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针灸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大家好,我是中医药科普胡医师。

今天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应对脚后跟疼痛的事儿。

这个事儿,有不少人私信问我。

很多人们脚跟会出现疼痛感,刚开始轻微的疼痛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当疼痛不能忍受的时候,势必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脚跟走路是疼痛有可能是疾病在作怪。

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脚跟走路时疼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脚后跟发生骨裂

当脚后跟受到太大的震荡以及压力的时候就会出现骨裂,严重的话会让脚部肿胀和疼痛,甚至影响了其正常走路。轻微的忽略容易被人们所忽略,放任不管的话走路的过程中会出现疼痛感。若是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延长了愈合的时间,甚至会诱发炎症,最终转化成慢性疼痛。

2、足跟出现了骨刺

当足跟出现骨刺时会让人们走路的时候脚跟有明显的疼痛感,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做x线检查的时候,跟骨结节会出现骨刺。其实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隆起来的骨刺容易让局部组织受到一定的摩擦及劳损,从而导致无菌性的炎症。

3、跟垫痛

这种疼痛的类型通常发生在老人的身上,跟垫痛通常是指在骨下方会有一种由纤维组织作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在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十分强,可以把脚产生的震荡吸收。但到,老年的时间,跟垫弹力的弹性就大大不如从前,弹力大幅度下降,在跟骨没有跟垫弹力的支持下,要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对脚部造成负担,就会形成瘢痕以及钙的沉积,从而导致脚跟痛。

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那要怎么办呢?有什么缓解的法子?

一般来说,我喜欢告诉大家,用川芎、威灵仙等中药材来外治。

有人说,这类办法太麻烦,不喜欢。

那好吧,我借此机会再说一个,供您参考。

首先,你找到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就是我们的合谷穴

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这个穴位的标准位置,在我们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靠近大拇指)的中点。你把拇指和食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就是合谷穴。

找到这个穴位以后啊,你再以它为基础,向后量大约一寸的位置。一寸是多少?你大拇指的宽度,基本就是一寸。这个位置,就是跟痛穴。很多足跟痛的人,在这个穴以及附近部位有明显的酸痛感。专业手法,是在跟痛穴这里针刺。我们普通人,没法找那么准。怎么办?我告诉你一个简便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用力刮第二掌骨桡侧,每天不拘时候,有闲空你就刮一刮。只要长期坚持,一定会取得一定的缓解作用。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这要从1985年《中医杂志》上刊发的一篇文章谈起。

当时,《中医杂志》发布了一篇小文章,叫做《针刺治疗足跟痛100例》,其中就提到了刺激跟痛穴,治疗足跟痛。医案记载,医师用此法这来患者100人,无效者仅仅两人。应该说,这个跟痛穴从那时候开始,声名远播,被不少中医针灸临床医师所青睐。

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但很遗憾的是,针对跟痛穴的具体定位,从那时候开始,就没明确过。一般的描述,就是合谷穴向后大约一寸。那么,这个向后具体指的是什么?偏向指尖一侧,还是偏向腕横纹的一侧?而且,所谓的一寸,还是一个“约数”,即大约一寸,未必那么准确。所以说,这个跟痛穴到底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位置,有人主张就是在合谷穴附近,哪里痛感强烈,就是哪里。

但是这种不明确,不影响我们普通人来养生保健。我建议,咱们就用手指尖来刮虎口处的合谷穴附近,即第二掌骨桡侧。只要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

那么,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

我认为,无外乎以下三个。

第一,中医讲,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海。刺激阳明经血,振奋脾胃之气,缓解肌肉、筋经疼痛,这无可厚非。

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第二,合谷穴前后所处的乃是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经气相通。足阳明胃经循足部。故而刺激多气多血的合谷穴,可以振奋阳明经气血,濡养足跟,缓解疼痛。

第三,就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发现,刺激合谷穴,有明确的提升患者痛阈的作用,从而缓解痛感。

另外还有两个穴位也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足跟痛点涌泉掐太溪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足跟痛都可以通过点涌泉、掐太溪穴来缓解。按摩源泉可以补元气、提升人体正气,调整脏腑功能,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太溪为肾经原穴,肾阴肾阳皆可补之,五脏之疾皆可治之。

取穴

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涌泉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对付足跟痛,教您一个35年前的奇招:刮虎口,从此告别足跟痛

太溪位于足内侧,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具体方法

1. 点涌泉疼痛时,用拇指指尖用力点按涌泉穴1分钟,稍放松后再次点按,反复5~8次,

直至酸胀感向全足放散。

2. 掐太溪拇指指尖立起,用力掐按,使酸胀感向足跟部放散,而后足跟疼痛缓解。

总之,无论怎么说吧,我认为,上述办法对治疗足跟痛是有一定作用的。而且,它方便、易操作,适合咱们老百姓自己来使用。




我是中医药科普胡医师,每日分享中医正统知识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太溪   掌骨   骨刺   脚后跟   涌泉   穴位   虎口   脚跟   弹力   指尖   拇指   医师   奇招   疼痛   中医   年前   作用   位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