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关注《纪录中医》,学习中医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医案(一):清肺排毒,患者快速转危为安


【基本资料】

段某,男,50岁,工人。既往体健。


【发病过程】

患者于2020年1月25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约38.1°C,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呼吸困难,于外院就诊,完善胸部CT提示双肺磨玻璃样病变,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2月5日复查肺部CT示肺部感染较前稍好转,2月18日出现活动后气喘,再次前往外院就诊,完善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复查肺部CT提示两肺弥漫性感染性病变,西医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月21日入住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7.46 x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53 x 10^9/L。胸部CT检查见双肺肺炎(两肺纹理增多、模糊,两肺见弥漫性分布的多发大片状模糊阴影),胆囊颈部见结节状致密影。

【首诊证候】

2月22日(患者入院后第2天)首诊:患者神清,倦卧于床,声微懒言,无发热,但自觉浑身发烫,活动后气促明显,呼吸频率30次/min,维持鼻导管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93%,偶有咳嗽,痰少,色白质偏稀,口干口苦,不欲饮,怕冷,纳呆,大便未解,小便量偏少,夜眠不安。腹软,无明显胀满或压痛。舌淡暗,舌边稍红,苔黄腻(图2-4-20),脉弦滑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图2-4-20首诊


【辨证论治】

病机诊断:邪毒犯肺,湿热并重。

治则治法:宣肺止咳,清热化湿。

处方:清肺排毒汤加减(麻杏石甘汤合五苓散、小柴胡汤)。

麻黄5g,苦杏仁10,生石膏20g,炙甘草5g,桂枝10g,泽泻10g,猪苓10g,茯苓15g,生白术15g,北柴胡5g,黄岑5g,姜半夏15g,生姜10g,陈皮10g,广藿香10g(后下)。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随诊过程】

2月2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浑身发烫感觉消退,自觉精神有所好转,气促有所减轻,血氧饱和度可升至95%,仍怕冷,胃纳差,大便仍未解,小便睡眠一般。舌仍淡暗,苔黄腻,脉弦滑。

处理:小柴胡汤加减。

北柴胡5g,黄岑5g,姜半夏15g,生姜10g,陈皮10g,广藿香10g(后下),党参15g,炙甘草6g,红枣15g,姜厚朴10g,茯苓20g,炒菜菔子10g,槟榔10g。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2月26日三诊:患者活动后稍气促,偶有咳嗽,血氧饱和度95%,微恶风,胃纳有所改善,大便2次/d,小便正常,睡眠一般。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处理:效不更方。


2月28日四诊:患者偶尔低热,最高体温37.8℃,恶寒,活动后稍气促,偶有咳嗽,口苦,纳呆,大便2日未解,小便正常,睡眠一般。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

处理:患者有发热,考虑湿毒仍盛,以达原饮加减。

槟榔10g,草果仁10g,姜厚朴10g ,知母10g,赤芍10g,黄芩10g,甘草10g,青蒿10g。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3月2日五诊:患者发热已退,无恶寒,偶有气促,咳嗽,咽痒,胃纳有所改善,大便每日1 次,小便正常,睡眠尚可。舌淡红,苔黄稍腻,脉弦滑。

处理:上方加炒僵蚕10g、蝉蜕5g、桑白皮10g。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患者3月6日症状均明显改善,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痊愈出院。


【按语】

(1)证候特点:感受寒湿疫疠邪气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案例患者早期有发热、气促等症状,邪盛伤正,逐渐临证可见气促、倦怠乏力、声微懒言、怕冷等正虚湿盛特点。


(2)病机分析:患者受疫戾邪气侵袭而染病,正邪交争,故见发热、恶寒;邪胜正伤,导致元气亏损,气浮于上,元气不振故倦怠乏力,气浮于上故气促;苔黄腻、大便不畅则为脾胃运化失司,湿浊邪毒内蕴之象。


(3)治疗思路:清肺排毒汤是在《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四个名方的基础上化裁而成。本患者在疾病早期由于毒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而致发热、气促,故君以麻杏石甘汤。湿邪入里,加之肺失宣降,水经不布,水湿内盛,以致出现脘痞、纳差、呕恶、便溏等胃肠道症状及常见舌苔厚腻。寒湿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而发热,故臣以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小柴胡汤和解清热。方中加入陈皮、藿香,俱为围绕中州脾胃所设,共奏理气、醒脾、化痰之效。在疾病后期,余邪未清,出现发热和胃肠道症状复发。正如《温疫论》 所云:“疫者感天地之疠气.... 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是也。”疫邪入膜原半表半里,湿邪郁结,留恋不退。此时邪不在表,忌用发汗;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当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达原饮是吴又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的专方,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


(4)临证启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及演变规律有其自身特点,虽属于“温疫”范畴,但治疗亦可参照伤寒与温病。部分轻症患者早期经治疗后,症状可有所改善,但正气亏损尚未恢复,邪毒仍可进一步传变,极易出现病情变化。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在早期同样需要顾护本气,当扶正以泻实,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干预,切断邪毒传变。


文:张 俭




医案(二):温补阳气,从阳化阴,解决顽固性口干


【基本资料】

冯某,女,66岁,退休工人。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曾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余健康情况一般。


