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何以得志

——读《魏书》记 (39)

小人何以得志

(甄琛墓)


对于得志小人,大家都痛而恨之。可为什么小人容易得志,而君子却往往受压抑呢?这其中的原因,恐怕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的。

我们不妨先看看小人之行状。

世宗年间,甄琛任侍中,领中尉。他身居直法,理应行纠摘之权,可是他平常所劾治者,大多是一些低层小吏,而对权贵,他历来是低眉顺眼,从不敢予以绳纠。当时,权臣赵修受宠,甄深对他特别攀附巴结。甄的父亲和弟弟都是沾了赵修的光,而被破格擢拔的。赵修后因事获罪,甄立即反戈一击。赵修被判鞭刑,他当着赵的面还表示同情,可一转身,却对人说:"赵修小人,背如土牛,殊耐鞭杖。"难怪被人讥为"生则附其形势,死则就地排之"。

相比之下,同朝人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高聪的小人嘴脸,暴露得就更加充分。高聪也朋附赵修,皇上诏追赠赵修之父,他大献殷勤,主动为其撰写碑文,并与赵修出入同载,观视碑石;另外,还频频上表为赵修歌功颂德。赵修一死,其同党纷纷落马,高聪心里也十分害怕,赶紧又投靠到另一宠臣高肇的门下,竟因此获免。赵修得势时,高聪屈身相附;赵修一死,则言必毁恶。后又献媚于茹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每每称赞茹皓才识明敏,远非赵修之辈可比。及至茹皓被杀,高聪又咒他死得太晚。其薄于情义,类皆如此。

小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某人得势,他便奴颜卑膝,倾身事之;而其人一旦失势,他便立即反戈一击,落井下石,并去攀附新的主子。然而有一点使人纳闷:小人人性如此,自不必多说了,那么别人呢?明明知道他是小人,一旦朋附自已,又敞怀接纳,有的还纳为心腹,没有半点防备之心。

看来这事确有些复杂。但我觉得有三点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是否有一种"小人情结"?从理性上讲,对小人,大家都是深恶痛绝的,但在潜意识中,又有着对小人得势的羡慕与渴望,所以,明知对方是个小人,但其一旦前来巴结,便立即予以接纳。因为小人专挑你爱听的话说,光拣你喜欢的事作,事事都中你下怀,你自然忘记了危险,将其引以为知巳了。

其次,是东方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姑息和纵容了小人。中国有句古语,叫"只扫个人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要涉及不到自已的切身利益,大家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危及到自身,也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求面上过得去就行了。其实,这都是对小人的放任和纵容,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从而使之更加肆无忌惮,恣意妄为。

其三,小人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真正的小人,从不承认自已是小人,反而把自已打扮得道貌岸然。"坐谈则理高,行之则理阙"。虽然干着见不得人的下三滥,嘴上说得却比唱的还好听。就像看油画,近前只见一堆一块的斑驳陆离的油彩,只有退后几步,站在远处,才能看得更清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此之谓也。

小人得志的原因肯定很多,不是我辈所能说清楚的,还需要有识之士去做一番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就无需我在这里饶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土牛   小人   斑驳陆离   行状   恣意妄为   得饶人处且饶人   碑石   小吏   权臣   招之即来   才识   都会   得势   潜意识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