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徐清好读书

文|白沙

徐生徐清好读书

读书,是人生的一件乐事,绝不可辜负。很多朋友在读书时,会面对如何选书和如何读书的问题。如若不得其法,就会白白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开卷有益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现在各种书籍繁多芜杂,让人难以取舍,如何选书也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每天早上一觉醒来,各种渠道的信息就如雪片一般,铺天盖地,迎面而来。这些信息绝大多数就如垃圾一样,取之无益,甚至令人作呕,而我们却不得不照单全收,统统装入我们的头脑。这也可以说是当代读书人的一种悲哀。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短短几十载,如白驹过隙,匆匆而已。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阅遍天下所有书籍,更不能为读书而读书,徒劳无益。

徐生徐清好读书

读书犹如淘宝,在一滩污泥中下功夫,不如在宝藏中偶得。古人读书,首重经典,经历吟诵、学贯和涉猎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终有所获。古之经者,不可擅改一字。《华严经》也告诫世人:离经一字便是魔说。古人所读书籍有限,故能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把书读懂读透,深得书中真义。北宋宰相赵普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经书之威力,也可见赵普读《论语》之用心,以至于后半部还没来得及看,就磨损的无法继续读下去了。我国古代有很多经典书籍,能够传诵至今而不绝余音者,必属上上之选,这就是传说中的宝藏。这些古籍所传递的信息和能量,绝不局限于文字的层面,还需要你用心去悟,至于能悟多少,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徐生徐清好读书

今天,我们有机会阅读更多的当代书籍,但绝大多数者犹如一杯白开水,时间一久,味道就变了,只能倒掉了事。相对于经典古籍而言,当代著书立说者,缺少一种用心感悟的精神,也就是古人所言的悟道。以老子之圣才,只有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传世,却能开道家之先河;以孔子之博学,到晚年才开始修订六经,其门人根据他的言谈而集录整理的《论语》也只有区区万余字,也成为了儒家经典。而今文人,稍一动笔就动辄几十万字的大作,他写得很辛苦,我们读起来也备受折磨,更别说从中受益了。很多人不理解,金庸先生为何封笔不再创作了?有人说他是江郎才尽,写不出来了,也有人说他是功成名就,开始享受生活了。我看则不然。金庸先生封笔后也没闲着,他开始对他的书籍进行了修编工作,修编一版,不满意,又修编了一版。有人笑他吃老本,拿旧作炒热度,但懂他的人明白,这是我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正如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徐生徐清好读书

好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先转化为知识,再转化为智慧。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装入我们的头脑,犹如五道真气聚于体内,激荡乱行,要想办法让它们融合化一,相生相成,才能为我所用。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我没有读懂老子的原义,但我从这句话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这是告诉我们通过读书获得知识的过程。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读书获得知识后,我们本身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运用知识的过程。具体的讲就是,读书要静得下心,对书中所讲的内容要进行判断和吸收,杂质慢慢地沉淀去之,知识慢慢地聚拢融合,头脑慢慢地澄明,进入虚静的状态,这是一个悟的过程。我们获得知识后,表面看起来没有变化,但内心与知识渐渐融为一体,修为与气质如种子般在不知不觉中萌芽、生长。一切看似很慢,却能后发而先至。心中无招,一收一放必为妙手。

徐生徐清好读书

每有所悟,必躬而行之。我以“澄知”二字时刻提醒自己,读书要重其法,得其妙,让获得的知识如老子所说那般徐清徐生,不辜负读书的初衷,真正的从书中受益。

——END——


关注头条号“澄知文化”,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文为“澄知文化”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华严经   澄明   道德经   论语   古人   老子   当代   头脑   用心   过程   书籍   时间   知识   经典   内容   徐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