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方子,刚认识这个方子是从师兄那里,他用来治疗失眠、心悸、小儿多动症等,效果都不错。后来认真的看了《伤寒论》里关于此方的条文,就背了下来,并同时背了陈修园的方歌。2014年7月19日下午下夜班后在路边的地摊上淘宝,看到了这本1983年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开篇此文便映入眼帘,我把它称为缘分,现在我也把这份缘分渡给有缘人。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等组成,原用于:“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方中小柴胡汤去甘草可疏肝气,斡旋少阳,启生阳以外达,桂枝强心阳、通经络、温膀胱,合茯苓温阳化气以行水湿,龙骨、牡蛎、铅丹镇内以止烦惊,敛浮阳;人参、生姜、大枣养阴益气,扶正逐邪;大黄泄肝胃之火热,以解郁结之火,止谵语;半夏、生姜、茯苓相合化饮降逆,除中上焦之痰涎。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笔者以本方加减,用于阴阳乖逆,浊邪填膈,神明内乱,治节不行的错综复杂证甚效。现介绍于下:


一、夜游或睡中叫喊


冀xx,男,59岁,二十多年来,每至夜间熟睡时,突然大声喊叫、歌唱,睡醒后一无所知。最近几年来日渐加重,几乎每夜必发,每次三五分钟至半小时左右,胸满烦躁,嘈杂泛酸,舌苔薄白,脉弦,诊为肝郁气结,心阳不振,痰浊不化,胃热上冲之证。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气化痰,泻火镇惊。


柴胡6g 半夏9g 黄芩9g 花粉10g

桂枝9g 党参9g 茯苓9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大黄3g


服药3剂诸症好转,继服6剂而愈。夜游及睡中喊叫多属因于火,但寒热夹杂者,投以泻火之剂则无效,而本方确有殊功。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二、失眠


李xx,男,32Y。失眠易惊七八年,中西药久治无效,近两年来加重,每夜仅能入睡一二小时左右,胸满烦惊,心悸脘痞,四肢沉重,口苦纳呆,舌苔薄黄,脉弦滑。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枢机不利,痰湿内阻之证,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6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黄芩9g

桂枝9g 茯苓9g 半夏9g 枳壳9g

白芍9g 熟军1.5g


药进6剂睡眠正常,但梦仍多。


本方去铅丹之重坠,加枳壳之理气,白芍之和肝调营,使痰浊得化,升降有序,心肾相交,失眠自愈。


三、阳萎


陈xx,男,41Y,频繁遗精七八年,针刺治疗后,非但遗精不减,且发现阳萎,前后服龟灵集、三肾丸及温肾壮阳之剂达三百多剂无效,近年来,亦感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缓,综其脉证,诊为三焦气滞,寒湿不化,心肾不交,命火失养之疾,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三焦,化寒湿,交心肾。


柴胡6g 半夏9g 甘草6g 川军3g

黄芩9g 党参9g 桂枝12g 生姜三片

大枣五枚 生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3剂阳萎好转,继进20剂诸症痊愈。


阳萎多因命门火衰所致,故温补下元法为医者所常用,但实证用之则罔效。故治疗本病时必须详查病因,再予因证施方始效。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四、遗精


郭xx,男,40Y,遗精五年,频用固精止遗之剂不效,近两年来更加严重,一般二三天遗精一次,有时几天连续遗精,头晕头胀,失眠心悸,烦躁易怒,胸满串痛,少腹拘急而冷,口苦咽干,指趾厥冷,舌苔黄白而润,脉沉弦。证脉相参,诊为肝郁气结,疏泄失职,肾关失固。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6g 半夏9g 黄芩9g 花粉9g

党参9g 桂枝9g 茯苓9g 龙骨15g

牡蛎15g 生姜三片 甘草6g 大枣五枚

川军3g


服药4剂遗精好转,继服80剂痊愈。


遗精之证虽属肾气不固者为多,但其他脏腑所致者亦不少,当分其心肝肾而求之。本方少用固精之品而取效,在于调肝治本尔。


五、怔忡惊悸


毕xx,男,41Y,心前区憋闷,时有心慌暂停之感,某院心电图诊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住院治疗四月无效,头晕失眠,心烦而悸,嘈杂泛酸,四肢乏力,口苦口干,苔薄白,脉弦而结涩,证脉相参,诊为邪入少阳,心阳不振,水饮不化,拟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5g 半夏10g 党参10g 黄芩10g

桂枝15g 茯苓15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七枚 大黄3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3剂诸证均减,继服40剂诸证消失而愈。


惊悸怔忡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心血不足,实者,多因于痰火,故养血安神,清化痰热为本病常用治法。若肝郁气滞、心阳不振,水饮上冲而致的心悸阵作者,投以本方确有实效。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六、麻木