【发病过程】

患者于2020年1月24日开始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后渐加重出现气促,服药后(具体不详)缓解不明显。2月4日行胸部CT示肺部感染,于2月8日入院治疗,但病情仍加重,2次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于2月17日转入武汉市汉口医院,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转入后经西医常规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奥司他韦抗病毒、甲强龙抗炎症反应,发热已退,但气促仍较明显,动则加重,血氧饱和度偏低。入院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9.60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60x10^9/L。2月19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


【首诊证候】

2月20日(患者入院后第3天)

首诊:患者神清,稍倦怠、无发热,活动后气促,维持鼻导管中流量吸氧,偶有咳嗽,无痰,口干明显,自觉舌头干裂状,无口苦,怕光,胃纳差,大便正常,夜眠差。面色稍暗,眼睑淡红,四末稍凉,腹软。舌淡稍暗略嫩、少津,苔少

(图24-33),脉沉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图2-4-33首诊



【辨证论治

病机诊断:邪毒犯肺,耗伤气阴。

治则治法:扶正补肺,解毒养阴。

处方:四逆汤加减。

熟附子10g,干姜 15g,炙甘草20g,金银花10g,皂角刺10g。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 2次,热水冲服。


【随诊过程】

2月22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精神好转,仍有气促,但口干较前减轻,咳嗽缓解,胃纳稍好转,大便通畅,睡眠仍差。舌淡稍暗略嫩、少津,苔少,脉沉细。

处理:效不更方,守方续服。


2月24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精神好转,气促减轻,口于已明显缓解,胃纳明显改善,大便通畅,睡眠较前改善。舌淡稍暗略嫩、较前有津液。苔少,脉沉细、较前稍有力。

处理:效不更方,守方续服。


2月26日五诊:患者诉服药后原本病情稳定,今日凌晨突然出现明显头痛,难以睁眼,怕光,气促已明显减轻,口干明显缓解,胃纳可,大便通畅,睡眠较前改善。舌淡稍暗略嫩、较前有津液,左寸略浮,余脉仍偏沉细,但较较前有力。2月25日胸部CT示双肺感染,考虑病毒性(图2-4-3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图2-4-34 2020年2月25 日胸部CT



处理:患者没有明显诱因出现了症状变化,结合治疗过程和脉象变化,考虑为正气来复,邪气从表外排的表现,治疗宜顺势而大为,改予葛根汤散寒止痛。

处方:葛根30g,生麻黄10g,桂枝15g,赤芍15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15g。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2月28日七诊:患者前日服药后头痛、眼痛均已缓解,续方1剂至今日。目前活动后略气促,轻度口干,已无其他明显不适,胃纳可,大便通畅,睡眠已改善。舌淡稍暗略嫩,苔薄白,左寸浮已消失,脉沉细。

处理:患者外排之表寒已解,仍正气虚损,改以四逆汤加减继续扶正,助邪外排。

处方:熟附子10g,干姜15g,炙甘草20g,金银花10g,皂角刺10g。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后观察数日,病情一直稳定,持续好转。

3月6日复在胸部CT示病灶较前有所吸收(图2-4-3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图2-4-35 2020年3月 6日胸部CT


【按语】

(1)证候特点:本案例患者病程已近1个月,临床以气促和口干为主,尤以口干表现明显,舌头如干裂状,一直难以缓解,而临证表现倦怠、纳差、舌淡稍暗略嫩、少津、苔少、脉沉细等为一派虚象。


(2)病机分析:患者年事渐高,受疫戾邪气侵袭后发病,正邪交争近1个月之久,正气耗伤,气阴两伤,且仍有邪毒稽留体内,此时口干主要因为气阴耗伤引起。邪毒稽留亦影响肺司宣发肃降之职,故仍见气促;正气耗伤,故见倦怠、纳差、舌淡稍暗略嫩、少津、苔少、脉沉细等虚象。


(3)治疗思路:考虑患者年龄及病程已近月余,当扶正为主,给予四逆汤加减,温补阳气,从阳化阴,使津液能够升腾,故药后口干缓解迅速,气促也逐步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头痛、眼痛等变化,则从诱因和脉象入手,仔细甄别,考虑为正气渐充,邪毒欲外散之势,病势为顺,故给予葛根汤助力透邪,一剂即获效,病情得以稳定向愈。


(4)临证启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及演变规律虽有其自身特点,旧仍未离中医阴阳、五行、虚实、表里等基本规律,临证辨治,仍需“首辨阴阳”,分清在表在里和属虚属实,而不宜仅着眼于“病毒”邪实之一面。我们在临证时把重症患者的辨证简化为虚实两大类,即为“执简驭繁”之法。对于危重症、中后期的患者,尤其要顾护本气,若本气尚存,亦当扶正以泻实;若本气大虚,则当但扶其正,听邪自去,治以大补元气,方可鼓舞正气,稳定病情。另外一点,“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邪毒外排总以由里出表、由阴出阳为路径,若用药过程中出现太阳表证或邪气以出汗、皮疹、痰液、大小便等方式外排,当知可能是经治疗后正气渐充,邪气欲外排而正不足,此时当详审证候,理清病机,顺势而治,自然可以托邪外达,转危为安。


