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 椤 记 忆

文/康桥


桫 椤 记 忆

人人都说家乡好。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桫椤塬,我都是两眼放光。离家在外漂泊三十余年,常常午夜梦回桫椤塬。家乡的山塬沟壑,人情世故,仍如昨日重现,历历在目。近年来,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家乡也在发生着变化,好多传统古老的东西不复存在。总怕儿时的记忆也会随之消逝,故想提笔写点什么,以留住乡愁。

三十多年来,能够回到出生的老窑住上几日的时间屈指可数,大多是几回回梦里回桫椤。但是,今生与桫椤的情缘怕是难以了断。因为,那里,有我的青春记忆,有欢乐、有痛苦、有无奈、也有奢望;那里,还有我逝去的人和事,有我的生命之源;那里,更有我开始人生奋争、拼搏的足迹和荣光。

桫 椤 记 忆

桫椤也是一种树,也是一个地名。桫椤塬是我的家乡,是平凉市崆峒区最东边的一个偏远乡镇,它坐落于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和庆阳市镇原县三县交界处的陇东黄土高原的腹地,是一个“鸡鸣三县”的乡村小镇。地域、民俗、风情以及乡音是典型的陇东特色,所以,人文厚重,民风朴实。因为桫椤乡与其他乡镇之间隔着一条泾河,或是一条沟(当地人叫涧),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泾河上没有桥,桫椤塬与外界不通公路,所以,大多数人没有出过塬。我也一样,在十五岁之前没有去过邻乡邻村,我的全部视野就止于桫椤塬边。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能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留在桫椤中学为人师表,授业解惑。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不会由着自己性子的。

桫 椤 记 忆

1981年,本来是经过层层预选稳考师范学校的我,没想到却以一分之差与师范学校失之交臂。好在老天有眼,县城最好的中学收留了我。惶惶之中不知将来命运如何的我,只好将这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告诉了父母。读高中继而上大学,虽是我不敢想象的奢望,能不能念出个名堂暂且不说,但对我来讲总归是个好消息。可对父母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因为,考上师范学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不但每月供给伙食费,毕业当中小学老师那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这巨大的变化让大字不识的父母几天几夜都没睡着觉。看似封闭偏远的桫椤塬,文化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历史上也不乏名人辈出,大门的门楣上大多挂的是“耕读之家”,家里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因此,父亲最后还是决定送我去县城读高中。正是因为父亲这一艰难的决定,才使得我第一次走出了桫椤塬。

人们常说,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失去的才倍感珍贵。要离开桫椤塬了,这时候才觉得有点依依不舍。虽然这一次的离开,注定还是要回来的,但终究要与我朝夕相伴的玩伴、庄稼、牛羊、窑洞、山峁、沟壑等说再见啊。因为在塬上,无论是翻山过沟爬峁,还是放羊割草捡麦穗,去哪里我都熟悉,我都轻车熟路。走在乡间小路或是集市上,过往的人大都认识甚至能分出辈份来。谁家的地谁家的树,甚至连谁家的鸡呀狗呀猫呀的都能分辨出来。一个村子就是一个整体,打断骨头连着筋,谁跟谁都有关系。现在,突然间要离开这样的群体,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念书,心里着实有点难过,也确实有点紧张。

桫 椤 记 忆

再回桫椤塬,也就是寒暑假的事了。往后,也就是节假日探亲访友了。再往后,就是无尽的思念和回忆了,和桫椤塬朝夕相处的日子这辈子是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家乡,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家乡,成了我思之不能食、想之不能寐的心头病;家乡,也成了我常催促女儿要经常回去看看的口头禅。生长在城市的女儿却根本没有家乡的概念,还不解地问我:家乡让你念念不忘,那家乡到底是什么?我只能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家乡有不同的理解:小时候,家乡也就是个地名;求学到外地时,家乡就是寒暑假;漂泊在外乡时,家乡就是复杂的情愫,是父母的牵挂,是味觉的思念,更是男儿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桫 椤 记 忆

因此,我忘不了桫椤塬。因为她,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她不仅是一际沟壑交错的黄土塬,不仅是当年陇东富甲一方的天然粮仓,更重要的是难以替代的家乡的味道。偏居一隅的桫椤塬,偏有偏的好处,小有小的妙处,人们清静安逸的生活,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当第一遍鸡鸣过后,沉寂了一夜的村子上空开始冒起袅袅炊烟,股股青烟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在半空中画出一条条长龙,然后慢慢地弥漫开来,农人们一天的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我的记忆中,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虽不可避免地波及于她,但都没有掀起大的波澜。因此,家乡的左邻右舍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和谐友好的、牵肠挂肚的。走出去的游子们,没有一个会一提家乡就有所避之不及的,而是会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回乡享受那份与世无争的安宁与静谧。但凡回到家乡,闻到空气中裹挟着的泥土气味,那是故土的芬芳;听到鞭炮声带来的喜庆气息,那是新年的韵味;而隔着几户人家的院落还会扑鼻而来的酸汤面的香气,那是妈妈的味道……

桫 椤 记 忆

我忘不了桫椤塬。因为它,是我心中香飘四季的陈年老酒。她不仅有着早晚不同、四季各异的容颜,不仅有着朴实无华、上善若水的品格,更有着永葆青春、催人奋进的秘笈。

春天,她会淹没在一片粉红色里。当其他树木还捂得严严实实沉浸在冬眠状态时,房前屋后的桃杏李已竞相开花、悄然争春。夏天,她又变成了绿色的海洋。茂密的树叶遮挡住了低矮的土坯房,一阵风儿吹过,麦田绿波荡漾,一浪掀过一浪,一直把绿色送到远方。秋天,她又换上了金色的外套。树叶黄了,秋田黄了,塬坡上的野菊花也黄了,金灿灿、黄橙橙。冬天,她又变换为银色的世界。皑皑白雪落满房上、树上、塬上,错落有致,憨态可爱,活脱脱一幅秀美的水墨画。那种四季分明、古朴淡雅、清闲益智的意境总让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桫 椤 记 忆

这就是我的桫椤塬。记忆里的这些东西,有说不完的风景,有讲不完的故事,但这些终究都会成为历史。试问桫椤的游子们,以你高屋建瓴的眼光,是想让家乡的记忆变成尘封的历史呢,还是想让她旧貌换新颜,锦上再添花?而我,当然希望,在能留住家乡古朴、厚重、清静、安逸的同时,想给她再增添几分现代和梦幻,让其成为“60后”的桃花之源,也成为“90后”的美丽乡村!

作者简介: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飞天》《视野》《家乡》《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桫 椤 记 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平凉市   秋田   割草   修武   崆峒   桫椤   寒暑假   鸡鸣   师范学校   沟壑   甘肃   家乡   父母   记忆   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