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注《纪录中医》,学习中医知识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治病之道,气内为宝。”


提要:第一,学习中医最重要的是从经典入手;第二,一开始要背诵,积累中医文化的灵感与素养;第三,学习经典需要背诵,但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在临床中不断实践验证;第四,学习经典需要时刻保持传承的纯中医思维去理解应用!


我觉得中医教育必须要从经典入手,其中背诵经典条文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一开始没有完全理解不要紧,在以后临证实践中慢慢摸索,自然有常读常新的感悟,此外熟背经典对医者个人临证灵感的发挥亦有重要意义。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记得在呼吸科病房查房时,有个消瘦的老年患者反复肺部感染控制不好,诸多抗生素都没有效果,住院时间较久但迟迟没有进展,当时我带着中医本科生查房,经过一整套西医标准化视触叩听检查下来,其余诸多症状皆如前,然唯有足背动脉搏动非常有力,并且有涩滞不畅的感觉,当时我头脑中就浮现出仲景《伤寒论》247条的条文:“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此为典型的脾约证的情况,于是问她大便情况如何,她说已经十天没有大便了,但没有其他不舒服,此即所谓“余无所苦”,故提议用通腑的方法试试, 当然不能太过猛烈的攻下下,给予灌肠导泻的方法,神奇的是该患者一周感染就得到了控制,此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明证也,亦说明背诵经典的重要性。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当然经典不是死背条文,不理解不行,理解错误亦不行。我在行医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常有困惑之时,但通过这样的行医过程,我可以更好的理解经典、领悟经典,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规避此类情况的发生,并传授给我的学生,避免他们走弯路。


有这样一些患者,每年都有几次感冒后咳嗽发作,西医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持续时间比较久,并且一般药物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时用激素都不敏感。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拒绝接受此类患者,因为我运用了《伤寒论》及后世很多止咳化痰的方药治疗,几乎是全军覆没,都失去信心了。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但有一次门诊,一个熟人的朋友让我看此病,患者先前运用许久止咳化痰药物,效果不显,我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开了一些益气养阴的调养药物治疗,也就这样“搪塞”过去了,当时心中实在没底。没想到一周后,患者来复诊,咳嗽大为改善,连续服用两周后痊愈。患者在以往发病中,经常会持续一到两个月才有好转倾向,此次却很快缓解。


起初我以为,也就碰巧而已,但其爱人一段时间后亦咳嗽阵作,入夜尤甚,于是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出人意料的是又很快痊愈。由此我总结出,虽然此患者有痰湿证候,常规治疗首以止咳化痰为要,然前期却疗效并不显著,既然祛邪效果不理想,后改用相反的扶正治疗思路竟然大获全效,此“相反相成”之理也。故而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经典的学习必须要经历临床实证,否则很难入门。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除此之外,关于中医临床教育尚有一些需要说明。随着现代西医的影响,中医在急诊中的运用逐渐减少,中医门诊很多案例病情较轻微,即便是中医院的病房亦以西医为主,中医的系统教学亦受影响,并不能全面的还原中医经典教学的全貌。所以我提出并在教学中实施了“经典床边教学”的理念。我让学生在学期结束后到病房、急诊科中,进行纯中医思维的实践学习。这对中医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更多古人所谓“急证”的概念,这样在他们以后的中医临证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培养纯中医的思想,例如,何为“心动悸、脉结代”,何为“亡阴亡阳”,何为“阳虚水泛”,学生一目了然。


我学习中医,观察病证、病机 ,还需要体会四季之中,气候变化带给我们身体的影响。


正值秋季,其实秋季天气干燥,秋燥伤阴,再加上刚刚度过炎热的夏季,孩子在夏季运动量大、出汗多、食欲相对较差,容易耗气伤阴。进入秋季天气骤变,适当的调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那么,孩子的调养都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中医临床经验的中医医生,在开学季的第一课,我最想和妈妈们说的是:从儿童时期用中医方法调理身体,将会给孩子们一生的健康打下敦实的基础。我希望妈妈们可以通过这门课,学到全方面、适宜且实用的,儿童中医调理的技术和方法。


扫码关注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参与学员将加入班级群,持续互动及解答学员问题。




好 课 推 荐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纪录中医邀请马俊杰教授,带来《儿童健康养护课程》,益于孩子365天生长发育,健康成长。


具备丰富儿科治疗经验的临床中医师,亲授实用性的小儿时期生长发育、疾病防治、调养护理和保健康复的健康指导。


精讲十余个病案,涉及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带你认识疾病症状的特点,掌握判断、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引经据典


学习马俊杰教授的儿童中医调理“秘诀”,让你面对孩子的各种疾病都有应对的解决办法。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是马俊杰 中医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


主治专长 临床擅长中医药调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病,风湿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肿瘤等。


科研论文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十余项;独著2部,其中代表作《伤寒琢》即将出版;另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社会兼职 曾任杭州人民广播电台FM89《国医奇谈》监制、总顾问、嘉宾主持;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食养中国》嘉宾主持,总顾问。


课程详情

课程亮点:

通过经典中的证治思路结合临床病案,为大家从十个方向掌握知识点:

知识点第一层,不同历史时期涉及儿科疾病有考究价值的记载;

