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文/康桥

刘星元(1907~1986),主任医师,河北迁安人,师承北京名医范更生。解放后,在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医学院任职,任兰州医学院祖国医学教研组主任、甘肃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甘肃政协委员。在甘肃省中医高等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开创作用,60年的教学和治疗中,以“病为本、工为标”的精神,对病人认真负责,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在脾胃病,疑难杂症治疗上有独到之处,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有丰富娴熟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刘星元幼年家境贫寒,因父辈兄弟三人后代只有他一个男孩, 决定合力供他上学。上初小时,老校长吴廷贵先生是位兼擅内科和针灸的中医。吴校长看中刘星元读书努力,是个好苗子,就想把自己的技术传授下去,经常告诫他“做人必须学些实用的本领”,“看病是利人利己的好事情”等,并督促他背诵《医学三字经》《三指禅》《药性赋》等中医启蒙医书。去世前,又把全套的《景岳全书》等中医书籍留给刘星元,鼓励他好好学习。因此,在学生时期,他就开始了学习中医之路。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中学毕业后,当时的条件只能报考不收学费且供应伙食的师范学校。上师范时,刘星元已能开处方,他经常利用假期到药铺帮忙。毕业后,他先后任小学、中学国文教师,同时也兼任校医。他一边学习,一边行医,期间,函授读完了华北国医砥柱总社全部课程,和北京名医范更生经常书信来往。

有一次,一位患者先是高烧,后来大便腹泻不止,其奶奶把旧鞋底在炕中烧热,从肛门处热熨,致使患者神志昏迷,不言语,不饮食,狂躁不安已达月余,家人两次准备后事。刘星元接诊时,诊断此病正是《伤寒论》所说的“蓄血如狂证”,遂果断以桃仁承气汤治疗,一剂药后患者便神志清楚, 后用异功散等调理而愈。此后刘星元医名大振,遂决定考取中医师后正式行医。

之后,刘星元找机会去北京拜见了书信联系多年、向往已久的范更生老师。范老师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一直在等着你来呢。”从此,正式确立了师徒关系。随后,他就住在范老师家中学习,并协助诊务。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1940年,他第一次参加了中医师考试,但未通过。为了在国学方面进一步深造,在范老师的资助下,1941 年初他考入了华北国学书院。这个书院按照过去书院和大学研究院结合的办法办学,教授大都是当时在京的国学界名流,有马宗英、柯冒泗、姜忠奎、周怀迦、孙海波、孙念希、黄公诸、罗贞堪、黄宾虹等。在经史子集四大功课中,刘星元则偏重经史方面的学习。每日白天记笔记,早晚背书,十分紧张, 但这也给刘星元以后中医方面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只有成绩优秀者才能得到奖学金,而对于刘星元这类穷困的学生也只有努力才有希望。

1942年他参加中医师考试,被取为甲等第十二名,其中口试由萧龙友先生面试,曾当场给予鼓励,他一生引以为荣。

中医师虽然考中,范老师意见是先完成学业,然后行医不迟。但是,1942年后,日寇在沦陷区的统治日益残酷,他一位同乡同学,在北师大附中教书,无辜被日伪抓走,吃尽苦头,各方取保,才免一死。见面之后,一致认为北京不可久留,必须离开,于是,他放弃了在北京开业行医的机会,结束了三年多国学书院生活,自动辍学,逃离了北京,辗转来到兰州开业行医。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诊务之余,他还在《医谭》《现代医学杂志》等杂志多次发表论文,并被《上海中医药情报社》《西安平民医药周报》《上海现代医药杂志社》等聘为特约作者。这期间,他以滋阴潜阳法治愈上虚下厥案,用独活汤治愈小儿痉症、舌卷囊缩案,用遂豆丸治愈腹胀及气臌案,用独参汤治愈绝谷濒死案等。

