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一通一补,转动全身之气!化解老人便秘、虚人便秘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中医药科普胡医师。

我常常说,学习中医,就要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经验。从前人的医案、验方中,吸取营养。

因为中医本身是经验医学。你不去很好地继承经验,当然也就无法提高水平。

现在,我想请您记住两味药的小配伍。我认为,他们互相配合,可以转动一身之气,对老人便秘、虚人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你准备枳壳和肉苁蓉两味药,两者按照1:4的比例配好。比如说,枳壳常规用3克,那肉苁蓉咱们就用12克。两味药放在一起,用水煎一下,取药汁代茶饮。每日一剂。

这个办法从哪来的呢?我告诉你,源于《古今医案按》。

两味药,一通一补,转动全身之气!化解老人便秘、虚人便秘

原文是:“治温相国体仁,初谢政归乌程,患大便燥结不通。胸膈塞闷而不食,肾脉沉小而无神。以枳壳五钱,苁蓉二两,洗净,水煎服即效”。这一段,引的是高果哉的医案。高果哉的生平,历史上所记甚少。但是温体仁这个人,却很有名。但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首辅大臣,虽然政治上无能,但是大多数时候官运亨通。温体仁后来被罢官回家。他死后的第六年,明朝灭亡。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温体仁被罢官回家以后,患上了便秘证。同时,腹部痞闷发胀。高果哉诊脉,发现双侧尺脉很弱,于是就遣方枳壳和肉苁蓉调治,获得良效。

两味药,一通一补,转动全身之气!化解老人便秘、虚人便秘

当然,医案中的用量很大。明朝时候二两,基本等于现在的100克了。我们当代中医临床很少这么用。但是我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枳壳和肉苁蓉的配伍,的确是治疗便秘的好办法。两者按照前后1:4 的比例配伍,水煎代茶饮,也当有良效。

我给你简单解析一下。其中的枳壳,为传统的理气药,性味苦、酸、微寒,入肺经、脾经和大肠经,能理气宽胸、行滞消积。医案中的温体仁,在便秘的同时出现腹胀、痞闷的症状,显然这是肠道腑气不通、无法推导大便所致。因此,用枳实来行滞消痞,醒脾胃大肠之气。

其中的肉苁蓉,为中医传统的滋补药,性味甘、酸、咸、温,入肾经、大肠经、脾经、肝经和膀胱经,善于补益肾阳、润肠通便。高相国尺脉弱小,说明肾气不足,于是用肉苁蓉,一方面温肾补精血,一方面增大肠这液,补水行舟。

两味药,一通一补,转动全身之气!化解老人便秘、虚人便秘

所以,枳壳配上肉苁蓉,是不错的药对。

我把这个东西翻出来,加以解读,希望我的读者能够认真体会。我觉得,现在有很多老年人便秘,以及素体血虚、肾虚的人便秘,可以考虑这个配伍。主要表现,就是肠燥津亏,同时腹胀痞满。如果中焦之气因枳壳而通畅,肠腑之气因肉苁蓉而润泽可行,那一身之气就会由此运转开来,这对养生是十分有帮助的。适合这样的人,当有肾气不足之象。就脉象看,当然是尺脉弱小无神。但是这太过专业。我们用稍微通俗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人当伴随诸如腰膝酸软乏力、四肢发凉、头晕目眩、面色发白、唇舌淡白、心悸怔忡、脉象偏于细涩等特点。非专业人士不会辩证,要请专业人士帮你把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崇祯   枳壳   枳实   中焦   肉苁蓉   明朝   脉象   相国   前人   弱小   大便   全身   中医   老人   人士   经验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