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意思就是说——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

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

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也就是孔子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呢?


曾国藩也曾受教于这句话

据说,曾国藩就是因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大彻大悟,完成了“脱胎换骨”的飞跃。

咸丰皇帝继位后,曾国藩一手创办的湘军统帅,突然被解除权力,在极端痛苦之后,他开始读起老子、庄子、孟子著作,反复思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名言,曾国藩说自己确实并没有做到。

对自己亲弟弟的批评非常直接,咄咄逼人之势,处处批评,结果弟弟投奔他,呆不了多久即返乡。对自己的同僚同样也是冷面以对,甚至排斥辱骂对待。

于是,他真心诚意给众多好友写信,请大家提意见,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好友提出诚恳意见,曾国藩总结到自己的致使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针对存在的问题,曾国藩一一对照,列出改进方法,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在挚友胡林冀的努力下,曾国藩再次获得出山,自此次的复出,曾国藩朋友发现他变了,变得几乎不认识他了。

经过他日日精进,不断的修正自己的问题,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合理驾驭自己,最终完成了他出将入相、全身而退,实现立德、立功、立言旷世之成就,实现了从“天下第一笨人”,到“古今第一完人”的蜕变,得到后世之赞誉。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呢?


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学生、老师等都需反思

也就是说——做学生的,如果成绩不好,被老师判了不及格,就要自我反省,是我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而不应该埋怨老师。

做老师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打瞌睡,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的课讲得不好,学养不够,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就要努力提升水平,认真备课,而不是气得火冒三丈。

做领导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反求诸己   咸丰   孟子   出将入相   论语   反问   礼貌   弟弟   批评   好友   自我   努力   老师   学生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