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这时候,在大自然中唱主角的可谓是桃花了。看:仿佛一夜之间,一树树的桃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沟沟坡坡,朵朵灿烂,枝枝夺目,千树妍喧,喷火蒸霞,那景色真可谓“桃花溪流共争妍,姹紫嫣红竞相呈”。

桃花不仅仅是自然界中花的一种,在中国文化中,它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融汇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艺术形象,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桃花最常见的文化内涵是作为春天的意象而被人们喜爱。春天是花的季节,花的世界。可是人们一提到春天,就会想起浓艳的桃花。因为桃花在早春开放,芳华鲜美,往往成为春天来到的象征。比如唐代周朴的“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唐代吴融的“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宋代白敏中的“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桃花》)都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在万紫千红的春天所占的特殊地位。桃红柳绿,一直是明媚春光的典型写照,而春水也常常被形象地称为桃花水、桃花汛、桃花浪。与此同时,桃花的凋零也往往和春天的逝去联系在一起。因此,怜花惜春也是古代桃花诗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南朝沈约的“风来吹叶动,风动畏花伤。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讵诚当春泪,能断思人肠。”(《咏桃诗》)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断肠的思绪。清代袁枚的“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题桃树》)将桃花凋零后满目的狼藉景象与初放第一朵时的鲜艳明丽作对比,表达出他怜花惜春的思想感情。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因桃花娇艳美丽,在中国文化中又常作为美人的意象。以桃花比拟美人,或将美人比作桃花,在古代桃花诗中屡见不鲜。《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首唱以桃喻人的先声。南朝徐悱的“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由眼前鲜艳的红白花瓣的桃花,联想到妻子脸上的胭脂和香粉,表达出对远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借绯红的桃花衬托少女的羞容。而唐代韦庄的“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庭前桃诗》)则用湘女之泪、息妫无言描摹桃花的姿态。清代曹雪芹的“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欢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桃花行》)以花拟人,以人比花。诗人以人泪长流比花自妩媚,泪易干比花易衰,憔悴人比憔悴花,回环反复、珠联璧合,将花与人交织在一起,刻画出一个孤独无援、多愁善感的柔弱少女形象,而桃花成了林黛玉纯洁美丽而红颜薄命的象征性写照。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以上我们所说的都是桃花文化中的自然意象,有时古代人也把桃花作为某种精神的象征。古时有时就把桃花作为情义的见证。《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三人意气相投,豪情满怀,选在一个桃花似火、生机勃勃的园林,举酒盟誓,结拜兄弟,这里桃花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无尘世之烦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老小怡乐,生活安逸,有花有草,有山有洞、有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传奇,写在纸上,留在人心,令多少人神往?桃花在此,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说别的,仅仅是一簇簇桃花就这样深具文化内涵。看,古典桃花,风情有余,风骨也足,入诗入词入画,处处彰显一种桃花文化。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中医里,这美艳的桃花更是效用非常。“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桃花自古便与女子联系起来,“面若桃花”,“人面桃花”等都是对女子美貌的赞美。而生活中,桃花也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观赏花卉,从而与人们息息相关。 其实桃花不仅能看,更能用、能吃。中医认为,桃花味甘、辛,性微温,入心、肺、大肠经,有活血悦肤、化瘀止痛等功效。除此外,桃花美容的功效也很显著。唐代太平公主曾将桃花制成面膜使用,结果容颜长久不衰。将桃花与白芷制成药酒,对于祛除黄褐斑、黑斑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桃仁、桃叶、鲜桃等皆可入药,桃花可谓“一身皆是宝”。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关于桃花的药用价值,我国古代药典中记述的都很清楚。《唐本草》载:桃花“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名医别录》则认为“桃化味苦、平,主除水气,利大小便,下三虫”。就连明代著名的医家李时珍也对桃花的祛病功效推崇备至,认为它“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美貌的少妇,婚后数载丈夫病亡。少妇悲伤过度,以致发了狂,后经多方医治无效。后来有一天,少妇来到后花园散步,当时院落之中有许多桃花。那少妇见桃花鲜艳,于是便爬到树上将上面的桃花全部吃掉。第二天清晨,家人将她找回。少妇回到家中,狂泻数日,之后久治不愈的疯病居然好了起来,家人甚感欣喜。 为什么桃花可以治癫狂之症呢?因为桃花有泻下利水、消瘀散结的功效。而狂症多由七情失调,气血郁滞,以致成瘀化火,上蒙心窍所致。少妇误食大量桃花,将其体内的瘀血、郁火随粪便通通排下,因此神志也就恢复了。还有一种病叫做“桃花疯”,患病的人总会在桃花盛开时发作,主要表现就是兴奋、睡不着觉,不停地要唱歌、说话,甚至到处奔跑、跳跃、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想治疗这种疾病,就是让患者吃鲜桃花,将心里的肝火、心火通过大便排出去,病自然也就好了。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自古以来桃花都被称为美容之花。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中,只有杨贵妃是以胖为美的。历史上有“环肥燕瘦”的说法,瘦指的是能在掌上起舞的赵飞燕,肥的指的是杨玉环。杨玉环有多肥呢?据史料记载,杨玉环身高164厘米,体重69千克。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说的话,也算是个胖美人了。虽说在以胖为美的唐朝,但太胖也是不好的。于是这位贵妃娘娘便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减肥。她减肥的办法就是每天用桃花泡水喝,不但能减肥,还能使脸色红润,可谓一举两得。这种方法在古医书中是有记载的。《千金要方》中就有“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的说法。

桃花不仅可以瘦身,其养颜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据说,古代最早的面膜就是由桃花制成的。一提到唐朝,大家肯定想起那个赫赫有名的。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是当时有名的美人。《新唐书》中描述太平公主时用到了“方额广颐”这个词,这是典型的宫廷美女。太平的容貌在当时也可以算是倾国倾城了。她是如何保养容颜的呢?据说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她总会命宫女采摘新鲜的桃花阴干,然后研为粉末。待到七月初七这天,再收集乌骨鸡的血。然后将两者调和,敷于面部。每日早晚各一次,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去。长期以往,她的皮肤变得细润光泽,容颜长久不衰。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第一花是什么花?她现在开的正艳

桃花不仅可以用来外敷,也可用来内调。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以酒渍桃花服之,好颜色,治面病,三日见效。”这里的桃花要在将开未开时采,也就是采桃花的花苞。鲜桃花采250克就够了,然后加入1000毫升白酒,密封,一个月后开启。如果加入白芷,效果就更好了。白芷能修护肌肤,润泽颜色。《本草经疏》认为,白芷“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白芷用量不多,只需3克即可,和桃花一起泡入。待药泡制好之后,每日早晚各饮15~30毫升。另外也可将酒倒入掌中,双手来回摩擦直至掌心发热,然后来回摩擦面部,对于祛除黄褐斑、黑斑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劳宫穴也位于掌心(握拳,中指指尖处即为劳宫穴,劳宫因“手任劳作,穴在掌心”而得名),而此穴可清心火,安心神。双手在摩擦的过程中对劳宫穴也是一种很好的刺激,从而还能起到安养心神的作用。

个人独著《草木果蔬养生物语》,精选自然界中我们常见的草木果蔬,解读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养生内涵。朋友们觉得感兴趣,不要忘了添加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桃花源   本草   太平   白芷   意象   唐代   宫廷   鲜艳   功效   少妇   桃花   古代   春天   美人   形象   效果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