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并发症,才是治疗糖尿病的终极目标


有一次在内分泌科,患者问他的管床医师:「大夫,治疗糖尿病,只要血糖降下来了就行了吧?」,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依然存在于大量糖尿病患者身上。


其实,糖尿病的治疗远不止降糖这么简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未发生严重的高血糖,短期内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而长期慢性高血糖,将带来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寿命。


因此,2019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将糖尿病治疗的终极治疗目标设定为「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1。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前者包括冠心病、中风、下肢动脉闭塞等,后者包括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病变。


我国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在 10 个患有 8 年左右 2 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几乎就有 2 个糖友发生了神经病变 2!


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造成处于「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小脑、脑干及其神经纤维的损伤 3,引起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


学习记忆力、空间认知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力的下降是其常见表现,也可能发生走路不稳,肢体运动不协调等情况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也是「罪魁祸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有些病友还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病变,如尿潴留、顽固的便秘或腹泻、出汗异常、心悸或心动过缓等 3。


并发症治疗须直击发病关键


血液里的葡萄糖是用来提供人体能量代谢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法正常代谢,只能通过一条名为「多元醇通路」的途径,被醛糖还原酶还原成山梨醇,山梨醇易吸水,造成神经细胞肿胀、变性甚至坏死 5。


另外,研究发现,由于醛糖还原酶途径的存在,可诱导氧化应激的发生,直接损伤神经细胞 5。这就是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真相。


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高血糖,控制好血糖是直击发病关键的治疗方法之一。此外,控制血压、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也是防治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3。


如前所述,醛糖还原酶就是「多元醇通路」中的害人精,依帕司他可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来阻碍多元醇通路的发生,改善代谢紊乱,同样直击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是 2017 年《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3。


防治并发症,才是治疗糖尿病的终极目标

重视预防,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神经病变如何进行预防呢?一般来说:


●首先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这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


●对大多数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不包括孕妇)而言,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有严重低血糖史、严重并发症及高龄老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可放宽(如<8.0%)3;

●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少每年筛查 1 次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做到早期防治。


如果出现了神经病变,还要注意做好以下事项:


●合并直立性低血压时,从卧到坐、从坐到站等变换体位时要慢;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友下肢感觉较为迟钝,洗脚时的水温要低于 37℃,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以免烫伤足部;


避免赤足行走,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也可防止足部发生意外的破溃。如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坚持每天换袜子 3;

●建议每天检查足部 3,如出现破溃,尽早就医。

总结

糖尿病最可怕的,不在于短期内升高的血糖(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除外),而在于长期慢性高血糖造成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变化多端,临床中需正确识别并及时诊断,除了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外,还可使用依帕司他等药物治疗。


防治并发症,才是治疗糖尿病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9[J]. Diabetes Care, 2019, 42(Suppl.1):S35.

2.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2):17-25.

3. 贾伟平,陆菊明,纪立农,等.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 4-67.

4. 边蓉蓉, 赵志刚.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类及检查方法的评估 [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 20(2):73-75.

5. 施君, 张文川.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32(1):116-119

大糖医是一个知名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目前已聚集了25000+公立医院专业内分泌医生,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关注大糖医微信公众号,或在苹果商店/安卓商店搜索下载“大糖医”,了解更多糖尿病资讯,获得医生专业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并发症   糖尿   周围神经   微血管   血红蛋白   神经细胞   血糖   血脂   中国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   足部   终极目标   神经   发生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