文:颜 芳




医案(三):核酸检测持续呈阳性,中药两剂转阴



【基本资料】

罗某,男性,80岁,退休。既往有高血压、支气管扩张病史。


【发病过程】

患者2020年2月1日开始出现发热、咳嗽,以干咳为主,最高体温39.1℃,伴有全身乏力,无恶寒。

2月3日外院胸部CT提示两肺散在斑片状和云絮状模糊影,考虑为感染(病毒性肺炎)。

2月5日、2月6日外院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遂于2020年2月13日入住武汉雷神山医院。入院后西医给予头孢丙烯口服抗菌,静脉滴注多索茶碱解痉,痰热清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口服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减慢心率、控制血压,患者发热、气促等症状较前缓解。

患者2月15日开始服用本院中药(具体不详),一直仍有少许咳嗽,干咳为主,伴有全身乏力,期间2月15日、17日、21日、26日、28日呼吸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

2月17日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肺炎较2月13日变化不大,余同前。

2月26日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不排除),双肺肺气肿,肺大泡,双肺少许散在增殖灶、钙化灶,右肺上叶及中叶膨胀不全(图2-4-5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图2-4-58 2020年2月26日胸部CT


【首诊证候】

3月1日(患者入院后第18天)

首诊:患者精神、食欲可,失眠多梦,轻度口干,无口苦,无畏寒、发热,伴有咽部不适,声音嘶哑,轻度头身困重,中度疲乏无力。大便质干,小便尚调。舌质稍红,苔中后部白腻,舌中裂纹明显(图2-4-59),脉浮滑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医案

图2-4-59首诊


【辨证论治】


病机诊断:邪毒犯肺,痰浊内阻。

治则治法:清肺排毒,通腑泻浊,表里双解。

处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30g,黄芩15g,法半夏15g,生姜15g,大枣5g,积实20g,大黄10g,桃仁10g,白芍15g。

服法:颗粒剂冲服,一剂分早晚2次,热水冲服。


【随诊过程】

3月3日二诊:右脉细滑,左脉沉,大便每日2-3次,头身困重减轻,疲乏无力减轻,少许口干,外周血氧度饱和度99%,心率及脉搏86次/min

处理:效不更方、守方续服。

3月5日三诊:右脉细滑,左脉稍浮,大便每日2-3次,头身困重减轻,疲乏无力减轻,少许口干,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处理:效不更方、守方续服。

3月9日五诊:神清,精神可,右脉细,左脉稍浮,舌淡红,苔薄白,大便每日1次、质烂。无明显头身困重,无口干口苦。再次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检测阴性。


【按语】

(1)证候特点:本案例患者早期同样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在中医介入前病程已达1个月,经过西医规范治疗,发热等症状减轻,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难转阴。临证所见以发热、咳嗽咳痰、口干、汗出、头身困重、大便干、以及舌质稍红、苔中后部偏腻、舌中裂纹明显、脉浮滑数等肺卫表证、阳明腑实的邪实为特点。


(2)病机分析:患者年已八旬,先后天本气已虚,复受疫戾邪气侵袭而染病,病情缠绵,邪入于里,正邪交争,表证未解,里证亦见,导致表里同病,本虚标实。“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又肺主气之宣降,疫戾之邪,阻遏卫表,肺气失宣而见咳嗽、发热等。热邪上壅,耗伤津液,故见口干。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肃降则大肠腑气不通,出入失常,肺气逆郁,大肠壅滞,故见大便秘结。舌红,苔中后部偏腻,舌中裂纹明显,脉浮滑数,亦为表里同病之象。神疲乏力、头身困重,则为正气虚损、气不化神之象。


(2)治疗思路:此患者病程已久,缠绵难愈,虽有正虚之象,然本气未溃,邪气盘踞三焦,其热邪内炽,上灼于肺则见咳嗽,耗伤气阴则见口干、疲劳等,故此时治疗上当以祛邪为其要,所谓“急则治其标”。故予大柴胡汤和解表里,“釜底抽薪”,疏泄邪热,通下郁结,使邪去正安。


(4)临证启发:本例患者疫毒闭肺,内有郁热,腑气不通兼有痰热,使浊气上逆,壅阻于肺,以及由此衍生郁热,合并外邪及里虚。故早期应以祛邪为主,大柴胡汤加减泄肺热、通腑排毒,以复气之升降出入,邪热一去,则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气阴得以自复,而诸症得愈。

从西医学而言,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之所以出现治疗后核酸检测难以转明或 “复阳”的问题,终归于人体自身免疫力(即中医所谓“正气”)未能得以修复,而病毒(中医所谓邪毒)仍寄于体内。临床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祛邪扶正,可能成为核酸检测尽快转阴、防止“复阳”的治疗思路。


文:舒昱立




- END -



《纪录中医》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版权归《纪录中医》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取授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所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纪录中医》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肺炎   气促   冠状病毒   柴胡   表里   核酸   邪气   正气   病例   大便   病情   早晚   胸部   重症   口干   患者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