朱xx,男,成年人,左臂麻木疼痛,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一年多。某院诊为“动脉硬化,骨质增生”,久治无效。近几个月来更加严重,头晕头胀,胸满心烦,口苦口干,便秘,舌苔薄白,脉弦而紧。证脉合参,诊为肝郁气滞,痰湿不化,经络闭塞。故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5g 半夏10g 黄芩10g 党参10g

生姜10g 甘草6g 大枣五枚 桂枝15g

白芍15g 茯苓10g 大黄3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4剂后诸症好转,继服40剂而愈。


半身麻木,单臂麻木或半脸麻木,补阳还五汤虽为有效方剂,但对木郁失达,经络壅滞,一侧无气者,不但无效,而且更加严重,而本方疏肝通络,化痰解郁,故对气滞痰凝,脉络不通者甚效。


七、半脸或半身汗出


康xx,男,成年人。左脸汗出,右脸无汗,时轻时重半年多,轻则微微有汗,重则汗出如珠,顺颊而下,曾以中药止汗剂三十余付而无效,舌苔白,脉弦紧,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甘草,3剂效,10剂愈。


半身或半脸汗出,虽然气虚、阴虚者有之,但甚少见。若脉弦或弦紧,心烦易怒等木郁失达,三焦不通,一侧气虚者,治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血虚肝热者,治宜丹栀逍遥散,痰火郁结,肝木失达者,治宜奔豚汤。


八、少腹或阴茎麻冷


耿xx,男,56Y。少腹阴茎麻冷五年多,前医以大剂桂附、硫磺、鹿茸之属数百剂无效。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苔薄白,脉沉而弦,证脉合参,诊为肝木失达,痰浊中阻,心肾失交,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0g 肉桂10g 黄芩10g 党参10g

甘草6g 干姜3g 大枣7枚 半夏10g

大黄3g 茯苓15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5剂,阴茎少腹麻冷顿然消失,继服4剂而愈。


少腹或阴茎麻冷,虽然肾阳亏损者有之,但其证必见腰困腰痛,脉尺大而弦。若六脉俱弦而尺脉不大者,则非肾阳亏损,而多为心火不能交于肾阴所致,故本证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取效。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九、眩晕


傅xx,女,21Y。眩晕两个多月。某院诊为“美尼尔病”久治不效,头晕时轻时重,严重时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甚至恶心呕吐,耳鸣如蝉,胸满心烦,心下悸动,舌苔薄白,脉弦细涩,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寒热夹杂之证,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甘草,去铅丹,2剂后诸证减轻,10剂后消失,继服20剂而愈。


眩晕之证,以益气养血,平肝潜阳诸法为多用,但若肝郁气滞,痰湿不化,寒热错杂者,则宜以本方治之。


十、头痛


苏xx,女,成年人。头闷头痛20多年。某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久治不效,近几年来疼痛剧烈,严重时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弦而滑,舌苔黄白而腻。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痰饮阻滞,胃热上冲之证,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0g 半夏10g 人参10g 黄芩10g

甘草6g 生姜四片 大枣五枚 桂枝10g

茯苓15g 大黄10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4剂,头痛稍减,继服60剂而愈。


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者,治以疏风祛邪为主,内伤者,则以养血益气为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上述之痰饮阻滞、胃热上冲之证。


十一、耳聋、耳鸣


郭xx,女,成年人。耳鸣耳聋五年,某院诊断为“耳硬化症”,久治不效。头晕头胀,时轻时重,严重时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甚至恶心呕吐,失眠心烦,胸胁苦满,大便秘结,小便时清时黄,脉弦滑。综合脉证,诊为痰火郁结,肝胆阳明俱病。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甘草,10剂诸证好转,30剂后头晕耳聋消失,但仍时有耳鸣。


耳鸣耳聋有虚实的不同,实者,多因痰火,责在肝胆阳明,虚者,多因精少,责在肾亏。若肝郁气结,痰火阻滞,肝胆阳明俱见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有效。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十二、痉


张xx,女,12Y。手足乱动,行走不稳,挤眉弄眼等五个月,某院诊为“舞蹈病”。烦躁易怒,时时叹气,脉弦而细。综合脉证,诊为邪入少阳,痰湿内郁,风邪外客,故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解少阳,化痰湿,疏风定痉。


柴胡3g 桂枝6g 白芍6g 黄芩6g

半夏6g 党参6g 茯苓6g 生龙骨6g

生牡蛎6g 甘草6g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服药3剂诸证好转,继服30剂而愈。


痉病之因,或由津虚血少,经脉失养,或因邪阻经络。若肝胆俱病,痰火挟胃热所致者,可以上法治之。


附:长沙方歌括里此方的方歌:


参苓龙牡桂丹铅,芩夏柴黄姜枣全,

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


纯干货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中医必收藏,收了吧

我是中医药科普胡医师,每日分享中医正统知识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柴胡   牡蛎   龙骨   铅丹   舌苔   半夏   黄芩   桂枝   干货   党参   茯苓   大枣   大黄   甘草   生姜   头晕   中医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