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率提高,越来越多人在胃镜检查时发现长了胃息肉。有人由于没有任何不适反应就觉得不用担心,但有的人因担心息肉癌变,要求立即切除息肉。那么,是否胃里长了息肉都需要手术切除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胃息肉的问题。

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胃息肉

是指胃粘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通俗讲,就是胃粘膜表面长出的一块小肉疙瘩。正常人的胃粘膜表面是光洁平坦的,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更新脱落,非常有序。但是如果胃表面受到刺激或者损伤,身体就会加速修复进而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形成了隆起。

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胃息肉可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大类

增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增生性息肉通常与炎症的刺激、损伤有关,如果患者没有症状,可以先行观察。

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腺瘤性息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对于腺瘤性息肉,多数需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是否有恶变的可能。

患者发现胃息肉后,应观察胃息肉的大小、形态和数目

1、如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目较少,可先定期监测。通常建议50岁以上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观察息肉生长状况,如没有长大和增多倾向,则可继续观察。也可以在内镜下行切除术。

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2、如息肉直径在1~2厘米之间,通常认为可切可不切,但是如数目较多,则建议切除,尤其是息肉无蒂,属腺瘤性息肉,则一定要切除。1~2厘米的息肉可在胃镜下切除,无需另做手术,所以患者不必有太大心理负担。

3、如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则不论息肉多少、类型、有蒂无蒂,一定要切。

此类息肉最好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通过胃镜切除很容易切漏,而一旦切漏,后续处理非常麻烦。

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总之,一旦在胃镜下发现息肉,不管有无症状,主流观点是:

第一,必须取活检;

第二,视息肉的形态和数目等因素,考虑胃镜下切除。

第三,对于恶变率较高的息肉建议立即胃镜下、腹腔镜、或外科手术切除。

第四,即使切除后,还需定期内镜复查,1-2年一次胃镜复查。

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现在胃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些研究认为胃息肉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相关。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有胃息肉,也可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果幽门螺杆菌是阳性,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的控制,部分病人的胃息肉可以好转。

胃里长息肉,究竟该不该切

胃息肉也有可能和胃黏膜的损伤有关系,因为胃是接收食物的地方,部分粗糙或比较烫、辣的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在这些损伤的基础上可能会形成小的息肉。所以,肠胃较弱的人应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最好能够戒烟忌酒。最后,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该病的发生,要定期做内镜检查,早检早诊,避免严重疾病发生。

#健康解密##胃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息肉   腺瘤   幽门   胃镜   螺杆   直径   损伤   光滑   数目   患者   表面   食物   手术   建议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