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少年时——制作航模

上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学校的航模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木制的小飞机。

一开始是做最简单的弹射模型飞机,每人从老师那里花一块钱买来一套模型材料,后面就是各自分别做其他的准备工作了。

首先要准备工具,必不可少的有木刻刀、粗细砂纸等。刀子对于我来说比较容易搞到,让爸爸从工厂里找了一块用过的合金钢的锯条,斜着在砂轮上细细地打磨出来,这样就有了锋利的刀尖和刃口,在刀的后面找了点线绳缠起来,使之不硌手,于是我就有了同学们当中最称手的刻刀。砂纸要自己出去买,到五金店中粗细杀着各买了一张,为了方便使用,又从家里找了一个可以握在手心中的四方木块,到时候用砂纸包住木块打磨会更方便一些。

接着要自己动手制作快干胶。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油漆店里,合伙买了一小瓶香蕉水,然后每人分别倒入各自准备好的小瓶子里。随后,大家到外面分头去找打废了的乒乓球,然后把废乒乓球剪成小碎片,扔进香蕉水当中,用个小木棍在香蕉水当中反复搅动,直到乒乓球完全溶解在香蕉水当中,然后找个塞子把瓶子塞好,快干胶就做成了。

下面开始做案头工作。先是老师组织大家看书,了解航模制作的基本常识,知道什么是“上反角”“安装角”之类的术语,以及制作航模的注意事项。老实说,这部分大家都不感兴趣,全都心急火燎地想早点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那架小飞机。

学了两天,终于可以上手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准备好的工具,先用铅笔在桐木片上画出机翼的轮廓,然后用刻刀一点一点地修整出大的轮廓外形,下面进入最重要的环节:打磨翼型。这是个需要很仔细而且考验人的耐心的工作。老师告诉了我们翼型的剖面和打磨的工作要点,然后就让我们自己拿回家慢慢打磨去了。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磨了一半的机翼回到家里,专心致志地继续我的翼型打磨工作。这时妹妹忽然看着觉得好玩,就趁我出门的功夫,自己用砂纸包起木块,学着我打磨起机翼来。她因为人小使不上劲,就把机翼放到桌边,自己爬到椅子上居高临下地使劲打磨,这一下不要紧,本来桐木就比较软,做机翼的木片又比较薄,让她这么一使劲,整个机翼横向压出了一条裂纹,妹妹一看不好,立即把机翼扔到一边,装作什么都没做,若无其事地跑到别处玩去了。我回到家里一看,刚才还好好的机翼一下子裂了,其他工具材料也都挪了地方,猜都不用猜就知道是谁干的。于是,立即叫来妹妹问她是怎么回事,她红着个小脸说“不知道”,那表情一看就知道是不会撒谎的孩子自知理亏,这下把我气坏了,可又不敢打她,于是只有自己坐在那里生闷气。晚上妈妈下班回家后,我立即跟妈妈说,妈妈反过来说,你自己出门时为什么不收拾好?还是怪你自己。我见妈妈这么护着妹妹,气得眼泪差点出来,只好自己想办法补救。

最终,我还是用细砂纸慢慢地把这条带着裂缝的机翼磨出了翼型,在裂缝的地方用很薄的绵纸刷上胶从正反面粘了起来,好歹没影响使用,但这也造成了我的这架小飞机有了“先天性”的毛病,为后面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完整地打磨完机翼后,要沿着机翼的纵向中线,将机翼一切两半,然后磨出上反角后拿到天平上称重,确保左右两片机翼的重量完全相等。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飞机上天后就会斜扎在地上,称重之后再把磨好上反角的两片机翼重新粘到一起。

这之后是制作机身。所谓机身就是一根松木杆,用刀削出飞机机身的轮廓,这里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找准机身的重心;二是以机身重心为中心,在机身上背面用刀开出安装机翼的凹槽。这两件事都要非常精细,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偏差,否则飞机一定飞不好

尾翼的制作相对简单,只要把薄桐木片切割成图纸上的形状,然后装在机身上就完成了。

整架飞机制作完成后,要重新测量重心,稍有偏差就用砂纸打磨调整,偏差较大的就需要用橡皮泥配平。

所有这些工作都完成后,我们一行人拿着各自的小飞机,一起跑到体育场里试飞。进了体育场一看,早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带着自己做的线操纵模型在场地中间上下翻飞,不时还拉出一个筋斗,让我们看了眼红不已。

我们在体育场里找了一个空地,每人把自己的小飞机举过头顶,轻轻向前抛去,我的小飞机稳稳地飞了出去,那一刻真的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有的同学的飞机因为最后一次测重心时不仔细,结果导致或头重或头轻,在现场临时用橡皮泥配重,最后大家总算都试飞成功了。

第二天,我们又一次来到体育场,进行正式的飞机弹射飞行。我们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在前面手持橡筋束,另一个人拿着自己的飞机,把橡筋挂在飞机机身下面的弹射钩上,拉满橡筋后一放手,飞机就一下子弹射出去。

正式弹射,才真正看出飞机制作的质量。因为弹射的一瞬间飞机上的受力很大,我们的飞机有的飞得非常顺利,有的则洋相百出。比如,有的飞机在弹出去的一刻机翼因为没有与机身粘牢掉了下来,有的一出去就斜插到地上,还有的一落地飞机就“散了架”。我就属于最后那种类型,飞机弹上天时飞行得还挺好,但落地后机翼的后半部分掉了下来,原来根子还是在机翼打磨时出现的那条裂纹上。

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看见妹妹一点好脸都没给她,本来好好的一架飞机,让她这个孩子给弄坏了,能不心疼吗?

从这次之后,我再做航模都是在学校里干,不再拿回家动手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怕再让妹妹弄坏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后来做的飞机要更大更复杂,在家里没有这么大的工作空间。

通过制作航模,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重要的短板,就是手笨,干起活来不仔细。因为我们后来开始做有翼肋的大飞机,需要用绵纸做蒙皮,蒙皮是一件要求很高的工作,第一手要稳,不能把蒙皮纸弄破了,第二心要细,蒙皮不能有一点偏差。我恰恰在这两方面都有欠缺,别人都是一次成功,我都要弄破好几张纸才好歹蒙好。

做航模这项“事业”,最终没能坚持下来,只做到橡筋螺旋桨飞机就结束了,没有接触过发动机,这是一件令我终身觉得遗憾的事情。不过,我后来也想通了,以我这样的笨手笨脚,估计真玩上发动机,也照样是弄得一塌糊涂。

追忆少年时——制作航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航模   绵纸   香蕉水   蒙皮   木块   桐木   砂纸   机翼   年时   偏差   体育场   重心   机身   飞机   妹妹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