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文化与思想

道家讲自然,佛家讲因果,儒家讲仁义。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并衍生出许多的支派,开枝散叶,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

先说儒家,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核心思想就是仁。最有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九渊、王守仁。其学生颜回(不争)、子路(仁义),儒家的创立者孔子(厚德载物)在最初传播思想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难到什么程度和取经差不多(难到连饭都吃不上还有生命危险,如果不是徒弟们照顾早就倒在创业的路上了)。要说孔圣人也是自小聪慧过人并且非常有志气,十五岁时就已学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入仕途,想到了一个改变世界的事,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传播儒家思想。在众多的徒弟中颜回是最被喜爱和学的最好的,其人品更是被众人所佩服。那个时候笔墨纸砚都很匮乏经常有出现丢失偷盗的现象,大家都说是颜回偷得,后来孔子为了试探颜回的品行故意在颜回回家的路上用红纸包裹好一锭金子,并书写“天赐颜回一锭金”颜回看见后不但没有拿走反而在上面又加了一句“外财不富命穷人”然后就走了,看来真正品德端正的人真是视金钱为粪土。可惜,颜回英年早逝,但是其高尚的品质、品德被尊为复圣。


儒、释、道,文化与思想

最初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候,孔子在自己的国家(鲁国)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和重视重用的还担当了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后期鲁国国君被齐国进现的八十个美女所蛊惑终日不理朝政渐渐的国家开始荒废,孔子就带领众徒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巡回演讲。在周游列国时期,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没有经济支持经常连饭都没有的吃,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孔子也没有想过放弃的想法,正是这种大无畏追求理想的精神才使得我们千百年来能够依托其思想指导来约束自己。

在我国教育以孔子为先师,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经典为思想指导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尤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儒、释、道,文化与思想

从古至今,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深受儒家的思想,国家有法可依,人民有规可守。只有在这样一个人人尊师重道、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稳定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谋发展。下期聊一聊我对释家的一点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董仲舒   大儒   荀子   国君   佛家   孟子   周易   儒家   孔子   思想   仁义   品行   品德   徒弟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