解放初,他组织兰州中医学校和上海国医研究社招收培养了一批中医人员,并著成《中国药物学》上下册。1951年,他被聘为全国卫生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1954年,加入甘肃省中医门诊部,后又受聘于兰州大学医学院。此后,他便把全部精力转入中医教学工作,在1971 年以前的时间里一直担任兰州医学院祖国医学教研组主任,兼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

兰州医学院的中医教学是白手起家,刘星元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的组织,焚膏继晷,竭尽全力,还多次把在外校全部代课费交给教研组购买教学实验仪器。到“文革”前,教研组已发展到拥有中医、中药、针灸等实验室,拥有中药苗圃及两个附院作为实习基地,这在全国西医院校中是发展较好的。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在教学和治学中,刘星元写出了数十万字的论文和教材, 并参加了《中国膏药学》主编工作。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刘星元于1971年调至天水地区专心于中医临床工作。

1978年后,他重新振作,努力整理医案、医论。刘星元工作中最大的特点是每次诊治病人,都要将时间、地点、患者姓名,诊断用药,医嘱等记录在案。数十年如一日,积累了病案笔记400余本,约600万字的病史资料。在老伴病逝的打击下,仍然完成了《刘星元临证集》一书。在他一心想做出新成绩的时候,却被病魔袭倒,不能继续工作,于1986年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

后人编辑的《刘星元医案论》精选了先生对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证及血液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其他杂病的医案医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从事医药学工作人士首选的一本好书。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康桥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欢迎关注《康桥笔谈》头条号!

作者简介: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

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飞天》《视野》《家乡》《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康桥笔谈》是一个“以文学为桥梁,坐而论道;以武学为桥梁,切磋技艺;以书法为桥梁,研谈笔墨;以健康为桥梁,释怀养生”为宗旨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平台始终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文学爱好者提升文学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风格定位】经典文章推送,合格产品介绍,美文点赞打赏,同道评论交流。

【笔谈特质】追求文章质量,厚爱乡土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交流兴趣爱好。尽力做到兼容并蓄,雅俗共赏,为您找到一个倾诉、沟通、交流的出口,满足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走进康桥笔谈,就有志同道合的文友、武友及书法爱好者与您惺惺相惜,携手共进。

【投稿指南主要刊发文学爱好者的精品原创力作,追求高格调、高品味、高质量。

好看小说】主要刊发原创小说,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

美文共赏】主要刊发原创美文,要求主题鲜明、可读性强、文笔优美、不落窠臼。

真情散文】主要刊发散文,要求主旨向上、文风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饱满、走心、接地气。

诗歌在线】主要刊发精品原创诗歌和古诗词,要求意境优美、诗意婉约、艺术性强。

书海钩沉】主要刊发读书日记、随笔、心得体会。

故事传说】主要刊发民间故事、传说等,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不低俗、不庸俗。

纪实传记】主要刊发人物传记、社会纪实等,要求内容真实可信,主题健康向上。

杏林史话——19.医教并重刘星元

优雅女人】主要推出以女性为主题的悦读大餐,涵盖女性读书、生活、审美、职场、情感、服饰、美颜、美食、养生、保健等等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精品佳作。

茶余饭后】主要刊发风趣的、搞笑的、调侃的、戏说的原创故事、段子,拒绝低俗、恶搞。

【 投稿须知】所投稿件须是未在其他平台刊发过的原创精品,报刊发表过的优先选用。投稿时须将作品word文档、个人彩照和作者简介以邮箱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1097319301@qq.com)。投稿后请加微信:kangqiaolanzhou,以便沟通和兑付稿酬。

【付酬标准】作品80%的赞赏付给作者,20%的赞赏纳入《康桥笔谈》运行基金。自作品发表之日起第十天支付作者稿费。

《康桥笔谈》是您值得拥有的百花园,希望与您一路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甘肃省   中医师   兰州   笔谈   教研组   史话   甘肃   医学院   北京   书院   桥梁   散文   系统疾病   中医   老师   健康   刘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