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补的并不是拙

前阵子搜狗的创始人张朝阳在直播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勤能补拙:补的并不是拙

这句话是要告诫我们年轻人:

不要太努力吗?

还是说你以为勤奋就可以过上好生活了吗?

你去看看那些搬砖大叔,厂里边没日没夜加班的大哥,要是努力真有用,那怎么不见他们富有呢?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A》为啥中国有十四亿人,都找不出十一个足球天才来呢?

为啥冰岛只有三十多万人,足球水平却比中国队强那么多呢?


《B》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的水平不像现在这么高,经常有质量问题。

但是中国航天的水平非常过硬,发射卫星很少失败,可是中国制造的汽车质量却不行 —— 而对比之下,日本制造的汽车质量很好,可是日本航天的水平却不如中国航天,经常因为技术问题导致发射任务失败,这是为啥呢?


《C》印度大概有有 8亿人,而挪威只有400 万;而印度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65 厘米,挪威则是 180 厘米。

那请问,身高 1 米 95 以上的成年男子,是印度人多还是挪威人多呢?


请你思考下上面三个问题:

他们是否属于一类的题目,如果不是,请问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

我们总认为“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些话并没有错。

错的是你以为所有的事情都能以量取胜。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

给木匠一把铁锤,他会以为整个世界就是颗钉子。

我们遇事总喜欢用单线性去思考,殊不知现在早已经不是战争时代,现在的目标没有具体的那座山头可以给你攻,你会重复做着很多事,最后发现这一切都是错的。

因为这些事在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

就像问题A和问题C一样,它们是属于一类题目,而问题B则是单独一类。

我们先说说B,为啥改革初期我们可以把这么难弄的航天卫星给弄出来,而比卫星简单得多的汽车我们却造不好呢?

区别在于中国搞航天是举全国之力干这一件事儿,可以把每一种零件都让不同的厂家生产很多个,然后从中挑选最好的一个。

这个也可以叫勤能补拙,只要总量多了,就总能挑出几个好的来。

但是生产汽车可不同,那是各家办各家的事情,可能你硬盘好一点。

可能我的方向盘好一点,因为我们只办各家的事情,所以我们产生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你同时还要确保每一个质量过硬才行,只要有一个有问题那就会影响整体的性能。

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量变确实能产生质变,但经营生意可不是玩军备竞赛游戏,只考虑成功不考虑收益。


而问题A和问题C让我们产生错觉的是:

只要人数足够多,那么我们挑选的比例就会比量少的能挑出来多得多。

然而现实是高手是贵精不贵多的。

就拿C案例来说:1米 95 以上的挪威人数是印度人数的十倍之多。

因为在这方面比的是特定的数值而不是多位数的平均值。

就像在小海域的海水鱼放进在大的淡水湖中,一样会死去,因为环境它适应不了。

如果你水平就是不行,产量高是没用的。

据说乾隆皇帝弘历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可是现在流传开来的一首都没有。

“勤能补拙”,如果是靠勤奋提高平均产生水平这个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的勤奋都用在了低水平的高产出上,那勤补不了拙的,一吨的石头也没有一克的黄金值钱就是这个道理。

—— 据说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

“所谓平庸,就是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儿,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

这不是自欺欺人,这是什么?


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除了勤奋是你唯一可操控的东西,这点我并不否认。

但请别怨天尤人,我明明付出那么多了,明明那么努力了,生活还是这样打击我。

其实生活压根没有关注过你,它只是按照它的轨迹在行事。

认清了这一条作为普通的我们,可能还是继续重复廉价的劳动力去工作,虽然收入不多,但起码能旱涝保收,但如果你水平不变又想获得更高的收入,那么就只有冒险自己去创业。


勤能补拙:补的并不是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勤能补拙   冰岛   挪威   印度   日本   过硬   勤奋   航天   事儿   人数   事情   水平   努力   质量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