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才折栋梁

——读<魏书>记 (16)


妒才折栋梁

(崔浩像)


崔浩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军事家之一.他审时度势,力排众议,辅佐皇上打了无数次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世祖对他宠信有加,事事都要听从他的意见,并往往因为没听从他的计策而打败仗,而"恨不用浩计".为此,让崔浩要随时指出他的缺点和失误,不得有半点隐瞒,"朕虽当时迁怒,若或不用,久久可不深思卿言也."世祖曾指着崔浩对人谠:"汝曹视此人,虺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崔浩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然而多么伟大的人物也有自已的软肋.尽管崔浩才华横溢,功勋卓著,但有一点却为时人所诟病,那就是心胸狭窄.他处处排挤,陷害于李顺,就是一个显明的例子.

李顺也是北魏时期的一员名将,器宇才识,一时推重;谋宣中国,气折外番.世祖说"李顺献策数事,实合经略大谋."于是"宠待弥厚,政之巨细无所不参."然而,世祖垂心,而崔浩侧目.李顺的被重用,引起了崔浩的妒嫉,"崔浩恶之",就处处诋毁陷害于李顺.其实,这一对冤家,原是双重的姻亲,就是因为崔浩的善妒,必欲将李顺置于死地而后快,才使得二人的关系形同水火.

诅渠蒙逊是"以河西内附"的一名降将,朝廷对他始终放心不下,多次派李顺到他的辖地去,名为褒慰,实则探察.蒙逊因与李顺经常见面,交谈宴游,时常当着他的面说一些悖慢之言.他怕李顺泄露出去,就经常送给李顺一些金银珠宝之类,以堵其口,从而使他的罪过长期不为皇上所闻.崔浩知道后,密报给世祖,可世祖根本不信.后来,世祖召集群臣商议征讨凉州事,李顺以凉州缺乏水草不宜远征为由,反对出兵;而崔浩则坚持可以出兵,与李顺展开廷辩.最后,世祖听从了崔浩的意见.结果,到了凉州一看,那里水草甚丰,皇上"颇衔顺",就对崔浩说:"卿昔所言,今果验矣."崔浩就抓住这个机会,赶紧进谗言:"臣之所言,虚实皆如此类."

平定西凉后,皇上命李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可是,李顺因为收受了一些人的贿赂,在拟定封授爵位时,"品第不平",一时怨声四起.凉州人徐桨告发此事.这时,崔浩又乘机诋毁李顺,并重翻征讨凉州时的旧账,说当初李顺就是因为收受了牧犍父子的重贿,所以在廷辩时才谎称凉州无水草,不宜征讨.等大军到了那里,结果那里水草丰足."其诈如此,几误国事.不忠若是,反言臣谗之于陛下."世祖果然大怒,真君三年,杀李顺于城西.但不久,皇上便后悔了.李顺死后数年,世祖对李顺的堂弟提起此事,心中还愤愤不已:"卿从兄往虽误国,朕意亦未便如此.由浩谮毁,朕忿益盛.杀卿从兄者,浩也".虽然皇上将自已推了个一干二净,但也说出了一点实情:李顺的死,与崔浩于很大干系.

崔浩和李顺,都是智勇双全,才华四溢的名臣骁将,是国家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二人如果捐嫌携手,该能为国家成就多少大事好事?就是因了一个妒字,既毁了李顺,也毁了崔浩自已.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本来很能干,就是因为妒心太重,一山不容二虎,一个槽头拴不得俩叫驴.于是二人相互掐起来,打小报告,告黑状,造谣生事,互相诋毁,非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就这样争来斗去,结果是家国两误.可是,两人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纠缠不已,谁人能分得清楚?作为上司,"清官难断家务事",少不得来个各打五十大板,拖出去,砍了.最终是落得两败俱伤,无一胜者.崔浩和李顺留给我们的教训,够深刻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软肋   器宇   叫驴   河西   数年   栋梁之才   造谣生事   骁将   爵位   群臣   不可多得   死地   水草   栋梁   皇上   此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