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史话——博采众长柯与参

杏林史话——博采众长柯与参

柯与参(1903—1978),甘肃省宁县九岘乡岳木川村人。著名中医、中医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

柯与参7岁丧父,15岁丧母,家境贫苦,未成年时即成孤儿。但他聪慧好学,酷爱读书。每天凌晨外出砍柴,背至街上售罢,即赴私塾窗外偷听授课。时间久了,终被老师发觉,经测试,其学业竟比正式学生为优,老师大为感叹,于是准其免费入学。柯与参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刻苦攻读,成为山村私塾学生中的佼佼者。

1920年,年满17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杨汉公见其品学兼优,遂把女儿许配给他。毕业后,留校担任国文教员。不久,又调任兰州陇右学校担任校长。1926年,柯与参与杨汉公之女结婚,婚后夫妻恩爱,但不久其妻患病夭亡。柯与参十分悲痛,于是夜夜青灯,发愤学医,矢志为穷苦人医除病苦,25岁时就开始在兰州独立行医。

在长期行医诊病的过程中,他对中国传统中医理论和验方进行了深刻钻研,此外还赴南京、苏州、上海、北京等地求教于当时医坛名家大师章太炎、恽铁樵、陆渊雷、施仿墨等人,使自己的医学功底愈来愈深厚。柯与参治病,决不嫌贫爱富,以貌取人。患者求医,他不分夜半,不避风雨,满腔热情,精心诊治。每遇劳苦穷困者,即免费看病,甚至倒贴药钱。

他在住室题写的“不营商业不耕田,妻子啼号要吃穿。续命医方廉价卖,想来不是昧心钱”的自勉诗,体现了他清贫的生活和高尚的医德。

杏林史话——博采众长柯与参

1.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立志学医后,他一边教学,一边自修,一边行医。他将每月所得的微薄薪水,除去衣食所需外,几乎全部用来购买医药学书籍。举凡《黄帝内经》等各种医药学典籍,都无不购求,逐册苦读,累月积年,终成为甘肃屈指可数的中医藏书家之一。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中,他时而 “如入金谷之园”,博采众家之英萃;时而 “如登龙君之宫”,尽得百代之宝藏。他把有限的生命,大都用在学习上,很少看戏和电影,娱乐活动就是打太极拳、养花、逗猫。

如今翻开其阅过的书,便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他花费的心血。从 25岁他就开始行医,白天行医,夜晚苦读,或请教于前辈,或求知于书本,逐步积累了临床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中医。

柯与参不仅“勤求古训”,向前人学习,而且“博采众方”;向今人学习,广泛搜集民间单方、验方。他年近七旬时,在随甘肃省卫生局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员到徽县深山老林里采药时,还指导学员搜集民间土单验方。

他不抱残守缺,亦无门户之见,因此,他既不属于“经方派”,又不同于“温病派”或“时方派”,而是熔各家学说于一炉,自成一家。故当有人问他属于哪一派时,他笑答:“为何非要属于某一派不可呢?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历史上的学术派别,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师其所当师,不应该盲目崇拜。《吕氏春秋•察今》说得好:‘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疡子矣’。学习中医还要有虎穴探子的精神,穷原竟委,知常达变,才可领悟其中之奥妙于万一。”

正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精湛的造诣,尤长于妇科、儿科及消化系统疾病,兰州著名的儿科良药“健儿素”就出于他手。晚年,他又在钻研中医命门学说、气功疗法诸方面取得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柯与参医疗经验荟萃》一书,就是他一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的结晶。

杏林史话——博采众长柯与参

2.救死扶伤,解人之危

柯与参在向古人学习的时候,很重视学习古代医家的医德,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诸先辈的医德深深地影响了他。在他青年丧妻立志学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旦学到技术,一定要为掏不起诊费的患者看病。

他30多岁任甘肃省国医馆馆长时,在国医馆特意附设了一个诊所,给掏不起诊费的穷苦大众免费诊病,有时他还要倒贴药钱。在他行医的一生中,他总是对病人有求必应,一些危重病人半夜敲门请诊,他毫无怨言。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务,尽管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仍然坚持接待患者,他常说:“救死扶伤,解人之危,是医生的天职。”

有一年夏天,他随同甘肃省歌剧团去陇南山区慰问演出。晚上,一位女演员右腹部突然剧痛,拒按,右腿不伸,呕吐数次,呻吟不已。该演员次日就要演出,病情如此严重,演职人员十分焦急。同行的西医人员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建议连夜送往县医院作手术。然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夜行困难更大。与参当机立断,主张立即服用中药治疗。当时有人持怀疑态度,要他为患者安全负全部责任。治病救人,迫在眉睫,与参顾不得其他,立即以清热解毒、活血通便之剂给以治疗。幸好山村小药店药物齐全,不时即买来煎好,他亲眼看服,每三四小时服一次。一剂后,患者便下咖啡色絮状物许多,腹痛大减。第二天中午,服完二剂,腹痛消失,行走如前。下午即登台演出,和平常无异,众人无不折服。这一妙手回春、化险为夷的生动事例,展现了柯与参高尚的医德与过硬的医术。

杏林史话——博采众长柯与参

1978年9月,柯与参在兰州逝世,终年75岁。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将他多年的论文、医案汇集成册,编写出版了《中国当代医疗经验荟萃》一书。《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一书介绍了柯与参的生平,给予“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的赞誉。

杏林史话——博采众长柯与参


康桥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欢迎关注《康桥笔谈》头条号!

作者简介: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家乡》《飞天》《视野》《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杏林史话——博采众长柯与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章太炎   时方   甘肃省   国医   博采众长   兰州   医药学   私塾   验方   救死扶伤   古训   医德   史话   穷苦   甘肃   患者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