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误区:慢性炎症,拖着拖着就好了?


育儿误区:慢性炎症,拖着拖着就好了?

患者情况

性别:女

年龄:6岁

证型:肺脾气虚,胃肠积滞

刻下症:脾气急躁,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乏力,自汗、盗汗,有黑眼圈,睡眠中时有憋气,怕热、厌食、口不渴,喜热饮,手心潮湿,腹部皮温正常,大便质硬,一日一行,积食时两日一行。

既往史:湿疹、肠黏连

家族史:父母有荨麻疹


病症分析

医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基础代谢能量(BMR),这个指的是人体在不进行任何运动,只为了维持人体最基础功能的能量需求。如果孩子有慢性炎症,意味着整个身体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下,会刺激甲状腺更亢奋来应对体内的炎症,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亢进产生炎症,为了炎症而更加亢进。

当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时候,人体需要的BMR也就会随之提高,这也就代表着孩子需要更多的能量维持基础功能。这时候孩子会变得胃口大开,天天找吃的。

这是因为身体能量消耗变大,而因为这些食物能量都被使用到维持日常消耗,也就没有什么剩下给生长发育,这就是不长个的原因。


医案详情

宝宝是顺产出生,出生时体重2.5kg、身长48cm。但从生下来就有睡眠障碍,入睡难,睡着了打哈欠。从出生到10个月是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每次小便的时候都会带点大便。1岁大便才开始成形。

宝宝断奶的时候拉过一次肚子,喝了几天药才好。之后一切都还算正常。

从上幼儿园开始,老是感冒,每次都是还没好几天又就有感冒了。老积食,发呕,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原因。

四岁的时候出现过肠粘连,在医院输液一晚上。这一年容易感冒,去诊所做过两次雾化,效果特别明显。后来因为孩子容易生病,小患者举家搬迁过一次。之后积食的频率变少了,基本不感冒了,但自从搬家之后一直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还不能确定导致孩子生病是环境因素还是体质原因。

现在宝宝容易饿,协调能力不好,感觉学东西比较慢,比如跳绳学了三个月了还是不会连续跳。上台阶也是四岁多了才可以走得比较轻松。


黄博士初诊

患儿自出生起有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入睡后多动,小便时会有少量大便流出。3岁上幼儿园起易反复感冒、积食、恶心呕吐,医院检查未发现原因。4岁时因肠黏连曾医院输液,之后经常反复感冒。2020年6月,小患者第一次问诊。


育儿误区:慢性炎症,拖着拖着就好了?

第一次问诊时,小患者的肠漏情况比较严重,乳果糖和甘露醇的实际比值远远超过正常值(0.03),高达0.26.肠漏症是指患者身体中的解连蛋白过多,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大。在这种状态下,途径肠道的细菌、病毒、药物成分以及大分子蛋白质都可以通过肠粘膜进入血液,造成炎症及其他病症反应。上图可以看到在经过5个的调整之后,患者的肠漏情况有所改善,但还是在正常值以下,需要进一步优化调理方案。


育儿误区:慢性炎症,拖着拖着就好了?

这是小患者的部分新陈代谢功能分析报告,可以看到小患者不正常的指标比较多,肠道菌过度生长,维生素D缺乏等等。这跟小患者的病程长短有关系。家长前期拖得有的久了。

调理4个月之后,家长反应“孩子各方面有了明显改善,脾气好了很多,做事情也可以专注一些了,也不发呕了,但是最近发现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找东西吃,喜欢啃指甲”。

孩子经常找东西吃,家长要注意的有两点,一个是在规避慢敏的过程中是不是给孩子的食物少了,导致孩子营养不够;另一个就是注意胃强脾弱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吃够了,还是不消化,能量不能被转化,孩子仍然会感觉很饿,但是吃多了又会积食。所以要给孩子健脾补肺,益气养心。

啃指甲首先考虑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敦促孩子改掉。如果改不掉,尝试检查以下是不是有微量元素不足。


排雷指南

家长来看诊,“孩子什么时候能好”是大家非常喜欢问到的问题。慢性疾病,生病是天长日久养成的,但好像很多家长就觉得,看病是一次性的事情。但是我不得不告诉大家,越是谨慎负责的医生,越是不会回应你这个问题。尤其是儿科。

孩子什么时候好,要看孩子的病程和你的执行情况。医生了解了孩子的发病情况(注意这个情况一般是由家长转述的,本身就会存在差异),开了方案和医嘱,心里对孩子的恢复有一个预估,一般轻度的症状恢复需要3个月,中度6个月,重度1年左右。但如果家长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并没有按医嘱来做,拖慢了孩子恢复进程,这个时间就会延长。


医案总结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该患儿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家长喂养调护不当,致患儿正气亏虚,抵御外邪能力不足,致使反复感冒的发生。久之,正气愈加虚弱,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故患儿肺脾肾俱虚。肺开窍于鼻、主气司呼吸,肺阳虚则鼻为之不利、主气司呼吸功能减退,故患儿易憋气、张口呼吸,遇寒或入夜尤甚;脾胃气血不足,则腐熟运化水谷受损,故患儿腹胀、食积;肾主骨生髓藏志,肾精血不足,则主骨生髓藏志不足,故患儿小便时大便出且注意力不集中。中医治疗:1、宜节饮食、畅情志、适寒温;2、健脾补肺固肾、消积化食导滞。

行文最后,老生常谈:中医辨证论治,文中案例部分的建议仅仅适用所举例的小患者。体质、病因明确之前,万勿套用。

我是医师黄圆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炎症   正常值   病程   医嘱   憋气   肠道   正气   大便   误区   能量   患者   家长   原因   情况   功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