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灯道人」《阴符经》究竟讲了什么(四)

圣人是如何炼成的?

文 ▏白沙

「拨灯道人」《阴符经》究竟讲了什么(四)

【原文】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筌曰:火生于木,火发而木焚。奸生于国,奸成而国灭。木中藏火,火始于无形。国中藏奸,奸始于无象。非至圣不能修身炼行,使奸火之不发。夫国有无军之兵,无灾之祸矣。以箕子逃而缚裘牧,商容囚而蹇叔哭。

「拨灯道人」《阴符经》究竟讲了什么(四)

接下来我们谈谈“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李荃为此句注疏,曰:夫国有无军之兵,无灾之祸矣。

什么是无军之兵?这里说的兵,不是兵士,是指普通老百姓。他们不在编制,没有武器,不懂兵法,不会打仗,平日里以耕田、织布、猎渔、打柴、经商等等为生。但当国君昏聩无道,民心渐去,民怨沸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或出现契机,老百姓必将揭竿而起,投入战斗。这时,之前的无军之兵就成为了真正的兵士。

什么是无灾之祸?非天灾,是人祸也。

当老百姓揭竿而起之时,当人祸之害犹甚于天灾之时,国家必定会动荡不安。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这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

知道什么?如何修炼?圣人是谁?

“知之修炼”,就是知道了五贼之用、天性人心、伏藏动静、火发木焚、奸生国灭的道理,然后去修炼。

那么,如何去修炼呢?

《阴符经》没有说,李荃好像也没说。

但李荃最终没忍住,补充了一句:以箕子逃而缚裘牧,商容囚而蹇叔哭。

这句话很重要,李荃告诉了我们四位圣人的名字,那就是箕子、百里奚、商容和蹇叔。

同时,李筌也透露了四位圣人的修炼之法:

箕 子——逃

百里奚——牧

商 容——困

蹇 叔——哭

这是什么修炼之法?是不是有点胡扯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荃所提到的四位圣人的故事背景。

箕子

商纣王暴虐无道,箕子屡谏无效。武王起兵伐纣,箕子逃往朝鲜,建立国家,后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百里奚

周惠王22年(公元前655年) ,虞君不听百里奚之言,为晋所灭,百里奚被俘。秦穆公以求婚于晋,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陪嫁之臣送往秦。百里奚不堪其辱,逃回故乡南阳,被楚人所执,以牧牛为生。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能,便以缉拿逃奴为由,用奴隶身价――五张黑羊皮将百里奚赎回,拜为大夫,因号“五羖大夫”。百里奚相秦七年,勤理政务,使秦大治,遂建霸业。

商容

商容是殷商末年商王纣的大臣,也是一位著名贤人,受到殷民的爱戴,却受到纣王的厌恶,将其废黜,《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应该是商容不满纣的昏庸暴虐,经常犯颜进谏,惹怒了纣,因而被废黜。一说是他和箕子一样被拘禁了,《鹖冠子·备知》:“商容拘而蹇叔哭”,即谓此事。周武王克商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尊重殷商的忠臣贤人,表商容之闾以示推崇。

蹇叔

蹇叔反对秦穆公偷袭郑国,没有得到采纳。出征时,蹇叔哭师论战,苦心劝谏,秦王仍不听。后来崤山之战,秦军受到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等被俘。

这四位圣人的故事,有三个相同之处。一是,在位谋政,心系国事,见微知著,察之未萌。二是,劝谏失败。三是,无力改变现状,从而遭受磨难。

箕子逃跑,百里奚牧牛,商容拘禁,蹇叔哭师,遭遇种种而不同,皆磨难也。唯有磨难,方能炼就圣人的境界与精神。

五贼之用,存乎于心,然后经受磨难,这就是《阴符经》的修炼成圣之道。

—END—


后记:

李荃注疏中,“以箕子逃而缚裘牧,商容囚而蹇叔哭”,列出了四个古代圣人的名字。箕子、商容、蹇叔三人的名望甚高,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但对“缚裘牧”,却不知说的什么人和事。

据白沙考证,这里说的是百里奚牧牛的故事。百里奚,原名明,或孟明,史称百里奚。他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楚国换来的。裘者,皮也。五张羊皮捆在一起,不就是“缚裘”吗?

何况,百里奚在楚国的职业就是牧牛。

这就是“缚裘牧”之解。

个人拙见。欢迎道友讨论!


关注头条号“澄知文化”,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文为“澄知文化”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道友   楚国   注疏   劝谏   殷商   揭竿而起   人祸   贤人   兵士   天灾   道人   羊皮   圣人   磨难   百里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