼内生眯”。

山田氏云:按阴阳易一条,论之与方,其非仲景氏固矣。虽然,验之今日,往往有焉,因兹录愚见,以备后贤采择。盖阴阳易病,便是伤寒变证,故冠以伤寒二字也。阴阳二字,斥房事言之。易者,变易也,此平素好淫人,伤寒病中,更犯房事,夺精血,以致此变易者,是以谓之阴阳易。其证身体重,少气,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一一与暑中注夏之病不殊,盖彼则精血素虚,不能耐暑热而病。此则体先有邪热,更夺精血而病。虽有前后 (案:盖谓前虚后热与前热后虚)之异也,其因乃一而已矣。治法宜以小建中汤为主焉,古人用烧褌散治之者,何也?褌之近隐处,乃男女精血所流漓熏染,取以用之,直是以精补精已。按巢元方《病源论》则曰:"阴阳易者,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阳易;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阴易。”后世注家,皆遵守此说,无有异论。虽然,平素壮实无病之人,一夕与病后之人交接,安得有病证如此者乎?又按方后男妇二字,以夫妇言之,易所谓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可以见也。亦各取不病人之褌也,如 《病源》所言,则取先病伤寒人之褌,以与新传染之人,岂不戾乎?

渊雷案:

阴阳易之病,旧注皆从《巢源》为说,以为因交接而传染之病。然交接传染之病,以淋毒、梅毒为最,其证与本条自异。若他种接触传染,则不必因于交接,其病亦各有本证, 决不能画一如本条所言也。且以临床实验言,病新瘥未平复而交接,先病之人复病者多,无病之人传染音少,故姑用山田之说,作瘥后交接劳复解(《巢源》别有瘥后交接劳复候,当参考)。然吾终有疑者,原文并不斥言交接,巢氏及诸注家,盖以病名有阴阳字,药方用烧褌散,遂以交接为说,皆想当然耳。

又案:山田谓与暑中注夏之病不殊,今验注夏,无少腹里急, 阴中拘挛之证,小建中不中与之。阴阳易有此证,则小建中胜烧褌散多矣。褌音昆,字亦作裩,亵衣也。

烧褌散方:

妇人中褌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褌烧服。

《伤寒蕴要》阴阳易,仲景治以烧褌散,《活人书》以豭鼠尿汤、栝搂根竹茹汤、竹皮汤、当归白术散之类主之,易老寒热而治。若伤在少阴肾经,有寒无热者,以附子汤调下烧褌散;若伤在厥阴肝经者,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附子,送下烧褌散主之;如有热者,以鼠屎竹茹汤之类,送下烧褌散主之。要在审察脉证,分其冷热而治矣。

《阴证略例》云:若阴阳易果得阴脉,当随证用之。若脉在厥阴,当归四逆汤送下烧褌散,若脉在少阴,通脉四逆汤送下烧褌散,若脉在太阴,四顺理中丸送下烧褌散。

《证治准绳》云:尝治伤寒病未平复犯房室,命在须臾,用独参汤调烧褌散,凡服参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药不可执一也

渊雷案:

以上三家之论,皆不独任烧褌散,盖取效在调散之方,不在散也。王肯堂所治,正是交接劳复,而非《巢源》所谓阴阳易,亦可见王氏不从《巢源》之说。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化生   建中   山田   汤加   竹茹   伤寒论   附子   病源   精血   太阴   伤寒   当归   房事   妇人   阴阳   中医   男子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