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师大的第一任女校长——《话说西单》(五十九)


女师大的第一任女校长——《话说西单》(五十九)

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现在的鲁迅中学

图 / 文 占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就是现在的鲁迅中学)一直在新文化街(原来的石驸马大街),就是西单路口的南边。

杨荫榆是一位才女,还是民国时期这所学校的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

杨荫榆1884年出生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是《我们仨》的作者杨绛先生的姑姑,1907年杨荫榆获公费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回国后,受聘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1914年杨荫榆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监。1918年杨荫榆再赴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1922年回国后先在上海教书,不久便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在1924年2月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就是现在的鲁迅中学原校)。

据有关资料上说,在杨荫榆任女师大校长期间,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受到北洋政府的赏识。她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并排挤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教师。

1924年秋季开学之际,由于南方发大水以及江浙战乱的影响,部分学生回校耽误了时间,没能准时返校。杨荫榆决定整顿校纪,说凡是逾期返校的都要开除。但在具体操作上她处置了平时不听话的国文系三名学生,要求她们退学,而对于和自己关系好的学生却放过不问。这一显失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强烈不满,女师大“驱杨风潮”由此爆发。

五四运动以来,受到先进先进思想洗礼的学生们,对专制、独裁与黑暗充满了厌恶,对自由、民主充满了渴望。年轻学子们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充满了战斗精神,他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怕压制。而杨荫榆却照搬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一味强调秩序、学风。她曾经说:“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所以被学生讥讽为“国民之母”。她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运动,把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视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挠。

杨荫榆当校长认为,学生们就应该规规矩矩的在学校读书,不应该参加其他活动,可是在当时,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刚刚兴起来不久,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非常高涨。她不是积极地支持而是妄图阻拦学生们的热情,所以遭到了学生们的愤怒和反抗。

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校长杨荫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并派代表前往教育部申述她任校长以来的种种不良做法,请求教育部撤换校长。4月,教育总长章士钊强调“整顿学风”,公开支持杨荫榆。

5月9日,杨荫榆借故宣布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成员。11日,女师大学生召开紧急大会,决定驱逐杨荫榆,并出版《驱杨运动特刊》。27日,鲁迅、钱玄同等7人联名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表示坚决支持学生。几天后,“五卅”运动爆发,女师大学生组织“沪案后援会”,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杨荫榆又率领军警入校,强迫学生搬出学校,宣布女师大解散,责令关闭伙房,锁住校门。然而当时的女学生又有谁愿意听这样的陈词滥调呢?加之的高压治学方针,事态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鲁迅先生这一时期还在学校任课。他始终坚定地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杨荫榆的斗争。先后写的《我的“籍”与“系”》、《“碰壁”之后》、《寡妇主义》、《补白》、《并非闲话》、《记念刘和珍君》等多篇文章,尖锐批评杨荫榆在女师大推行的是“寡妇主义”教育,是迫害学生的“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1925年下半年,女师大风潮越来越高涨,8月杨荫榆自知校长不好再当下去了,提出了辞职。年底段祺瑞政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恢复女师大,并撤销了杨荫榆的校长职务。

2020年7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师大   北洋   鲁迅   教育部   爱国   师范学校   学风   风潮   北京   师范大学   国民   校长   女子   政府   学生   女校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