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电话局前的排队——《话说西单》(七十一)


西单电话局前的排队——《话说西单》(七十一)

图 / 文 占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会儿,由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需要,安装电话可就成了老百姓人们的一种奢盼。

所以《话说西单》又让我想起那会儿,在西单北大街上的电话局门前的排队情景。

因为改革开放,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社会的交往,工作任务的加重,单位加班随之多了、临时安排随时来了。这可不像改革开放之前那迈着方步进办公室、踩着上班的铃声进车间了。所以人们就需要电话,需要有个快捷的通讯工具来联络。那时候也没有手机,只有靠电话来传递大家的信息。所以人们最早想到的就是家里能够装上一部电话。因为这电话是最快的、最便捷的通讯工具,有什么事情都需要及时的沟通,跟家里人、跟朋友、跟单位等等。

那时候安装部电话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别说没有钱了,就是您攥着大把的票子,也买不来急需的电话啊!记得好几千块钱的初装费,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啊!那是得经过家人们,多长时间的勒紧腰带节约出来的。

当时为什么一时激增那么多的人们需要安装电话呢?我想这就是人们社会交往需求太旺盛了,而相对来说电话这种社会资源,北京又是太缺少了。所以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边有旺盛的需求与那边没资源的大矛盾马上就形成了!

为什么呢?这就是计划经济造成的。社会的一切资源都由计划来说事,那个年代好像是家里能装一部电话,只有国家干部达到司局长级别以上的才有资格啊,还是公款给安装。而老百姓那会儿国家不可能让你装上部私家的电话。

那时司局长级以上的高干能有多少啊?所以,等到老百姓想装一部电话,那不就成了紧俏、奢望的商品了吗?

装电话是紧俏,但我想首先就是电话线的紧俏!没有电话线怎么给你装机啊?

于是想装电话的北京百姓们就集中到位于西单北大街的北京市电话局门前,开始日夜排队等待着放号。我不是电话局长,但我感到放号很容易,可装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想啊,给你个号码您攥着去吧,因为没有电话线,电话是通不了的。怎样施工、怎样走线,怎样计划那不还得等着专家们、领导们开会点头,研究商讨以后拍了板,报上预算,等待批准才能实施啊。

于是,大家都看到了,那时候北京城就是一个建设的大工地。今天你电信局的施工队伍,开着挖掘机“嘟嘟嘟”地把西单那条街挖开,放进PPc管;明天我燃气公司的大批人马围上一段路,又把这条街挖开,同样要埋上煤气的管道;还没等到这条街上的尘土清理干净呢,半个月后他们电力公司对居民用电的设施设备又要改造,一条深深的大沟又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经过许多街巷都是踩着板子才过去的;兴许还待不了半年的样子,那市政管理部门对破损的污水管道或者化粪池又要大张旗鼓的改造了,小彩旗一插,烦人的轰鸣声有开始了。看吧,你破路、我开道,闹得北京是乌烟瘴气!可这些又都是涉及民生的大事啊,不做又不行啊!

为了缓解北京人们的通讯难,记得北京市电话局在1982年年末,在京西的长安街上才安装了10部公用电话,即使少的可怜,那为此《北京日报》在1982年12月15日还特意登载了消息,欢欣鼓舞地告诉了北京市民——这里有电话了。

最初记得北京城胡同里的电话几乎都是传呼电话,一个居委会管着一大片,几百户人家。叫一次传呼5分钱,打一次电话一毛钱,因为你是主叫打电话,电话局是要收取费用的;同时您要是打电话那边是公用的传呼,还有好大一会儿的占着线等待时间呢。

现在来看这一毛钱不算什么,那会儿这一毛钱兴许就是一顿饭钱啊!

可想安装电话这一次要交几千块钱,排队还安装不上呢!

2020年8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电话局   北京城   电信局   步进   紧俏   北京市   传呼   块钱   电话线   北京   旺盛   老百姓   电话   社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