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色 榜 罗

红 色 榜 罗

文/康桥

《七律·长征》

——毛主席在通渭县文庙街小学第一次朗诵给长征路上先锋战士的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题记

当年中央红军越过岷山,来到甘肃通渭榜罗镇。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毛泽东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豪气干云的《七律·长征 》,首次在甘肃省通渭县发表。

榜罗镇,这块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红宝石,闪耀着长征精神的璀璨光芒。这是一块浸渍过红军将士鲜血的热土,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红军将士的身影,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见证了长征胜利前夕的重大事件……

红 色 榜 罗

在这块土地上召开的“榜罗镇会议”彪炳史册;在这块土地上发表的《七律·长征》闻名于世;在这块土地上举行的军人文娱晚会鼓舞人心;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战斗激烈悲壮;在这块土地上播下的火种势可燎原。

最初听到“榜罗”,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那时,我就对榜罗以及生活在榜罗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有了一种崇敬和羡慕之感,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踏上这片土地。生活在桫椤塬上的我,初中毕业前没有出过远门,光从课本上知道榜罗是在甘肃省,但不知道具体在哪个县。后来才知道,榜罗是“苦脊甲于天下”的定西市通渭县的一个乡镇。

第一次走进榜罗镇,是因为精准扶贫。单位帮扶的是通渭县第三铺乡,与榜罗镇同是通渭县东南部的乡镇,相隔不到二十公里。“榜罗”一词源于吐蕃语译音,一说为“盆地”,一说为“骡马市场”。从地名可以看出,当年的榜罗镇,可谓是通渭县南部地区交通要道和集市贸易比较发达的旱码头,自古商贾云集。

红 色 榜 罗

“七一”前,组织帮扶人员在看望了帮扶户之后,专门到“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举行党日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寻找红军足迹,让“长征精神”激励我们重新走好长征路,打赢脱贫攻坚战,使甘肃与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通渭县现在已经通了高铁,乡镇之间一级公路贯穿县境,去榜罗镇已经很方便。汽车在山道上缓缓爬行,随行的同事都有一种迫切的心情,不知是激动,是向往,还是疑惑?我望着胸前的党徽出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红军在国民党几百万军队围追堵截下,历尽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来到甘肃这块热土上,有句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讲到长征,我们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他们的初心是什么?他们的意志为什么那么坚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再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征路之际,我们将扶贫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使得通渭榜罗之行更加有意义。

红 色 榜 罗

不一会,车子就到了榜罗镇。刚到小镇入口,不觉眼前一亮:“榜罗镇会议纪念馆”跃入眼帘。纪念馆不大,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建筑,坐落在民居当中,纪念馆的名字是谢觉哉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同志手书的。

随着讲解员的指引,我们首先为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并鞠躬致敬。纪念馆进门大厅是当时的五位“中央书记处书记”雕像,自左至右依次为王稼祥、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秦邦宪)。

红 色 榜 罗

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红一方面军到达榜罗的经过。1935年9月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改编后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或称“北上抗日先遣队”)约8000人,在中共中央及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彭德怀、林彪、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下从甘肃省武山县穿过通渭县界蒲家山、史家庙梁,于傍晚到达榜罗镇。红军到达榜罗镇后,发现比较安全且能够用于开会的地方也就只有镇上的小学堂,毛泽东和张闻天随即住进了小学堂,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分散住在街道两旁的民居里,这条街道后来被称为“红军街”。当时的这个小学堂后来改成了榜罗镇中心小学,“榜罗镇会议”遗址和纪念馆所在地就是原来的榜罗镇中心小学。

红 色 榜 罗

小小的榜罗镇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是因为在此召开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次重要的会议——“榜罗镇会议”。为什么当时的红军领导人决定要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会议,以决定红军的去向呢?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们了解到:在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宿的小学堂里存有大量的国民党公开发行的报刊资料,使得党中央在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了解到的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情况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所以,在到达榜罗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27日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榜罗小学校长办公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即著名的“榜罗镇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新形势,讨论了党中央今后的战略方针,正式决定并宣布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到邻近苏联边界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做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伟大决策。

红 色 榜 罗

因此,毛主席称“榜罗镇会议”为红军长征找到了家。在走出纪念馆时,我们的脑海里跟放电影似的一直在回放“榜罗镇会议”的意义,那就是“榜罗镇会议”正式确定了“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的重大决策,不仅为红军长征找到了一个良好的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也确定了革命的新的出发点,对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回想着不起眼的小学堂,居然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还原一幕幕当时的场景,让我们的思绪又飞回了烽火四起的战争年代:

红 色 榜 罗

榜罗小学后面的城堡上,驻扎着红军警卫团,居高临下保护着党中央和红军队伍的安全;堡内至高处残留的断壁上,红军指挥员当年攻战碉堡时残留的弹孔仍清晰可见;旁边的打麦场中间的核桃树下,召开了全军连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院内当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会址,毛泽东和张闻天同志住宿旧址均保存完好;革命文物陈列室中红军指战员遗留下的生活用具、办公用品、作战武器、宣传标语和90多位老红军、老将军的近照和墨迹、红军老战士题词和签名旗等珍贵文物让参观者睹物思人;原来的红军街现在也在恢复原样,作为纪念馆的组成部分还原历史、教育后人;1982年胡耀邦同志亲自寄予的树种栽培而成的两棵苍松挺拔苍劲、郁郁葱葱……

红 色 榜 罗

参观完毕,我们在打麦场的核桃树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朗诵《七律·长征》。打麦场的上空回响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入党誓言、飘荡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新时代豪言壮语……

榜罗之行,圆了我三十多年前的红色梦;榜罗之行,使得八十多年前的长征画面再现眼前;红色榜罗,将会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红色榜罗,将会使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走长征路的步伐更加坚定!

红 色 榜 罗


作者简介: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家乡》《飞天》《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红 色 榜 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中国工农红军   陕北   打麦场   党中央   周恩来   通渭县   甘肃省   通渭   初心   热土   甘肃   纪念馆   红军   学堂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