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中医病因分析及治疗经验

脑梗死可以说是现在的热门病。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不管在大街还是小巷,走路画圈、胳膊挎篮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处可见。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本病多在睡眠和安静状态下发病,且以中老年人为多见,故应考虑其为中焦运化不健,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所致;由于其严重时多见痰声辘辘,且常见有类似于痰蒙心窍的神志不清、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等现象,所以又应考虑与痰湿阻滞、蒙蔽清窍有关。

脑梗死的中医病因分析及治疗经验

由于其症状类似于中医学的“中风”,故应考虑与“风”有关。但它的“风”绝非六淫风邪为患,而属“内风”作祟,是人体气血运行紊乱的病理反映。加之患肢常有怕冷、发凉等症状,故应考虑本病为气机紊乱,血行不畅,经髓不通,经络难行温煦之职,肢体失于温养所致。

因此,该病的病机应概括理解为中焦运化不健,气虚推动无力,血瘀气滞,痰湿停滞,经髓不通,神明失养,肢体失于温煦。故而从益气破血、搜风活络、温经通脉、豁痰开窍的角度来探讨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脑梗死的中医病因分析及治疗经验

消栓振废汤组成:

川芎,桂枝,黄芪,葛根,羌活,鸡血藤,当归,地龙,三棱(炒),莪术(炒),石菖蒲,乌梢蛇,白芍,甘草等。

本方重用川芎活血熄风通络,取其“上行头目,搜风散瘀”之效,携诸药直达清窍,对脑血管有直接的扩张作用;重用桂枝温经通脉,与川芎相配可以增强本方的温经活血、熄风通络之功,能鼓舞血行,兴奋神经;重用黄芪配甘草健脾益气,推动血行,有利于血栓的消除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配羌活、葛根祛风、解痉、通络;地龙、乌梢蛇疏筋活络;三棱、莪术行气破血,力促血行,二者炒用,破血之力稍缓,可防止出血;石菖蒲豁痰开窍;配当归、鸡血藤活血补血,使瘀血去而不伤新血;配白芍酸寒,监制川芎、黄芪的温燥之性,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促进经络正常运行,并取现代医学的调节神经和降压作用。诸药相合,共奏益气破血、温经通脉、豁痰开窍、熄风通络、消栓振废之功。

脑梗死的中医病因分析及治疗经验

加减法:

头晕、肢麻、血压偏高者加天麻、石决明;上肢瘫痪严重者加姜黄、桑枝;

下肢瘫痪严重者加川牛膝、杜仲;口角㖞斜严重者加白附子、僵蚕;语謇流涎严重者加胆南星、远志;舌红无(少)苔者加生地黄、知母。这个方子一般孕妇忌服,脑出血患者早期也忌服。

脑梗死的中医病因分析及治疗经验

需特别说明的是脑梗死患者多数患侧手足肿胀。我认为系患肢活动不便,长期下垂,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运用“消栓振废汤”可增强患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回流,使手足肿胀早日消除。若症状较轻,手足不肿胀者,服用本方后因促进血液循环,而此时经脉功能未复,回流不利,起初也可发生手足肿胀。此时不必惊慌,应继续服用,以后随着肢体功能的恢复,肿胀自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地龙   葛根   乌梢蛇   熄风   石菖蒲   鸡血藤   莪术   中焦   羌活   温煦   川芎   桂枝   黄芪   病因   手足   肢体   中医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