知识点第二层,小儿成长中有哪几个黄金阶段和常见的规律;

知识点第三层,小儿成长中疾病症状的特点及判断、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知识点第四层,小儿不同成长时期的养护新方;

知识点第五层,小儿望闻问切诊断的特点;

知识点第六层,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辨病症方法;

知识点第七层,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辨病症病案;

知识点第八层,小儿内治的用药特点;

知识点第九层,小儿外治的常用方法和适应症;

知识点第十层,经典中那些容易发生疾病的诊断思路。


课程设置:

1、儿科的“祖传秘方”

课程时间:10月15日

具体内容:在几千年的中医历史中,诞生了很多中医大家,他们是我们所有中医人的祖师,其中那些儿科的名家,留给我们的“祖传秘方”护佑着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至今还被广泛运用的“理法方药”。

提问环节

2、孩子成长的几个“黄金时段”

课程时间:10月16日

具体内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定的规律,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必须了解影响他们生长发育的因素和过程,从而有效避免成长的烦恼

提问环节

3、你知道孩子的病证与成人不同吗?

课程时间:10月22日

具体内容:孩子的体质和成人不同,孩子们的疾病特点随之不同,通过本次课程,带你掌握儿童的基本生理、病理特点,为平时预防疾病未雨绸缪

提问环节

4、中医养护孩子的“秘诀”

课程时间:10月23日

具体内容:养护孩子不是简单的对孩子的保养。这个周期很长,从优生开始,经过怀孕分娩,直到平时对孩子的养育,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本节课带您全方位的了解儿童养护的基本思路

提问环节

5、你知道儿科的“望闻问切”与成人不同吗?

课程时间:10月29日

具体内容: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成人有相通之处,也要望闻问切,但是由于孩子的特殊性,诊断方法与成人又有一定的差别,本节课将为您详述这些异同之处

提问环节

6、中医经典辨证方法如何运用于儿科(上)

课程时间:10月30日

具体内容:中医的辨证方法众多,它们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接下来两节课,我们将分开论述中医的各种辨证方法在儿科中的应用,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提问环节

7、中医经典辨证方法如何运用于儿科(下)

课程时间:11月5日

具体内容:同上

提问环节

8、儿童如何内服中药?

课程时间:11月6日

具体内容:由于孩子的胃口及体质等与成人相异,内服给药思路也有所不同。如何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孩子的口服治疗方法,对药物疗效发挥尤为关键,本节课将为您从内治法角度进行阐述。

提问环节

9、儿童如何由外而治?

课程时间:11月12日

具体内容:儿童疾病治疗除内服之外,也可从外而为。通过外用药物被皮肤穴位吸收,或者通过针灸手法,同样可达到为孩子们治病的目的。

提问环节

10、中医经典中萃取的儿科诊断思路

课程时间:11月13日

具体内容:中医经典著作亦是儿科诊治疾病的理论来源,儿童体质虽异于成人,但基本框架不离六经,本节课将重点阐述《伤寒论》思想在儿科临证中的运用

提问环节


课程模式:

1、线上直播学习

每周五晚上平台进行围绕课程主题的线上提问交流直播课程,课程导师在为大家巩固视频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与各个学员进行交流讨论并解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班级学习群

建立独属学员班级学习群,专人管理,实时提醒课程上线信息,收集大家的问题与反馈,任何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在学习群中交流。


适宜人群:

1、儿科医生;

2、医学生;

3、有孩子的家长。


你能获得什么?

1、建立儿科系统理论体系;

2、掌握实用有效的育儿方法;

3、掌握儿科疾病的分期、分级;

4、实时更新儿科经典解释及经典案例分析;

5、幸运学员获得一次线下学习定制咨询;

6、报名《儿童健康养护课程》线上课的学员,可参加中国国家培训网:“儿童中医调养师”的考试,取得中国国家培训网所发的技术认证资格证书。资料和报名可添加微信咨询客服;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咨询取证详情↑↑


7、报名《儿童健康养护课程》线上课的学员,结业后还可获得由“纪录中医”颁发的结业证书。


课程定价:

1、开学季首周优惠价格:399元

2、原价:499元


课程时间:

系列课程日期:2021年10月15日— 2021年11月13日,10次直播

每周五、周六,晚上:20:00—21:30


参与方式:

1、纪录中医官方微信及客服咨询报名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咨询课程详情↑↑


2、活动指定页面跳转付费报名


中医博士马俊杰: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购买课程↑↑


3、暂不接受退款,请学员报名之前确保自己对课程的需要


订阅须知:

1、《儿童健康养护课程》为线上付费课程,成功购买即可获得已发及后续更新的全部内容;

2、请注意并理解本课程为虚拟服务内容,购买成功后将不接受退款请求;

3、严禁任何形式的翻录或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4、订阅或付费过程中的任何问题请咨询客服;

5、订阅本课程的学员,也可关注纪录中医微信公众号,实时互动并领取相关福利。


- END -


《纪录中医》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版权归《纪录中医》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取授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所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纪录中医》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中医   知识点   儿科   小儿   学员   患者   环节   博士   纪录   疾病   课程   儿童   孩子   时间   方法   经典   马俊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